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走出学习困境

发布者:李森     所属单位:广东省廉江市第三中学     发布时间:2016-10-27    浏览数:0

男生小豪在初中时表现良好,成绩突出,中考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我校。但入学不久,她的问题就很快暴露出来:纪律观念很差。经常随意旷课、缺课。上课在下面玩手机、随便讲话,完全不听课、不做作业;经常性迟到;有时候独自一人呆在宿舍或者校园某个角落角,偷偷擦眼。 

是什么原因让这位学生突然变得如此特殊和伤心?作为他的班主任,我要以生为本,尊重每一位学生。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我们要用真诚的师爱与他们建立起情感上的联系,才有可能取得最佳的效果。我及时与家长联系,发现他家庭教育方式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但这都是很平常的问题,根本不至于让他变成这个样子;通过询问跟他要好的同学,也找不出问题的结症。

我知道问题确实比较复杂,因此就从外围开始调查研究。我进一步向其他任课教师了解情况,还以适当方便询问了小豪的同学、小豪初中的老师,最后与小豪的双亲进行了长谈,总算基本摸清了问题。 

原来,小豪是一位特别感性的男生,敏感、内向、聪明,同时逆反心理较强,不容易与人沟通。他的母亲比较强势,经常拿小豪跟邻居的孩子进行比较,每次只要发现小豪的成绩比不上邻居的孩子,就对小豪进行大声责骂。由于经常受父母的训斥、怒骂,使他觉得低人一等,进而自暴自弃,自卑感强。生活没有目标,得过且过,混一天是一天。虽然小豪同学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我校文科重点实验班。但一进校,小豪很快发现自己并不适应这里的教学,高中的学习规律跟初中的很不一样,小豪完全失去了学习的信心,加上加上中学离家更远、更自由了,他对母亲长期管控的不满,形成了强烈叛逆,干脆不学习,甚至故意迟到、违规。在内心,小宋却极不情愿如此下去,因此非常痛苦。显然,小豪的问题,一是内因,他太多愁善感、太内向,不善沟通,而身心发育到了独立、叛逆期;二是外因,主要是家庭教养原因,长期让孩子一味读书,让孩子不习惯、不善于与同学沟通、交流,强势压制让孩子逆反。同时班级尖子云集、学习压力大也是一个直接导因。因此,引导小豪正确认识自我、重拾信心和理解、谅解父母很重要;同时要设法指导家长改善家庭教育方式,优化班级环境。我考虑,对小豪及其家长都应有“角色互换”,才能化解矛盾,缓和关系,逐步解决问题。 

“角色互换”是一种这样的教育指导心理技法:教师撇下自己的主观标准,想象自己在学生一样的处境下,会有什么样的感受、观念和行为,努力站在学生的角度来理解学生的思想、心情与行为,从而更好地理解学生,更容易地谅解学生,更恰当地选择教育、指导策略,最终取得最佳的教育指导效果。 

为了避免小豪心情紧张和伤自尊,我特意选择了一个比较安静的辅导室与他进行交谈。我首先表明知道了他不听课、不跟同学聊及暗自流泪的情况,并且表示觉得他真不容易,一定很难受,一定有很多苦衷;现在是关键时候,如何面对。自己是他的班主任,就是要关心和帮助她。然后,与小豪一起分析了问题的性质、原因,用事实分析其智能结构的优势与不足,指导她从身心健康、职业成功、人生幸福角度规划生涯,定位自己的学习与生活目标,指导自己的行动,逐步找回信心,激发其自主发展的意识,抛弃对父母、对自己定位中的错误的固有观念,并具体指导她一些学习、处理关系、稳定情绪的方法。由于是站在小宋利益角度思考,尽管小豪疑心仍重,还是基本接受了我的调整建议,表示努力理解父母、尽量专心学习。对小豪的父母,我也以同样的态度、思路引导,在核实情况、理解家长的基础上引导家长认识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及调整思路,取得家长的配合。小豪的家长对我的分析非常震惊,也非常佩服,表示积极配合。此外,我还对其他科任老师和小豪的个别同学做了工作,引导他们悄悄关心小豪,帮助小豪。 

在家长、老师的及同学的配合下,小豪的调整效果非常显著。发现小豪开始慢慢转变,已经不再迟到、不再欠交作业,变得越来越阳光和向上了。经过一段时间后又再次与小豪聊天。经过一个多学期的调整,小豪的情绪、学习态度及与家长的关系,终于基本正常起来了。 

通过这次教育指导行动,让我误出了不少道理。 

首先,教育指导要以爱心为基础。教育过程“绝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应该充满人情味。”只有与学生、家长坦诚相见、真诚倾谈,才能赢得信任,取得他们的配合。我一开始与小豪及其家长坦诚相见,是正确的。不过,这个过程中,家长特别是小豪是充满疑虑的,不是你自己觉得有爱心,人家就认同的,需要教师从表情、语气、眼神、说话角度、话语内容等,都表现得慈祥,充满爱意。 

其次,教育指导要讲究方法。德育特别是运用心理学原理开展中学生教育指导工作,有一定规律性,有很多可操作的专业性技术方法,我们应当认真研究,掌握高超的工作方法。“同理心”就是其中一种非常有效的工作方法。根据我的经验,其操作方法可以用“倾听、认同、理解、分析、指导”这几个关键词来概括。它强调认真倾听学生的话语,首先认同学生的认知、情绪、观点、愿望、行为,努力站在学生的角度来理解,恰当分析判断学生问题所在(错误观念),找到引导思路,站在学生利益角度引导学生。这样的工作方法,学生、家长都愿意接受。 

再次,教育应适应学生个性特征和个体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发展。学生中的许多问题,不是靠管理和一般的教育可以解决的,而是需要我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问题情形与个性特点,进行耐心的指导。而对学生的指导,关键是要站在学生利益立场上,通过引导学生开展生涯规划,来调动其自主发展的意识。 

其四,教育指导活动要整合多种教育资源,形成合力。在指导小宋时,我不但借助了班级老师的教育力量,还有效借助了家长、小宋的同学的力量,逐步说服小宋,说服家长。处理这类较复杂的教育问题,还真不容易,更需要取得各种教育力量的支持。

 “角色互换”是有效教育引导问题学生的方法,而其有效性必须有一个重要的基础,那就是教师对学生的真诚与热心,也就是爱心。

评论
发布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