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方法探究

发布者:钟小梅     所属单位:遂溪县遂城牛圩小学     发布时间:2016-06-26    浏览数:19

                     识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方法探究

                           钟小梅

    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础。敏捷准确、高效率的口头和书面语言能力,是以扎实的基础知识、纯熟的基本技能为基础。语文教学首先应当过好识字关。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以及参考别人的教学经验,从识字教学的现状、方法、评价等方面对小学识字教学做初步的探讨。

    一、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存在的问题

    当人们指责语文教育的弊端时,往往对识字教学颇有微词,识字教学问题何在?咬文嚼字、重复训练、死记硬背、枯燥乏味。这是人们对当前小学识字教学的共同看法。

   (一)指导学生自主识字方法不当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学生的识字量有明确规定。为完成识字目标,教师采用的识字教学方法大多局限在教法层面.研究如何让学生多识字、快识字,很少从学法层面研究如何给学生创设足够的学习空间,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识字。同时,在识字教学活动中,往往教师讲解占用时间长,而学生亲自观察分析、比较识字过程少,学生参与识字的竞争意识、动手实践能力较差。大部分学生由于没有学到科学有效的识字方法,还未养成良好的识字、写字习惯,加上工具书运用不熟练,有的学生甚至对常用的检字法也很陌生。虽然识字教学占了小学语文课的不少时间,可许多学生到毕业时还未获得读书、读报的基本能力,这实在是小学语文教学特别是识字教学的悲剧。这和《语文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的学生学习方式的基本理念尚有一定距离。

   (二)识字过程庞杂

    不高的识字量,理应学得轻轻松松,但普遍的事实是学生并不轻松。识字过程往往环节多,冗余度大,尤其是字义教学花时多,要求偏。一方面,对学生已有的积累及认识水平有所忽略,一切从零起步:另一方面,又要求他们去达到超过他们认知水平的理性的高度。例如,有时学生“等”老师用各种方法提出生字、解释字义实在令人不耐烦,其实不少字义学生司空见惯,教师精心的设计并没有引起学生多大兴趣。大量的“扩词”练习又常常使学生费神,所扩之词没有语境烘托,只能死记,即使记住了也不会用。词语手册中“精确”的注释又要一条一条硬背下来。课堂时间常常不够用,写字、默字要移到家中挑灯夜战,还要找家长帮忙。

   (三)脱离语言环境教识字

    一些教师为了应付考试,根本不按教材编写意图去教,而是违反儿童认读识字的规律,脱离学生生活实际,死记硬背,导致教学效果越来越差,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学习语文的内在潜力得不到发挥。北师大中文系教授张鸿苓指出:“形式主义、绝对化的东西在语文教学中造成很坏的影响,现在语文教学把许多东西都绝对化,教学方法不灵活,而且无休止地重复训练,导致学生不爱学习语文。例如,识字教学中要求学生对生字词读音准确、会讲会用,这是十分必要的训练。但是,在实际授课中,一些教师过分强调正音正字,把这项训练绝对化了。”根据心理学家分析,小学生认读一个字,大概写23遍印象最深,而有的教师却让学生写50遍。这样的训练必然会使学生对语文课失去兴趣。

   (四)识字教学进程缓慢

    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学生识字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着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阶段要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这样的安排便予学生尽快尽多地识字,为进行今后的阅读和写作提供必要的条件。然而,目前识字教学存在高耗低效现象,表现为语文课时最多,学生学、写生字花的时问最长,可学生对识字过程觉得索然无味,感到负担过重;学生使用字词的能力不强,在试卷和作文中经常出现错别字。

   (五)过分追求考试内容

    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祖田语言文字的能力,这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应当在根本任务上下功夫。小学阶段应使学生能认好字、写好字、读好课文、听懂别人的话,说明白自己要表达的意思。但是在一些学校,写字课不练写字,说话课不学说话,阅读课不让学生阅读,忽视基本功的训练,抛开编选精良的教材,大量做练习篇子,被辅导教材牵着鼻子走。教师为了押考题,找来大量的偏字、怪字、难字等不常用的字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最常用、最基本的字词恰恰忽略了,造成学生课业负担重,教学效率低下。

   (六)忽视识字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的问题

    现行语文课程标准过于强调以教材为本,教材中要求认的字教师就教得透:教材中不要求认的字,教师就不教。把学生的识字学习限定在课本上,使学生的语文学习远离生活。学生识字难度大,记得快,意得也快.识字教学的对象是学龄初期的儿童,他们只有六乇岁。心理学研究证明,这一年年龄段的孩子共同的心理特征是:好动、爱玩,不能长时专注某一事物,喜欢接触形象、

