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讨交流

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的整合

发布者:赵志刚     发布时间:2021-07-03 浏览数( 0) 【举报】

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的整合

赵志刚

 摘要: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正在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生产、学习和工作方式。信息技术是教学手段,是学习工具。“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观点,小学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成为一种必然,我们必须认识到这种必要性。本文主要探讨如何使用信息技术帮助自己的教学,把信息技术融入到课程教学中也就是指教师在课程教学中能把信息资源、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从而有意识、有目的地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的整合,最终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更好地进行教学活动。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整合;小学语文

    我国教育技术界权威专家李克东教授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

何克抗教授认为:所谓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从而使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要达到“课程整合”的目标,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信息技术手段,准确理解信息技术内涵,更重要的是要深刻了解教育的本质,了解语文学科教学的根本目的,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它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它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造思维的学科。它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方面有独特的作用”。那么,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的整合呢?

一、恰当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很多教育家提出:一个良好宽松的学习环境必将会给学生创新意识的激发带来很大的帮助。这就为信息技术的学科运用奠定了基础。在教学中应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来营造这种学习环境。如何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就没有智慧和灵感,我们小学生生性好动,自控能力差,单一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既感到有趣,同时又加深了对新知的理解。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教师要通过语言文字训练向学生传授知识,引导学生认识事物,并逐渐提高语文能力的过程。这一过程是感知、理解、巩固、运用四个环节的有机统一。教师可以在学生接触课文之初,运用,把学生难以见到的事物展现在他们眼前,强化感知,创设特定的情境,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实践证明,学生如果对所学的内容有浓厚的兴趣,在学习中便会由被动变为主动,由强迫学变为自愿学,心情会变得愉快,进而使注意力也会更加集中和持久,理解学习内容也会变得更容易,想象力变得更丰富,创造思维也更加活跃。作为信息技术学科,具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学生本来就有浓厚的兴趣。为了保持并端正这种兴趣,我们更应精心设计教学任务,不断深化教学内容和方法。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聆听音乐,营造优美的学习环境。每堂课一上课,学生的思维都会由下课时地松弛变为上课时的紧张,这从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创新意识的萌发。为此我在上课前播放一段韵律优美的轻音乐。优美的乐曲调节了课堂里的气氛,改变了教室里紧张的学习环境。学生通过听音乐放松了神情,活跃了思维,创新意识也就自然而然地得到了发挥;展示图片,营造民主的学习环境。不同的图片会给不同的学生带来不同的视觉效果,引起学生不同的情绪变化,而不同的情绪变化正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基础。我们可以在课堂中充分发挥教学图景片的视觉效果,通过展示与课文相联系的不同投影片,放手让学生自由观察,民主讨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学生创新意识的激发营造一个民主的学习环境;播放动画,营造自由的学习环境。动画片是小学生的喜好。让学生对动画片中内容进行讨论,学生更是一个比一个发言积极。针对学生的这个特点,利用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所配备的动画素材,引导学生观察,各抒己见,必将会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自由的学习环境中得以最大程度体现。
    二、恰当运用信息技术,结合学科特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一)突破难点,拓宽视角。 小学生思维是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向以抽象思维为主要形式的过渡。这种过渡是儿童思维发展的飞跃,但因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局限性,往往成为小学生学习的难点。而有的难点单凭教师讲解是难以理解的,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先进的电教媒体形象的演示,能清楚的把一些难以演示的实验,不易理解的科学规律等变得具体化,化难为易,打破时间空间的局限,找到具体形象和抽象形象的切入点,使空间想象力、综合分析能力得到开发和发展,从而有效突破难点,拓宽学生的视角。 例如:《捞铁牛》一课,教学难点是捞铁牛的准备工作和打捞过程,为较好的解决这一难点,我利用教学软件播放动画,并且插入按钮,把四个打捞的准备步骤分解成随按钮一步步的播放,并利用超级解霸来截取每一部分动画,慢慢播放打捞起铁牛的过程,这样学生把四个准备工作看的一清二楚,在不知不觉中理解了教学难点。再如教学《爬山虎的脚》一课时,爬山虎如何向上爬对于学生来说缺乏了解,因为认知理解的难点来源于长期连续观察,来自生活实际。因此可以制成爬山虎向上爬的课件,以动画为主进行展示,让学生仿佛真真的看到爬山虎长叶、茎上伸出细丝,细丝触着墙头上变小圆片,巴住墙如何一脚一脚向上爬的全过程,清晰的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看的清楚听的明白,溶入一种身临其境的氛围,教师此时只要稍加点拨,即可为学生突破难点。 针对不同情况,突破重点难点,教师还须创设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精心制作以学为主的课件,或构建相关“资料库”,让学生通过相关资料的阅读,在线讨论的实践,在线测试的检验等相关链接,增大知识储备容量,拓宽了视角。

