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实践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 :作业截止日期 : 2016-12-21

作业要求 :

【作业要求】

学员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其中1份(三选一)作业进行提交,作业提交字数不少于250,内容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截止提交时间为12月2124点,逾期不能提交。

 

作业一】结合本次培训的具体内容,体现自己在本次培训中的学习感悟、培训心得以及培训收获(如有将培训所学知识应用于日常工作中相关实践的经历,最好在总结中引用实际事例加以说明)。

 

【作业二】围绕学科教学重难点提交1份教学设计方案(下载附件1:教学设计模板),按要求填写提交。

 

【作业三】从教学实际出发,策划1次主题活动,活动形式:校本活动、班会、春游或秋游等,具体要体现出活动给教学带来的变化或影响(下载附件2 主题活动策划模板,每个栏目必须填写完整)。

 

【注意】

   为方便辅导教师审阅,上传的内容如果不含格式、图片、公式请直接复制粘贴至文本编辑框中发布,不能直接发布的请以附件的形式上传,文件名称以“单位+姓名+教学设计/主题活动”命名,比如:顺德区一幼张三主题活动策划。

【视频上传说明】如主题活动策划需要分享视频,请直接点击提交框下方“上传视频”按钮进行上传(视频上传格式支持mp4、flv、wmv、mov等),视频内容可以为班会活动、春游活动或学校校本活动等,内容围绕主题活动策划方案提交。

 

发布者 :项目管理员

作业

提交者:学员庄冬梅    所属单位:广东实验中学顺德学校    提交时间: 2016-10-11    浏览数( 2 )

 

教学内容

第十一章 第一节 杠杆(第一课时)

教学分析

本节课是八年级下册“力与运动”知识点的加深和扩展、是下一节探索滑轮规律的基础,有铺垫作用,它担负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杠杆知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初中的学生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时期。但大多数学生还是以形象思维为基本思维方式,对直观内容比较感兴趣,喜欢动手,欠缺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及理性化的思维过程。因此创设贴近学生的生活情境,获取更多的间接经验,逐步让学生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新课改的精神,本节课采用以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和实验为主的启发式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演示法、练习法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索能力、以及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本节内容的教学由于在物理实验室进行,有投影仪、电脑、实物展示台的配合,以及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全套实验器材的配合,我们能更好的让学生亲自操作体会动手的快乐。

教学目标

【标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杠杆,能从常见的工具中认出杠杆。

2.理解力臂的概念,会画杠杆的动力臂和阻力臂。

3.理解和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利用平衡条件解决简单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结构,熟悉有关杠杆的名称: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2.体验杠杆平衡条件的探究过程,掌握杠杆平衡条件的得出方法。

3.尝试利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体验阐述自己观点的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杠杆的应用,进一步认识学物理是有用的,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2.从伟大科学家的身上,学习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措施

难点:力臂的画法。

措施: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施,结合PPT软件,利用动态的过程给学生最直观的体验,从而起到减低难度,帮助学生理解的目的。

重点1:杠杆平衡条件的探究过程

措施:利用分组实验,让学生合作、探究,亲自体验结论的得出过程,把间接经验转换成直接经验,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重点2: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

措施:教师通过组织辩论和课前引入时留下的疑问,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学生在体验自己解决问题带来的喜悦的同时掌握了所学知识。

教学准备

投影仪、电脑、实物展示台,以及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全套实验器材,木板,图钉,锤子,螺丝刀,钳子。以及必要的软件(PPT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运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教师播放“蜡烛跷跷板”视频。

2、教师提问:你观察到什么现象?

3、教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其中的奥秘。

1、观察“蜡烛跷跷板”的视频。

2、叙述实验现象

多媒体:播放“蜡烛跷跷板”视频。

激趣、设疑,引出本节课题,既使学生自发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又抓住他们的注意力.创设一种学生要学、想学的情境。体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教学思想的活力.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什么是杠杆

1、教师要求学生尝试直接用手能否将木板上的图钉拔出。

2、要求学生借助工具将木板上的图钉拔出来,比一比,哪一组方法最多、并找出哪一种方法更方便、省力。

3、引导学生汇总拔图钉的各种方法,寻找它们的共同点。

4、引导学生观察体会夹子工作时的特点。

5、教师播放“起子打开啤酒瓶盖”的视频。

6、引导学生总结以上活动中工具的共同点,引入杠杆的概念。

7、提问:你能举出几个生活中利用杠杆的例子吗?