具体的、有趣的东西,记忆力比较强,但易记也易忘……根据小学生的思维记忆特点,他们对汉字的识记属于机械记忆:通常通过字形的分析或对汉字进行整体记忆。虽记得快,但汉字之间很难形成有效的联系,组成有机的知识结构,因而也容易忘却。学生们记得快,忘得也快,学习汉字时的回生率较高。

   (七)识字评价片面

    按照目前的识字评价方法,主要依靠形式同一重复多次的书面练习,涉及的内容很局限,较呆板,学生的成绩往往是十分优良的。高分之下,忽略了对学生识字能力、识字习惯的评价,忽略对学生可持续学习能力的估价。人们往往以为,语文教学中的识字教学是最有成效的,三年级开始的成绩下降是阅读教学不得法造成的,这至少是一种误解。

二、识字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课堂设计不精

    众所周知,汉字是由“音、形、义”三个原因构成的,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在教学时,“音、形、义”面面俱到的现象较严重,老师似乎不放心,几乎对每一个生字的音、形、义都要进行分析,不能避易就难进行重点突破,重点、难点教学不突出。

   (二)教学方法单一

    现行教材中,看图拼音识字、看图识字、归类识字、随课文识字等形式多样,但有些教师在教学中,仍较多地采用“集中识字”的形式,很少能在语言环境中识字。语文新课标的“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的教学要求,没有引起部分教师的足够重视,脱离了课文的识字教学,显得枯燥、乏味,从而降低了学生识字的效果。

   (三)缺乏能力培养对策

    有些教师教学中过分重视对每个字的教学过程,但缺乏对识字方法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学生只局限于掌握加部首、去部首、换部首等几种简单的识字方法,学生学习生字的方法比较呆板,从而导致学生识字能力不强。

   (四)学生负担过重

    新课标要求,应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有些教师为了让学生能记忆生字,让学生进行着机械重复的抄写,学生在重复抄写中变成了抄写机器,精神麻木了,思维停止了,根本谈不上什么练习实效。学生不仅没有掌握生字,甚至还出现了终生错字等种种现象。

   (五)阶段特点不明

    新课标要求,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教学生识字应从“笔画分析”到“部件分析”,这样循序渐进。调查中发现有些教师一味强调“笔画分析,,,对那些学生所熟悉部件的生字,还在作笔画分析,这样就把学生禁锢在较低水平的阶段,学生也就不会把生字和字联系起来,生字得不到很好地学习,而熟部件、熟字也得不到及时巩固。

   (六)运用媒体方式不当

    随着小学教学资源的合理整合,现代教学媒体已得到普及。有些教师在教学不能充分借助先进教学媒体进行识字教学,仍使用陈旧的教学手段,这样不仅费时费力效果低,而且根本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解决识字教学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从幼儿园到小学,学生们接触人和事物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面对陌生的校园环境,陌生的老师和饱们即将学习的知识,他们内心充满了新鲜、好奇和兴奋。汉语拼音的教学学习是一年级上半年的重点,而一味地进行拼音学习,学生们也会感到乏味,因此在拼音教学的同时,适当地渗透汉字的识字教学,能提高学生们对学习拼音的兴趣,也循序渐进地培养了学生的识字意识。

    1、识记本班同学的姓名及教室内的物品。  刚分班,许多熟悉的小伙伴都被分开了,眼前有了许多陌生的面孔,对方的姓名当然也叫不上来。因此在开学的前一个月里,以全班学生的姓名作为识字的主要对象。每学到能拼读某个学生的姓名卡片,我们称之为“名片”,带领全班认读,比一比谁拼得准,学得快。一边学拼音,一边做名片,调动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学完拼音之后,每个人都有了一张属于自己的名片,他们把写有拼音和字的“名片”贴在桌乎的左上角,供其他人课余时一张一张拼读,互相加深了认识。这样在短短一个月时间里,大部分学生不仅学好了拼音,而且基本熟悉了全班同学的姓名。接下来,开展一次“争当老师小助手”的比赛,要求是:最快认识并牢记本组同学姓名的可以当组长,记牢本小队同学的可以当小队长,全班同学姓名都能认记的就有当课代表的资格。

    在教室里有许多现成的实物,如门、窗、讲台、黑板、瓷砖、电视机等,这些都触手可及,因此可以在这些物品上贴字卡。这样在进行拼音教学时,可以引读,下课时还可以随机抽查。这样对于这些抬头可见的物体名称,不到一星期,学生们就把这些汉字铭记于心了。另外,课程表也是每天要用到的,而且在每本书的封面上都有,因此在每节上课前提醒一下,读它一次,又帮助学生认识了不少汉字。这样学生不但认识了许多字,使他们有了成就感,而且激发了他们强烈的识字兴趣。

