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实践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 :作业截止日期 : 2016-12-21

作业要求 :

【作业要求】

学员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其中1份(三选一)作业进行提交,作业提交字数不少于250,内容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截止提交时间为12月2124点,逾期不能提交。

 

作业一】结合本次培训的具体内容,体现自己在本次培训中的学习感悟、培训心得以及培训收获(如有将培训所学知识应用于日常工作中相关实践的经历,最好在总结中引用实际事例加以说明)。

 

【作业二】围绕学科教学重难点提交1份教学设计方案(下载附件1:教学设计模板),按要求填写提交。

 

【作业三】从教学实际出发,策划1次主题活动,活动形式:校本活动、班会、春游或秋游等,具体要体现出活动给教学带来的变化或影响(下载附件2 主题活动策划模板,每个栏目必须填写完整)。

 

【注意】

   为方便辅导教师审阅,上传的内容如果不含格式、图片、公式请直接复制粘贴至文本编辑框中发布,不能直接发布的请以附件的形式上传,文件名称以“单位+姓名+教学设计/主题活动”命名,比如:顺德区一幼张三主题活动策划。

【视频上传说明】如主题活动策划需要分享视频,请直接点击提交框下方“上传视频”按钮进行上传(视频上传格式支持mp4、flv、wmv、mov等),视频内容可以为班会活动、春游活动或学校校本活动等,内容围绕主题活动策划方案提交。

 

发布者 :项目管理员

作业

提交者:学员黄伟玮    所属单位:佛山市顺德区伦教中学    提交时间: 2016-10-11    浏览数( 0 ) 【推荐】

附件一: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教学设计方案

题目

DNA的分子结构》

年级学科

高中生物

授课教师

黄伟玮

工作单位

佛山市顺德区伦教中学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概述四种脱氧核苷酸构成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方式

阐明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及意义

2.能力目标:

通过尝试构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初步知晓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如模型建构法,学科知识的交叉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科学家锲而不舍、执着追求、合作交流的科学精神

认同人类对遗传物质的认识是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

关键

(1)DNA分子的结构。(2)DNA分于的复制

教学方法

问题驱动教学;模型建构、探究式教学

 

 

 

教学设计思路

根据高中生物课程标准 “提高每个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是核心任务” 重视探究性学习的教学要求,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是创设“穿越”的情景,让学生以科学家的身份探索DNA的分子结构。在问题的驱动下,学生利用已知的资料主动探究知识,通过一个个问题的突破,慢慢建构出DNA分子模型,并总结出DNA分子结构特点。最后,再向学生介绍2013年剑桥大学的最新发现:人体的DNA四螺旋结构,让学生了解生物科学是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同时鼓励学生:下一个完善这一知识的人可能就是你。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教学过程

教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那么DNA为什么具有贮存遗传信息的功能呢?结构与功能相结合,我们先来了解DNA分子的结构。

教师展示沃森和克里克的图片,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两位科学家吗?

他们就是因研究DNA结构而获得诺贝尔奖的沃森和克里克。

中国科协会主席周光召在DNA结构发现50周年的讲话中是这样评价的:沃森和克里克的DNA双螺旋结构是20世纪生物学最重要的发现,开辟了分子生物学的新科学领域,“生命之谜”被打开,一个又一个生命的奥秘从分子角度得到了更清晰的阐明,21世纪将要看到它会对我们人类的生活、生产产生巨大的影响。

如此伟大的发现是如何得到的呢?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沃森和克里克的发现历程吧。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让我们一起“穿越”到20世纪50年代。

 

 

 

 

学生学习热情开始高涨,并表现强烈求知欲。

 

通过提问和材料引入,让学生了解DNA双螺旋结构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

复习旧知

此时,科学家已经认识到:

1组成DNA分子的基本元素是                          

2、组成DNA分子的基本单位是                  

3每个脱氧核苷酸是由                                   构成的。

4、组成DNA的碱基有     种,分别是              A)、               )、胞嘧啶(    )、                      )。请展示它们的记忆方法。

 

教师板书总结:

5——5种基本元素:CHONP

4——4种碱基:ATCG

3——3类组成物质:磷酸、脱氧核糖、含氮碱基

学生思考,同桌简单交流,回答问题,适当展示4种碱基的记忆方法。

 

组织学生复习旧知识,为新知识的建立奠定基础

探究一:构建DNA的脱氧核苷酸模型

【问题驱动1】要构建DNA分子模型,我们就要先从基本单位开始,碱基、磷酸与脱氧核糖是如何构成脱氧核苷酸的呢?

