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实践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 :作业截止日期 : 2016-12-21

作业要求 :

【作业要求】

学员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其中1份(三选一)作业进行提交,作业提交字数不少于250,内容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截止提交时间为12月2124点,逾期不能提交。

 

作业一】结合本次培训的具体内容,体现自己在本次培训中的学习感悟、培训心得以及培训收获(如有将培训所学知识应用于日常工作中相关实践的经历,最好在总结中引用实际事例加以说明)。

 

【作业二】围绕学科教学重难点提交1份教学设计方案(下载附件1:教学设计模板),按要求填写提交。

 

【作业三】从教学实际出发,策划1次主题活动,活动形式:校本活动、班会、春游或秋游等,具体要体现出活动给教学带来的变化或影响(下载附件2 主题活动策划模板,每个栏目必须填写完整)。

 

【注意】

   为方便辅导教师审阅,上传的内容如果不含格式、图片、公式请直接复制粘贴至文本编辑框中发布,不能直接发布的请以附件的形式上传,文件名称以“单位+姓名+教学设计/主题活动”命名,比如:顺德区一幼张三主题活动策划。

【视频上传说明】如主题活动策划需要分享视频,请直接点击提交框下方“上传视频”按钮进行上传(视频上传格式支持mp4、flv、wmv、mov等),视频内容可以为班会活动、春游活动或学校校本活动等,内容围绕主题活动策划方案提交。

 

发布者 :项目管理员

作业

提交者:学员张晓瑜    所属单位:佛山市顺德区郑裕彤中学    提交时间: 2016-10-11    浏览数( 0 )



《审美变化中的自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了解中西方美术史上审美风气的变化。学会尊重不同的审美风格和艺术成就。

教学重点:审美风尚的历史变化,美术的多元性。

教学难点:不同的审美风尚,学生可能会有所偏爱,难以接受不喜爱的风格。

教学准备:教学相关的图片和课件。

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师生问好

二、       
导入:

师:前两天老师在网上看到这样一段话,美是一种快感,是人的意志力和欣赏力的一种感动。如果一个人、一件事物不能给任何人以快感,它决不可能是美的。人类的历史就是美的历史。时代背景不同,""的内涵也各不相同。也许正如英国大哲学家培根所说:"美犹如盛夏的水果,是最容易腐烂而难于保持的。"譬如我们现在的服装审美就是从旧的年代的审美中变化到当今的审美标准。下面老师就播放几个图片给大家欣赏一下:(播放幻灯片)

观看完这些图片哪个同学想回答一下这个问题:“你喜欢哪一种服装?如果你穿,会选哪一种?为什么?(学生回答),教师讲解;唐装流行于唐代,显得富贵典雅;中山装流行于二十世纪初,显得庄重严肃;牛仔服流行于二十世纪末,显得青春健美;休闲服流行于当代,显得轻松随意。

提问:从上面四种服装的款式变化和同学们选择的差异,可以看出怎样的现象?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不同的时代,社会审美风尚不同;不同的人,审美情趣(即“自我”)也不一样。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探讨的内容:审美变化中的自我

三、新授:

1)下面大家来看这两幅画:(点出两幅图),第一张图是宋徽宗赵佶(南宋)的作品。第二章是《果熟来禽图》-林椿(北宋)

问:下面请哪位同学回答一下:这两幅作品有什么异同点?

学生回答:

教师讲解:

第一张是《芙蓉锦鸡图》,赵吉的作品,大家知道赵吉是谁吗?有没有人知道?(学生回答是皇帝)运用双勾重彩法,(在黑板上用粉笔画解释什么是双勾重彩法)。此副作品是描绘整幅画色彩艳丽,典雅高贵。一个由静到动的瞬间,造型生动,令人叫绝:画面上只有芙蓉花的一角,疏疏的两枝娴静地半开着。一只锦鸡蓦然飞临芙蓉枝头,压弯了枝头,打破了宁静。枝叶还在颤动,而美丽的锦鸡浑然不顾,已回首翘望右上角那对翩翩的彩蝶,跃跃欲试诗意画旨,尽在其中。,作者却似不经意地从左下角斜出几枝菊花,既破了左下角空白,又渲染出金秋的气氛。
  作者意旨:借鸡的五种自然天性宣扬人的五种道德品性。一,鸡身上的花纹表示有文化。二,雄鸡的模样很英武。三,雄鸡打架很勇猛。四,母鸡护小鸡很仁慈。五,雄鸡报晓很守时,表示守信用。这些都是他对大臣的要求。画家的表现手法十分生动,一只锦鸡纵身上攀,压弯了芙蓉枝,表现出了锦鸡的重量感。

第二幅作品是《果熟来禽图》-林椿(北宋),第二幅画是运用没骨画法(老师边在黑板画边讲解什么是没骨法)。

此图绘有林檎果一枝,枝上硕果累累。其上栖息一小鸟,翘起尾巴,挺起毛茸茸的胸脯,作欲飞的情态,形象生动可爱。悬挂着沉甸甸果实的枝柯,仿佛在轻轻地颤动。国叶反正两面的枯荣之态刻画细致,连虫蛀的痕迹都颇为清晰。画面虽然简单,却充满生机盎然的情趣,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全画笔法精工,设色研美,是南宋初期花鸟画的代表作。

通过刚才同学们的回答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它们的相同点:它们同属花鸟画,画得工整写实。不同点:风格特点有细微差异,画法不同。