    2、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识字的能力。陶行知先生说:“文字只是生活的符号,要与生活连结在一起。”我们可以把识字和生活联系起来。要激发学生在生活中识字,教师就要经常给学生展示生活识字的机会,提供在生活中识字的舞台,让生活不断地交流自主识字的成果,进行在生活中识字的实践。现在的世界,外面到处是广告牌、店钔、海报、超市等,只要学生能够养成在生活中识字的习惯,他们就可以在课外学到不计其数的汉字。比如到超市里去买东西,货架上的商品真是琳琅满目啊,要学生们一下子记佳是不可能的,那就分类来记,前几次记薯片,过几次记糖果类……把识字与认识物体有机地结合,这又是—种不错的识字方法,我们可以大力宣扬,热情鼓励,促使学生养成在生活识字的习惯。

   (二)使识字教学情趣化

    1、创设情景,挖掘潜能

   《语文课程标准》中说道:“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在教学时应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低年级的学生”平均每天要识字十多个,从学生好动好玩的年龄上考虑,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创设一定的情景,就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他们的潜能。如教学一年级上册第4课《操场上》中“身体”的“身”时,先提醒学生“身”是指什么,再让学生讲座怎样记住这个字,学生们七嘴八舌,各抒已见。有一个学生说:“身”的第一笔撇,就像人的脑袋,中间部分就像人的整个躯干,最后一长撇就像人踢出的一条腿。说完还站起来做了一个侧面踢腿的姿势。瞧,通过这样一比划,学生们很快就记住了“身”字。再如“两”和“唱”,学生们是这样说的,“两”就像

下雨了,两个小人躲在房子下面;“唱”是你也唱,我也唱,大家天天(日日)开口唱。每一次的识字教学总会出现诸如此类的识字方法,真是不胜枚举。由此可见,学生们尽管年纪小,但他们内心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认知的角度也是多种的,与大人是不同的。因此我们老师应提供各种教学手段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得天独厚的想象力,使他们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笈挥。

    2、猜谜,编顺口溜识字

    “猜谜语”向来受到学生们的喜爱,“猜谜语”识字也以其幽默风趣、琅琅上口的特殊魅力受学生们的青睐。在教学时先引导学生如何做字谜,如“两头尖”的“尖”编“上面小,下面大”;“闪光”的“闪”由“门”和“人”组成,编个字谜是“一个人进门”。举完例子后让学生们根据不同字的构成编字谜,这样激发了学生识记汉字的浓厚兴趣,同时培养了他们创造性思维。如“坐”:两个小人坐土上;“回”:四四方方两座城,小城藏在大城中,直观形象;“碧”:王大妈,白大妈,一起坐在石头上聊天;“器”:犬有四张口,汪汪汪叫不够……生动有趣。在2006学年第一学期的期末考试中也出现了这一知识点,考题是用“”这一字谜可以记住“会”。这对于学过“猜谜语”识字的学生来说是小菜一碟。

   “猜谜语”识字是其中一种有趣的方法,那“编顺口溜”识字也是一咱有效的辅助手段。如在学“照”时可以编“上边日刀口,四点在下头。阳光湖面照,荷花清香透。”当“青”作为声旁,加上不同的形旁,就变成了许多形声字,学生一下子记不住且分辨不清,于是就编出一个顺口溜来识记:有水方说清,有言去邀请;有目是眼睛,有心情意浓:丽人留倩影,日出天气晴;有虫足蜻蜒,有米人精神;编顺口溜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但只要我们加以引导,做到“宜顺畅,忌拗口:宜高雅,忌庸俗;宜准确,忌费解;宜简洁,忌烦琐。”相信日积月累,学生编顺口溜的能力一定会逐步提高,而且会编出更加顺畅自然,琅琅上口的的顺口溜。

   3  归类识字

   从我们的汉字的造字法来看,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几种,都有一定的规律,教学时,我们如果能够帮助学生进行适当的归类,既对学生提高识记效果有很大的帮助,又可以让学生举一反三,扩大识记的范围。例如:教科版第二册《识字一  2》,要认识的“树、松、柏、杨、梨、枝、材”都是形声字,都带有“木”。教学时,我就引导学生观察,从而发现这些字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从而使学生的出结论“这些生字都带有‘木’,都跟树木有关系”。同时进行拓展,让学生想一想还认识哪些字带有‘木’的字,然后进行了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认识了本课的生字,而且还认识一些课外的生字,拓宽了识字面。又如;在《神奇的塔>中要认识的字中,我把“灯、厅、打”这三个生字一起拿出来让学生进行识记,从过观察比较,学生的回答还真的很出彩。有的学生说:“这三个生字都带有‘丁’,

带‘火’的是‘灯’,带‘厂’的是‘厅’,带‘于’的是‘打’。有的学生说:“因为有‘火’才能点‘灯’,用手才能‘打’。这样把一些带有共同点的字进人为的归类,通过比较,提高识记的效果,也有利于学生区分形近字。   