(二)借助图像,放飞想象。 小学生缺少生活经验和已有的表象,因此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想象更具有随意性、跳跃性的特点。于是我就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所展现的各种形象,使这些形象成为展开学生创造性想象的支柱,通过这些丰富的表象,深入挖掘他们创造性想象的潜能,放飞想象。运用信息技术,在设计课件时对所学内容进行情节处理,采用有所跳跃,有所省略的方式,特意给学生留出想象的空间,让孩子在这一方天地中插上想象的翅膀,展翅翱翔。 例如:《青蛙上天》的设计为例,一开始青蛙请求大雁把她带到天空上去漫游,大雁带它来到了天空,然后播放天空中的片片波浪般的白云,不断的在青蛙和大雁身边飘过;接下来是青蛙从天空中像流星一样,一溜烟的跌了下来。课件制作中,这两个画面间的跳跃性很大,可启发学生不加拘束的展开想象,说说中间可能会发生什麽事情,有的说是大雁不喜欢青蛙吹牛,决定不再驮它在空中漫游;有的说青蛙认为天上的云和海中的波浪一样,偏要到海中骑浪花游玩,于是跳了下去;还有的说是青蛙在和大雁学飞行……这其中并不拘泥其合理性,而是尽情放飞他们的想象,对事情发展做多项延伸。又如《狼和小羊》,课文结尾狼扑向小羊,很多学生不喜欢这个结局,因此利用信息技术将课件中的动画定格,请学生们延伸想象,续说故事,可有不同的结局,这无疑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力。实践证明,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想象又必须借助形象。因此,实践中适当适时播放和运用,根据教学内容科学设计的多媒体课件,借助图象,开拓了学生的想象空间,使课堂达到了:“任思维涌动,任想象飞翔”的高潮。

恰当运用信息技术,改变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把“语文综合性学习”纳入语文课程体系结构之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语文学科为依托,注重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学生生活、社会生活之间的整体联系。其最终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认为,要提高学生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效率,必须把握有效的教学策略。利用网络环境来进行语文教学,可以体现语文教学的开放性,丰富性。如在二年级下期语文教材中有《月食》一文,平时老师按常规教学,学生总是难以理解,似懂非懂,效果不佳。后来调用计算机多媒体课件,通过动画的形式生动形象地再现月食这一天文现象,学生通过看微缩的太阳系运动,便很快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真所谓“此时无声胜有声”。又如在《特殊的葬礼》教学中,设计者就提供了三个可发散延伸的空间,一是为什么这次葬礼是特殊的。通过链接相关网站,学生们了解了为什么总统要为这条瀑布举行葬礼。二是关于现在我们周围的环境,特别是水源的污染,能够引起学生对生态平衡的警醒与深思;三是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文章,为学生提供比较鉴别的内容,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和文学评价能力,加强对学生语文素养的熏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它已不再是掌握更多更深的知识,而是迅速更新知识的能力,是在更新知识和利用新知识的过程中体现的创新意识,表现的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培养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要能够做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采取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改变课堂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充满情趣、充满乐趣、充满活力的方法,不失为一种较好的选择。

(一)实物演示。 写入小学语文课本内容中的许多物体,孩子们都没有亲眼见过。究竟这个物体是什么样子,是不是像书中所写的,孩子们一概不知,如琥珀。这很不利于孩子们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但这个物体在我们现实生活中还是能见到的,为此教师可以在上课前准备几块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琥珀,上课时利用实物投影仪分别演示给学生看。由于是实物,他们看的兴趣就会很浓,看的时候就会很认真很细心;他们就会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提出许多自己认为还不明白的问题,然后通过询问查找讨论,搞懂了,弄清了,自己的创新能力也就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加强。

(二)摹拟试验。 许多事情,如果不通过自己的亲身试验,其中道理永远都不会明白。例如《画杨桃》,同是一个杨桃,它能被画成不同的形状。其原因是每个学生所坐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杨桃的形状就不一样。老师在上这一课时,单凭讲学生是不会轻易理解的。我们不妨换一种方法,把一个杨桃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现在屏幕上,让学生试着自己也去画一画,然后再变换位置看。这样一画一换,虽然学生仅仅是动动手动动腿,但他们在动的过程中已经是锻炼了自己的一种创新能力。

(三)虚拟假设。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许多文章的主人公结局都是极具有悬念性的。如果能对这些主人公后面的故事进行一番虚拟假设,势必会对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起到一定的帮助。如《凡卡》《穷人》《卖火柴的小女孩》等,他们后面的故事会怎样发展呢?我们可以把这些文章的图片通过剪辑整理合并在一个地方,让学生自己选择其中的一个人物,把它后面的故事虚构成一段文字讲给同学们听。此举一方面是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也是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一次综合考验

信息技术是教学手段,是学习工具。我国政府认为:“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各地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多媒体教学进入每一间教室,积极探索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是信息技术教育发展中应特别重视的问题。”这一论断也证明了,当前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目标,是建立在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促进教与学的改革基础之上。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正在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生产、学习和工作方式。“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观点,它要求教师能从自己的学科教学过程中研究如何使用信息技术帮助自己的教学,把信息技术融入到课程教学中,也就是指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能把信息资源、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对这种“整合”教学方式的研究和实施将会对小学生探究性学习、创造性的发挥、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创设良好的基础,使小学语文教学朝着特色、个性的教学方向发展。 总之,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不仅在语文教育教学中发挥充分优势,形成最佳效果,而且拓宽了语文教育教学的领域,给我们创造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与此同时,语文素养的综合,也提高了信息素质培养了综合素养,为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培养了新型的人才。因此,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这一双赢的新型教学模式定会让我们的语文课堂与整个社会更精彩。


研讨交流

最新研讨交流

置顶研讨交流

精华研讨交流

热门研讨交流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