欣赏完这两幅图老师可以很肯定的告诉大家这种工整写实的画法深受宫廷画家的喜爱,同学们对老师的看法没有质疑吗?对了,因为宋徽宗是皇帝,皇帝是一人之上,他喜爱的画法其他大臣肯定都很喜欢,所以在当时非常流行。

2)下面我们接着欣赏图片(老师把图片放完)。宋代  苏轼《枯木竹石图》,

(老师讲解):这张画是苏轼画的《枯木竹石图》。大家之前认识的苏轼是诗人,现在我们所了解的是一个绘画大师。

问:这幅画与前两幅作品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老师补充

大家看到这张画与之前那两幅工整写实的画法已经不同了,画法更加潇洒自如,苏轼强调“”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促使更多的文人士大夫对绘画产生兴趣,从而形成了文人画潮流。

  文人画(也称诗意画,泛指中国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大夫所画)。强调即兴创作

3)教师播放图片:这张画是赵佶的作品《腊梅山禽图》,第二张画是徐渭的《花鸟图》,两张画都画的是鸟,但是图一的笔触极细,再现事物的形貌色彩,追求形似,徐渭的作品追求花鸟画的神似,这个地方缺两笔,那个地方缺两笔没关系,只要可以表现思想感情就可以,徐渭就是这样一个有开放性的画家。

总结;通过这两幅画我们可以看出统一题材在不同的时期,画家的审美情趣不同,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

4)教师播放图片: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人就是明代画家徐渭,被称为写意花鸟画的鼻祖,徐渭的出现将中国的写意画推向顶峰。

5)这张画是徐渭最爱的一副作品,《墨葡萄》,徐渭一生怀才不遇,墨葡萄轴,用大块的水墨点积而成,酣畅淋漓。此图构图奇特,信笔挥洒,似不经意;豪放泼辣的水墨技巧造成动人的气势和葡萄晶莹欲滴的效果。他用笔墨发出自己的感慨和愤怒。正是比喻自己像野葡萄一样被抛在野藤里。人们说,这张画的墨点就如同徐渭辛酸的泪珠。

画中每个葡萄都画的晶莹剔透,画的旁边有这样一首诗,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笑晚风,笔底明珠无出卖,闲投闲掷野藤中。哪位同学来试着解释一下这首诗的含义。、

总结;通过对这幅《墨葡萄》的了解,让我们知道想要了解艺术家必须了解作品,想要了解作品必须了解艺术家的思想感情,想要了解思想感情必须要了解艺术家的生平和生活。

6)展示;这几张都是画的葡萄,是徐渭对葡萄的各种角度的刻画,但是诗词是相同的,看出画家对同一题材的不同表现方式。

7)展示图:教师说;大家都看出来这是一枝石榴了吧,一枝石榴中间裂开,请同学们举手回答它在表现什么情感?他想告诉我们什么故事?(学生举手回答)(教师补充),

诗中写到:深山熟石榴,向日笑口开,深山少人收,颗颗明珠走。(老师解释诗词)。

总结,8)展示图。请同学们带着这几个问题我们学习下面的图片,比较两幅作品

9)观看图讲两张画的不同,讲拉奥孔的历史故事。

     (10)观看图,教师讲解三幅画的区别

     (11)教师讲解三个自画像的区别

     (12)教师总结: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社会的审美风尚和艺术家个人的审美情趣都会发生有一定的变化。

     (13)出示图片,问:两件作品的异同点?(学生回答),老师补充。

     (14)出示图片,问:它们之间的风格有何不同?(学生回答),老师补充。

     (15)老师播放图片电视机说明时代不同审美变化。

     (16)高更简介

     17)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向何处去》,这是一幅充满哲理性的大型油画,这是高更投入最大热情完成的作品。在做这幅画之前,高更一度贫病交加、精神困苦、绝望到想自杀,这幅画是他度过了那次危机之后,带着强烈的情绪而创作出的作品,画面源自他梦中的幻想和塔希提的生活感受。

 高更说:希望能在临死之前完成一幅巨作。在整整一个月内,我几乎不分昼夜地以我前所未有的热情从事创作。我完全不用模特儿,在粗糙的麻袋布上直接作画,以至于看来十分粗糙,笔触相当草率,恐怕会被认为是未完成的作品。确实,我自己也无法十分明确地断定。可是我认为这幅画比我以前的任何作品都要优秀。今后也许再也画不出比它更好的或同样好的作品了。我在死之前把我全部精力都倾注在这幅作品中了。在恶劣的环境中,以痛苦的热情和清晰的幻觉来描绘,因此画面看起来毫无急躁的迹象,反而洋溢着生气。

三、思考:两个问题,老师提出来。

1、社会审美风尚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由于不同时代,人们的生活环境,社会、政治、文化背景,价值和审美取向各不一样,所以,在不同时期艺术家们创作的题材、形式和自我意识也各不相同,所形成的社会审美风尚也会相应发生变化。
2、社会审美风尚与艺术家审美情趣之间的关系
某一时期的社会审美风尚会制约、影响艺术家审美情趣,使这一时期的社会审美风尚相对稳定。但由于艺术家的自我意识而产生的求异、求新的观念和作法,反过来会改变、更新社会审美风尚。
总结    今天,我们通过对中西审美变化的了解,清楚地看出,社会的审美风尚和艺术家的审美情趣会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迁而产生一定的变化。因此,美术作品表现出来的风格、形式和手段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应该用历史的眼光来看待和传承历代的审美风尚和审美情趣,并以求异、创新的思维方式去改变和创造我们的生活,营造一种格调高雅、健康和谐的社会审美风尚和个人的审美情趣




老师评语

实践作业

最新实践作业

推荐实践作业

热门实践作业

热评实践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