   (三)让学生快乐识字

   “游戏是由愉快原则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游戏是儿童的天堂,可以满足他们好动好玩的心理,使注意力不但能持久、稳定,而且注意的紧张程度也较高。以下是我在识字教学时,经常采用的几种识字游戏。

    1.读字送“礼物”。在教《识字4》时,屏幕上出示生词“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蜘蛛”。我说:“同学们,只要你能正确读出词语,就会得到一份意外的礼物。”学生争先举手读,随着学生准确读出词语后,这些词语就变成颤动翅膀的蜻蜒、飞舞的蝴蝶、蠕动的蚯蚓、大蚂蚁、游动的蝌蚪和织网的蜘蛛,这些新奇小动物的出现,吸引了每一个学生的注意力,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又如在教《识字 5》时,屏幕上出示生字,我说:“同学们,想得到惊喜的礼物吗?赶快想办法把字音读准确吧!”学生立刻通过拼拼音,问小伙伴等方法练习读准字音。接着我说“看哪个聪明的小朋友能收到礼物。”学生们争先恐后地举手读生字,随着学生正确的读出词语后,这些生字就变成了引人喜爱的苹果、草莓、香蕉、葡萄、橙子、李子、西瓜、菠萝、书包、铅笔、文具盒、牙膏等。在这过程中,我不失时机地称赞说:“你读得真准,这红红的苹果送给你了。”“你读得真响亮,这新鲜的草莓送给你了。”学生在兴趣盎然、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掌握了生字。

    2.“摘苹果”。在教《识字 2》时,我把生字做成苹果的形状,贴在黑板的“苹果树”上,说“谁会读准字音,苹果就送给他了。”学生兴趣盎然,热情高涨。

    3.“采花”。我在黑板上简笔画一个“百花园”,把生字卡当作鲜花,玩“采花”游戏,学生会读哪个字就能把它采下来。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浓厚,识字效果好。

    4.评“识字小能手,,。教学《识字1》时,我利用课件把生字用万花筒的形式在向日葵的花心中连续出现,而且逐渐变快,学生读字也越来越快,看谁读字又快又准,就评他为“识字小能手”。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的识字兴趣。

    5.看谁红旗多。我在教学《识字2》时,把生字出示在屏幕上,全班分成四个小组,每个小组各有十面红旗,四个小组轮流“开火车”读生字卡,谁读得不流利或不正确就拿掉他组的一面红旗,看最后哪组剩下的红旗最多就是胜利组。

    6.玩字卡。在玩生字卡时,我会不断地变换花招,有时叫学生边摆边读,摆长龙、摆三角形、摆方形:有时叫学生找出难认字考考同学,自己不会的跟入学,别人不会的想法教;有时叫学生听音取卡,谁取得又快又准就送他一个字宝宝:有时叫学生玩“打扑克”,同桌两人,你读一个打下去,我读一个打下去;有时叫学生收字卡,读一个,收一个,看谁收得又快又好。学生爱上玩字卡,读得不亦乐乎,在轻松愉快中认真学习了一课又一课的生字,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7.“买车票”。我在教《比尾巴》第二课时,说:“今天,森林里的小动物们要进行尾巴比赛,你们想去看看吗?”学生齐声答“想!~‘上车前先买张火车票吧!”出示小黑板,上面贴着词卡。接着我说:“读准了字音,车票就是你的了。”学生马上眼睛发亮,小手高举,一副迫不及待的样子。“车票”有限,学生都希望得到,这样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生字的积极性。在教《识字6》时,当学生响亮读过课文后,我说:“车子来了,让我们快快上车去旅游吧,上车前要买车票哟。”出示贴着词卡的小黑板。“能读准字音,车票就是你的了。谁想要车票?”学生都争先恐后地举直了手,得到机会的学生都能响亮地读出词卡。手中拿

 着“车票一的学生眼里、脸上都洋溢着成功的喜悦。

    总之,新课程需要的教学评价要求既要体现共性,更要关心学生的个性,既要关心结果,更要关心过程;评价注重的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评价可以是多角度的,评价关注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包括他们的便命感、责任感、自信心、进取心、意志、毅力、气质等方面的自我认识和自我发展。评价学生的学习不再仅仅依靠成绩测验,还包括了对和学生学习有关的态度、兴趣、行为等等的考查。用一句话说,就是以多维视角的评价内容和结果,综合

衡量学生的发展状况。总而言之,评价是一门艺术,艺术的评价可以让学生在评价中和谐发展,快乐成长。

附件

  • 识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方法探究.docx     下载
坊主58
辅导教师
到访时间:2016-08-10
坊主60
辅导教师
到访时间:2016-07-27
评论
发布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