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讨交流

中小学音乐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思考

发布者:王晓曙     发布时间:2021-08-21 浏览数( 0) 【举报】

中小学音乐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思考

素质教育概念的提出,主要是针对“应试教育”来的,所谓“应试教育”指以分数和升学率为追求目标的教育。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只重视智育和少数人的升学,而忽略了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和面向全体学生。为了应付升学考试,给学生过多地增加学习负担,其结果是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思维,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到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上来。这一重要战略决策对于深化基础教育领域的改革,全面提高国民素质,造就跨世纪的建设人才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已日益引起广大教师的重视,同时,也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热点。而艺术教育对于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有着其他教育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音乐教育属于艺术教育的范畴,是学校进行艺术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如何在中小学音乐学科中实施素质教育,探索中小学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使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积极主动的作用,是我们每位中小学音乐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问题。

一、 素质教育不等同于音乐教育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如何体现素质教育,首先应搞清楚素质教育的本质及其内涵。弄清楚什么是人的素质,这是搞清楚素质教育的前提。人的素质概念:它是指人的生物性与社会性的辩证统一的集合体,是能够较稳定地、长期地作用于人的行为的发展的、充满社会意识和个性意识的人格的总特征。素质教育的本质就是使人格的这一总特征,获得全面的、自由的、和谐的发展。音乐教育是通过人的情感领域,使人的个性意识在得到充分、自由发展的同时,与社会意识保持和谐的发展。

音乐教育是以审美为核心的、以学生愉悦感受和积极参与为出发点的、以发展提高全体学生的审美知识和审美修养为目的的基本素质教育。音乐教育本身就是体现素质教育的手段。但这并不表明开设了音乐课就是实施了素质教育,因为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直接反映着教育的观念和思想,也就是说,体现素质教育不但要落实课程的实施,更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运用,体现出对学生全面的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不等同于音乐教育,不少学校把主要精力放在乐队的培训、合唱队的训练、舞蹈队的排练上,以为这样就实施了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本质,在教学过程中的内部,而不在其外部。

二、 音乐学科在素质教育中起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音乐学科与其他学科在“传道、授业、解惑”上有着共同之处,但音乐作为一门声音和感情的艺术,它主要通过其生动的内容、优美的音乐旋律和鲜明的音乐形象来达到感染人的目的,从而使它区别于主要以逻辑思维为教育手段的数、理、化等学科。因此,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音乐学科有着其他学科所无法替代的独特作用。

它是广大青少年学生最易接受的教育形式,是开发青少年身心潜能的最好途径。由于音乐本身具有的美感和娱乐功能,而深受青少年的喜爱,从而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音乐教育是少年儿童最早接受到的素质教育,也是最有效的教育之一。

音乐能发展人的形象思维,丰富和培养青少年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组成了人类的思维体系,而形象思维是人们获得想像和创造力的前提。其实,天才的共同特征并不是他们的智力,而是形象思维和创造能力的超群。理科学习只能解决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的形成和发展必须依赖美育。音乐作为一门最富于想像力的艺术,最根本的优势就在于能发展人的形象思维。七个音符虽然简单,但通过不同的组合变化,形成了不计其数的音乐作品,表现了自然界的各种现象,抒发了人类最为复杂的情感。吸引人们去细心思索,反复体会,大胆想像,从而丰富了人们的想像,发展了人们的思维。

音乐课是一门把人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综合培养的课程,它对于塑造完美的人格,提高青少年的全面素质有不可估量的意义。音乐教育与其他学科以理教人不同,是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以情化人。音乐教育通过生动的音乐形象来育人,通过潜移默化来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激发其对美的爱好和追求,塑造健康完美的人格和健全的个性。正因为音乐教育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而奠定了音乐学科在中小学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三、 中小学音乐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长期以来,不少人对学校音乐教育的认识都存在一个误区,那就是把音乐教育与简单的唱歌等同起来,有的干脆就把音乐课称之为“唱歌课”。要改革不适应或偏离素质教育的要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促进音乐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就要迅速改变一些学校音乐教学简单划一的教学方法,完善符合大纲要求的音乐教育内容与形式,它包括:音乐课堂教学、音乐兴趣小组、音乐表演团队、艺术节、各种音乐项目比赛等等,探索出一套与素质教育体制相适应的音乐教育模式。为此,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 音乐教育要面向全体