8、为了了解杠杆的作用,我们先来熟悉几个与杠杆有关的名词。并投影出自学要求。



9、布置任务练习画力臂。

练习:画出下图中,各力的力臂

10、教师带领学生,分析投影出练习的错误,并总结正确的作图步骤。

11、教师播放“力臂的演示”课件。

1、尝试直接用手能否将木板上的图钉拔出。

2、分组实验,利用多种方法将木板上图钉拔出来,并体验哪种方法更方便、省力。

3、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介绍并演示与其他组不同的拔图钉方法。

4、动手实验并观察体会夹子工作时的特点。

5、观察“起子打开啤酒瓶盖”的视频。

6、小组讨论总结出以上活动中工具的共同点,理解杠杆的概念。

7、结合生活经验联系杠杆的概念举例。

8、根据要求自学杠杆五要素。

9、学生在课堂练习纸上尝试进行练习。

10、学生分体讨论实物投影出的同学练习,肯定其优点,指出错误并改正。总结出画力臂的正确方法:一找点、二画线、三作垂线段。

11、观察,思考“力臂”与“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区别

多媒体播放“起子打开啤酒瓶盖”的视频。

投影自学要求:1、五个名词的定义及各自的符号。2、画力臂的步骤。

利用实物投影仪,投影几种典型画法。

播放“力臂的演示”。

让学生自己体验实验的过程,有助于对知识点的理解。

用视频替代演示实验目的是增加了可视性。而且可以慢放,让学生观察的更充分、细致。

作力臂的教学中没有教师的示范作图过程,我的设计的意图:先学后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练习后,交流纠错,互相发现问题,印象更深,比教师做示范效果更好。

学生在找自己的错误并归纳出正确方法,更能增强学生的理解、记忆。

通过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让学生体会并加深对力臂的理解。

2、杠杆的平衡条件

1、回顾八年级下册“力与运动”中平衡状态的概念。

2、投影两幅杠杆静止的图片。

3、播放“跷跷板”图片。并提问:杠杆的平衡与什么因素有关?

4、类比天平的调平方法,思考如何调节杠杆的水平位置平衡。

5、提问:在实验过程中要不要保持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为什么?

6、组织学生利用“钩码、铁架台、杠杆(带刻度)”设计实验步骤和实验表格。注意:多次实验寻找普遍规律。

7、参与学生实验,对实验中遇到的困难给予适当的点拨。并在实验结束后投影有代表性的几组实验数据共同分析,得出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

投影出实验思考:见PPT

1、回答:物体处在静止状态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利用对比,得出“杠杆的平衡状态”

3、观察“跷跷板”图片。并猜想: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影响因素。

4、回顾天平的调平方法,组装实验器材并调节杠杆的水平位置平衡。

5、小组讨论、交流形成共识:保持水平位置平衡,便于读取力臂。

6、交流、讨论完善实验方案和表格。

7、分组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并交流展示实验成果。

思考投影问题,讨论回答

多媒体:投影两幅图片。

多媒体: 展示“跷跷板”图片。

实物投影:展示有代表性的几组实验数据。

投影实验思考4个问题

利用已有的知识采用对比法来获得新知识。

通过创设贴合生活的情境,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感性认识,为合理的猜想做出铺垫。

实物投影有很强的灵活性便于教师随机应变的引导学生。

三、内化提高,实际应用

提问:你能否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解释“蜡烛跷跷板”问题了?

小组交流、讨论并回答问题。

培养学生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意识,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

四、感悟收获,课堂小结

老师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讨论交流本节课的收获。

这是师生交流的平台,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创新精神。

五、布置作业,巩固升华

1、利用“因特网”查阅阿基米德对科学的贡献。

2、利用“因特网”查阅“杠杆”在生活生产中应用。

3、投影“阿基米德利用杠杆撬地球”的图片,提问:“只要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移动地球”这种观点有没有科学道理?

      

1、利用网络,完成课后作业

2、利用网络,完成课后作业

3、小论文的形式阐述自己的观点,下节课进行课堂辩论。

课后利用“因特网”查阅相关内容

多媒体:展示“阿基米德利用杠杆撬地球”的图片。

让学生学会利用网络资源,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利用信息;也要培养他们创新意识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板书设计(思维导图)

老师评语

附件

  • 省实顺德学校+庄冬梅+教学设计杠杆.doc下载

实践作业

最新实践作业

推荐实践作业

热门实践作业

热评实践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