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良好习惯

发布者:坊主67     所属单位:坊主     发布时间:2016-07-28    浏览数:3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良好习惯

一、要做到尊敬老师,见面主动问好,接受老师的教导。

老师如人梯,让学生登上知识之峰;又似春蚕,为教育学生奉献一切;像慈母般疼爱学生;又像园丁,辛勤培育祖国的花朵。尊敬老师要从一点一滴做起,如上课专心听讲,不乱说话,不做小动作,要做好笔记,踊跃回答老师的提问。当老师走进教室时,应起立向老师问好,主动帮助老师擦黑板,拿教学用具、作业本等。遇见老师要主动问好,教师节,给老师送贺卡等小礼物,以表示敬意,说声:“老师,节日快乐!”老师家访时要热情招待。接受老师的教导,并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和不足之处,对老师的教导要虚心接受,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要心平气和地和老师交谈,千万不能和老师顶撞。我国有句古话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说的就是要向尊敬自己的父亲那样尊敬老师。

二、要做到尊老爱幼,平等待人,同学之间友好相处,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不欺负弱小,不讥笑、戏弄他人。

要受人尊敬,首先要尊敬别人。自古以来,尊敬老人一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老年人年纪大了,有时行动不便,要主动搀扶照顾,由于记忆力减退,有时说话唠叨一些,要给予理解,不要顶撞。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就是敬老节,今年的敬老节是在1030日,希望同学们积极行动起来,为我们身边的老人做一件好事,献上我们的一片爱心。

要爱护、帮助比自己小的孩子,不要欺负他们。对所有的人都要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不要因为对方家境贫寒而看不起他,从小要养成一个良好的心态。不给同学起绰号,同学之间要友好相处,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亲如家中的兄弟姐妹。对成绩不好的同学或身体有缺陷的同学要给予帮助,使他们感受到温暖的气氛,树立更好生活、更好学习的勇气和信心,不要给别仁造成精神上的痛苦

 三、要做到诚实守信,不说谎话,知错就改。

诚实守信是做人之基,一个人一旦失去了诚实,经常说谎话,即使哪天说了真话也无人相信,因为他已经失去了别人对他的信任。我们无论办任何事情,都要讲究信誉,实事求是,说到做到,由于不慎失误做错了事情,要及时改正,接受别人的善意批评和教导。不能抱着无所谓的态度,随意拿别人的东西,既便是好朋友的东西,也要先征得别人的同意后,才能拿。因学习或生活等的需要,借了别人的东西要及时归还,并说声“谢谢”,俗话说“有借有还,再借不难”。答应别人的事要努力做到,估计自己能办到的才答应,不要信口开河,以免耽误了别人的事情。由于意想不到的原因而没有做到时,要表示歉意,还有说声“对不起”。

四、表扬批评要得当。

  培养孩子的礼貌习惯,学会尊重别人,平等待人。父母应让孩子在交往中学会使用礼貌用语:“请”、“谢谢”、“对不起”等,告诉孩子只有懂得礼貌的人,别人才愿意和他一起玩耍,也才肯把心爱的玩具给他玩。对孩子在活动中礼貌语言用得好的时候要及时进行鼓励表扬,强化孩子的礼貌行为,形成良好的礼貌习惯。孩子确实做得好的时候,要及时表扬,让他感受到讲礼貌的满足,让他尝尝甜头,才会持之以恒。反之,当他表现得不够大方时,要鼓励,态度要和蔼,使他尝试;如果他表现得失礼,那一定要让他明确知道错误,不能轻易放过。

其次,教师还要充分利用各种方法培养学生其他的良好习惯。

1、榜样引导法。要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首先自己要做学生的表率,如: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自己必须做一个讲究卫生的人,每天穿着整洁;上课把讲台擦干净;脏东西不乱丢;板书注重干净整洁;看到地板上有纸屑,就弯腰捡起来,放入垃圾桶里;从不随便吐痰等等。其次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我们都要先做到。要求学生不迟到,我们就要不迟到;要求学生不说谎,我们就要说到做到。学生就会在老师的耳濡目染中,慢慢地养成许多良好的习惯。可见,教师的身教重于言教,发挥教师为人师表的作用,以身作则使习惯养成教育人格化。使榜样的力量在习惯养成教育中得到充分发挥。 

2、循序渐进法。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而是通过每一件事,每一项活动,每一节课,在不断重复和练习中逐步形成的。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不能贪多求全,而应有计划地一步一步地实施,一个习惯一个习惯的形成。例:刚入学时就要求学生书写认真,让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书写的习惯。随着学习内容的升级与年龄的增长,要求学生做作业认真仔细,形成做事严谨的良好习惯。要看到学生身上一天一天的进步,并进行鼓励。不要稍有不对,就劈头盖脸一顿批评。同时再逐渐培养学生的良好思考习惯。让学生形成不要一遇到难题就愁眉不展,想要溜之大吉。这些良好的习惯都是在循序渐进中形成的。当然,学生良好的习惯,不仅仅是包括学习习惯,还包括其他很多方面的习惯,都应该是这样慢慢培养。

3、学科渗透法。把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之中,使习惯养成教育立体化。思想品德课是学校对学生进行习惯养成教育的主渠道,任课教师就以教学大纲和教材为依据,联系学生实际,在讲清道理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学习中进行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是学生优良品德、习惯和能力的主要实现方式;同时强调思想品德课与晨会课,班队课,文体活动课等相结合、相配套,对学生作分项训练和指导,给学生提供习惯养成教育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从而养成良好的习惯。

4、家校结合法。习惯是在教育过程中和个人的生后实践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的。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家长,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很重要的。只注重在学校的教育,而忽视与家长的密切配合,是不行的。他们的一半时间在学校度过,还有一半时间却是在家里度过的。所以我们就必须加强与家庭的联系,定期召开家长会,不定期的进行家访,并注意随时与家长电话联系,及时了解学生在家表现,发现学生的进步,与家长一同鼓励孩子继续努力;发现问题,与家长一同讨论教育的方法。并利用孩子和父母的思想感情,共同来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

总之,只要教师倾注爱心,选准方法,就会使这种养成教育落实得更深入、更彻底。有一句话说得好“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得法的老师”只有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处处为学生着想,不断研究、探索,采取合适的教育方法,一定可以在工作中获得圆满的成功。

坊主60
辅导教师
到访时间:2016-08-06
坊主61
辅导教师
到访时间:2016-07-29
评论
发布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