普通学校的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宗旨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要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和音乐素养,能够喜欢音乐、懂得音乐、欣赏音乐、表现音乐,每一个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都有自己独特的感受,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一定地丰富和提高,因此把施教的对象对准全体学生,而不仅仅是个别有一定天赋的音乐尖子,应重普及,重教学,要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就要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来安排施教,加强课堂教学,使全体学生都在音乐课的学习中受到艺术的熏陶,使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

2、 素质教育要体现全面发展

音乐教育除了向学生传授必要的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外,它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本身包含着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文化科学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和身体素质教育等多种成分,体现了它与素质教育之间的协调、同步、合作、互补的关系。在音乐教育中进行德育渗透,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用音乐的特殊手段寓教于乐,以乐辅德,使学生在愉悦的学习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受到感染、启发和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和审美能力,使他们明辨是非,知善恶,识美丑,通过音乐形象来激励他们积极进取、蓬勃向上,净化心灵,陶冶情操。

3、 注重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根据主体成长发展的需要和现有水平去实施教学计划,用多种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素质教育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应是获取主动发展的过程。音乐教学应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愉悦学生身心、启迪学生智慧等几个方面入手,优化音乐教学。当前,大力推广“唱游课”和“器乐进课堂”等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和经验,同时,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音乐课外活动,增加学生参与的机会,在校园内形成浓厚的音乐文化氛围,从而使音乐课成为学生真正喜爱又乐于接受参与的一门课程,使音乐成为学生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

4、 以审美教育为核心

以提高审美素质为最终目标,在音乐教学中加大培养对音乐感知、理解、鉴别和表现、创造能力的力度。传统的“唱歌加乐理”的音乐教学方法不仅使音乐课变得呆板,枯燥无味,也无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尝试加大音乐欣赏课比重,拓宽欣赏范围,提高欣赏质量,从一定意义上说,这种改革也就是将“以唱歌为主”改为“以听乐为主”,让学生在感受音乐美的同时,获得音乐知识和技能,从而增强审美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不仅对青少年今后成长有深远意义,对改变学生的欣赏情趣、净化校园环境和学生的心灵也有着现实意义。现在有不少中小学生以吼唱流行歌曲为时尚,轻视传统音乐,要改变这种不良现象,根本的办法是着力于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5、 完善对音乐学习水平的评价

教学实践中,我们逐渐认识到:对学习水平的评价具有反馈、诊断、调解、激励、导向和强化学科意识的功能,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人们对音乐教育的评价也往往以学生在音乐技能方面达到了什么程度来衡量音乐教育质量的高低,这是认识上的一个失误,真正的音乐教育不同于其他教育科目的一个极为突出的特点就是教学过程本身比教学结果更为愉快和轻松,音乐教学活动重在感受。

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不可能也不必要对学生进行过高的技能培养和传授,音乐作品所特有的本质使它完全可以跃过技能这一环节直接进入学生头脑并留下独特的印象。中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即使对一些复杂的知识技能没能掌握,但确实由于音乐作品的音响受到了感动,引起了思索,开阔了视野,我们仍可以说是成功的学习。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一般采取评语、评分两种形式。评语可采取定性分析,评定学生的学习态度、努力程度、进步状况、努力方向。除了要对音乐视唱、乐理、演唱、演奏等方面进行考察外,更重要的是深入课堂,亲自感受音乐课堂本身的音乐氛围,使评价者、教育者、受教育者都平等地通过教育者的教学手段,感受到音乐作品所带来的各种思想情感,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

综上所述,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我们要更新教育观念,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特殊功能,探索在音乐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和途径,为培养和提高青少年的审美素质,为培养和造就全面发展的人才做出不懈的努力。


研讨交流

最新研讨交流

置顶研讨交流

精华研讨交流

热门研讨交流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