请同学们先独立完成教学案探究一的内容,然后与小组同学交流,在教学案构建一个脱氧核苷酸的模型。

教师找典型上来展示。讲解知识点:碱基、磷酸与脱氧核糖的碳原子的位置关系。并引导学生发现,不同的脱氧核苷酸碱基不同。4种不同的碱基构成了4种脱氧核苷酸。

学生在完成教学案的基础上小组内交流讨论,构建模型。

 

部分小组上来展示结果。并在纠错的过程中了解碱基、磷酸与脱氧核糖的碳原子的位置关系。

承上启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兴趣。

 

 

 

 

探究二:构建DNA分子单链模型

【问题驱动2】这4种脱氧核苷酸又是如何构成DNA分子的呢?DNA分子是由4种脱氧核苷酸堆积而成的吗?

请同学们先分析一下资料。

教师用PPT打出:

【资料1当时科学界对DNA的认识是:DNA分子4脱氧核苷酸连接而成的长链。

【问题驱动3】从资料1我们可以知道,DNA分子并不是堆积而成,而是呈链状排列的,我们从最简单的一条链开始构建DNA模型。如何构建DNA单链模型?

 

教师请部分小组上讲台展示讨论结果,经过小组间的比较、分析,最终引导学生得出:DNA单链是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而成的。

学生思考问题,质疑。

 

学生分析资料,在独立完成导学案后,小组讨论,并动手构建由3个脱氧核苷酸组成的DNA单链模型。

 

比较不同小组的所画模型,质疑、解疑,最终得到结论。

 

 

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探究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思考和动手能力

探究三:构建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

【问题驱动4DNA是否为简单的1条链构成呢?DNA究竟由1条还是多条链组成呢?

教师用PPT打出:

【资料2】:奥地利著名生物化学家查哥夫研究得出:腺嘌呤(A)的量总是等于胸腺嘧啶(T)的量,鸟嘌呤(G)的量总是等于胞嘧啶(C)的量这一碱基之间的数量关系。

教师:资料2DNA构建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你是科学家,你会从该资料中得到什么信息,或者提出哪些与构建DNA分子模型相关联的问题。

请思考一下问题:

【问题驱动5

1、从资料2可以得到ATGC之间存在什么关系才能满足在任何情况下都相等的科学事实?单链?双链?

2DNA分子究竟应该由多少条链组成?

3、链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教师提醒:从这一现象我们可以推测碱基间ATGC相互配对。这就是碱基互补配对关系。既然这样,DNA分子中腺嘌呤脱氧核苷酸与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成对出现,鸟嘌呤脱氧核苷酸与胞嘧啶脱氧核苷酸成对出现。请同学们推测:DNA分子由多少条链组成呢?

 

教师:通过同学们的讨论,我们知道DNA分子由2条链组成,且链间存在互补配对的关系,现在,请同学们构建DNA双链的平面模型。

 

 

 

教师提示:

请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请两列同学起立摆出左手握拳,右手平伸的姿势(左手握拳代表磷酸,右手代表碱基,躯干代表脱氧核糖),一个人可以代表一个脱氧核苷酸,一列同学就一条脱氧核苷酸链,请一列同学不动,另一列同学与之进行碱基配对(这列同学只能转身完成配对),从而反映了两条链反向的关系

 

教师要求同学继续分析以下资料:

【资料3】:1951年,英国科学家威尔金斯和富兰克林提供的DNAX射线衍射图谱。

【问题驱动6科学家从图谱中推算出DNA应呈螺旋结构,你们的构建模型符合吗?应如何修改体现DNA的双螺旋结构呢?

学生思考问题

 

 

 

学生分析资料,尝试提出问题。

 

学生思考、讨论,小组代表回答问题。

4组同学:我认为DNA分子不可能是单链的,因为如果是单链,那么ATGC的排列时随机的,不可能出现A=TG=C的情况。

8组同学:因为A=TG=C,所以我估计A出现时,T也会同时出现, GC也存在同样的现象。

 

 

学生在教师的提示下,得到结论:DNA分子由2条链组成。

 

 

 

学生动手构建DNA双链结构。

7组学生展示时两边的脱氧核糖是同向的,即:

 


4组同学展示时脱氧核糖是反向的。

 

 

 

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了解到DNA分子两条链是反向平行的。纠正画图的错误。

 

 

 

 

学生通过思考,得出构建DNA的立体模型要在DNA双链的平面模型的基础上逆时针旋转。

知识点的进一步深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探究四: 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的特点

教师展示DNA分子结构模型,要求同学们观察模型,讨论以下问题:

1DNA分子中,外侧由                 连接而成,内侧是                 

2)两条链之间碱基的连接遵循                           

3)构成DNA的两条链                     

 

学生观察模型,完成学案,并上台展示。最后,齐读课本P49 DNA分子的结构内容。

引导学生对探究的目的性及过程,结论的形成进行理性的思考。

知识巩固

要求学生完成课本P51基础题T1,进行知识的巩固和学习效果反馈。

学生完成相关练习,展示,相互评价。

及时巩固知识。

小结

教师完善板书,总结:

5——5种基本元素:CHONP

4——4种碱基:ATCG

3——3类组成物质:磷酸、脱氧核糖、含氮碱基

2——2条脱氧核苷酸长链

1——1种螺旋

学生与教师共同完善54321的知识点,并进行复述和快速记忆。

通过54321这种数字的记忆方法,教会学生巧妙记忆知识点。

了解DNA结构知识的最新发展:DNA四螺旋结构

但是随着科学的发展,这个1种螺旋的知识点也随之改善。

2013年是沃森和克里克发现DNA结构60周年,有趣的是,剑桥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最新的研究证明,人类基因组中存在四链螺旋的DNA结构。

教师展示图片和资料:

 

 

 

 

 

 

剑桥大学研究中心的高级科技信息管理员朱莉·夏普(Julie Sharp)博士说:DNA结构的提出到现在已经有60年,但诸如此类的研究工作表明,探索DNA奥秘的故事还将继续下去

生物科学是在不断完善和发展中的,或许,下一个完善这一知识的人可能就是你。

 

 

 

 

学生阅读资料,进一步提高学习热情。

 

 

 

 

 

 

紧贴生物学科发展前沿,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热情。

板书设计

5——5种基本元素:CHONP

4——4种碱基:ATCG

3——3类组成物质:磷酸、脱氧核糖、含氮碱基

2——2条脱氧核苷酸长链

1——1种螺旋

教学反思:

1.本节课在导入和结尾上设计了一个时间差:导入时从2003年DNA双螺旋模型构建50周年后人的评价,到构建DNA双螺旋模型时“穿越”回到1953年,最后在本节课的结尾以2013年DNA模型构建60周年时剑桥大学的DNA四螺旋模型的新发现。从而使得整节课情节化、故事化,学生学起来兴趣比较浓。

2.在DNA结构模型的建构过程中,我按照学生认知的规律来设计探究内容,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逐步深入,即“基本单位——单链DNA分子模型——双链DNA分子模型——DNA双螺旋立体结构模型”。

3.本节课我将学生探究的一个重点放在对资料二的分析上。我并不是像课本那样从查哥夫的发现直接讲述沃森和克里克的结论,而是先向学生说明了资料二对DNA双螺旋模型构建的重要性,然后让学生想象,如果我是科学家,我可以从这些资料中提出哪些与DNA模型构建相关的问题,然后在适当引导下将设置的问题抛给学生,并且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讨论。学生此过程中锻炼了自己的对资料分析的能力,也体验了科学家的探索、研究历程,总体感觉效果不错。


 

老师评语

实践作业

最新实践作业

推荐实践作业

热门实践作业

热评实践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