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拓展资源 > 正文

《国家财政》教学设计

2016-11-08  发布者:陈恩林  浏览数( -) 【推荐】

《国家财政》教学设计

遂溪县职业技术学校   陈恩林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框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的内容。上一单元我们学习了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的制度。但是,社会创造出来的财富不能全部由个人支配,为了使政府能够顺利地承担自己的各项职能,政府必须参与社会财富的分配。通过本框内容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政府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一般知识,并且能够深切地感受到财政在我们社会经济发展中所起的巨大作用。这些内容的学习和理解,对于顺利引出下一框筹集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渠道-----税收,埋下了伏笔。强化国家财政相关知识的学习,特别是加强对财政的巨大作用的理解,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税收的重要性的认识,促使学生更好地树立依法纳税的意识。由此可见,学好本框内容极为重要。

 

   本框的逻辑思路是:国家必须履行对内对外的职能,因此国家必须占有和消费一定的社会财富,进而由国家参与社会财富的必要性,引出了财政、国家预算、国家决算以及财政的基本作用等。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财政的含义和实质;了解国家预算和决算的含义;财政的作用;知道财政收入的含义及具体获取渠道,理解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了解财政支出的含义和具体用途;了解财政收支的对比关系。

 

能力目标:初步理解如何运用财政政策实现经济平稳运行的能力;初步理解根据政府职能合理安排财政支出的能力;能够为政府增加财政收入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能力;培养学生增强主人翁意识,自觉监督政府对财政使用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感受我国国家财政的性质、功能和使用原则,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关心国家财政支出的内容,关注国家的发展,增强主人翁意识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上一节课学生学习了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对于初次分配中的个人消费品分配的方式已经有所了解,而对于政府的再分配只是稍有所了解,因而学生对政府如何参与社会分配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但是,另外一方面,由于财政是从国家宏观经济的角度来讲政府参与社会财富的分配,由于高中学生涉世未深缺乏社会经验,对社会了解尚不多,因而理解这部分内容难免有些困难。这就需要教师要善于联系生活实际,从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引入知识,使学生对财政的作用有深刻的理解。此外,在讲解财政预算和决算这些抽象的概念时,教师还可以从各类新闻媒体上搜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政府预算和决算报告的相关资源,帮助学生理解财政的含义、国家预算和决算。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节课选择多媒体教学,因此教师的职责只是展示材料、引导和启发学生思考,学生自己讨论并归纳总结,再由教师简要点评并归纳总结知识点。关于重难点知识点教师要有针对性地重点讲解。所以,教师在本课中主要起着创设情境启发、组织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的作用。

 

  本课的教学策略很好地践行了新课改“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注重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本课在教学的设计上着重由教师扮演学习材料提供者,问题引导者的角色,激发学生的探究思考的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加上教师的引导,使学生的探究一步步走向深入,从中体会到探究的乐趣、知识的魅力、应用的价值,开阔学生的视野,锻炼学生的思维。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财政收入的来源和影响因素;财政支出的用途(教学重点)

 

   财政的作用(难点)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多媒体展示)图片:上海徐家汇地铁站

 

材料:地铁作为城市交通的动脉,以其安全舒适、方便快捷的优势,成为许多大城市缓解道路拥堵的重要手段。但是地铁建设投入大,成本回收周期长,使得很多城市望而却步,望“铁”兴叹。

 

(师)仅仅依靠个人能建成地铁吗?为什么?

 

(师)那么修建地铁应该由谁来办?

 

学生回答:

 

不能由个人修建,而应该由政府修建。

 

因为地铁是公共物品,盈利小,但是建设成本高,建设周期长。

 

设计意图

 

联系生活,从身边的实例导入,使学生深切地感受到财政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同时,通过对财政作用的初步感受,有利于学生在随后更好的理解财政的作用

 

师(提问):什么是财政?国家为什么需要财政?国家财政的运行需要经过哪些法定程序?

 

学生讨论问题,并找出答案。

 

财政是国家的收入和支出。在我国,国家为了履行对外对内的各项职能,必须占有一定的社会财富。

 

财政的运行需要经过预算和决算两个程序。预算是决算的前提,决算是预算的执行结果,预算和决算都需要经过过全国人大的审核批准,并接受其监督、

 

设计意图:让学生首先弄清楚基本概念,这样有利于后面对财政职能的理解。

 

(多媒体展示)

 

材料一:2011年,我国财政收入103740亿元,比上年增长24.8%。其中,税收收入89720元,增长22.6%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初期和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状况的对比以及这两个时期国家财政收入的状况。

 

材料三:1974年,美国经济学家拉弗在一次午餐中向当时的一位白宫官员解释税率和税收的关系时,在餐桌上画出了拉弗曲线,如下图:

 

 

 

请同学们根据上述两则材料思考:

 

1)什么是财政收入?财政收入有哪些来源?其中,最重要的来源是什么?

 

2)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有哪些?这些因素具体是如何影响财政收入的?

 

思维拓展:政府应当如何增加财政收入?

 

学生分组讨论,并得出结论:

 

1)财政收入是指国家通过各种渠道集中起来的资金。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是税收。

 

2)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主要有两个: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

 

从材料一可以看出,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根本性的。材料二说明分配政策会影响税收,进而也会影响财政收入。一般情况下,税率越高,政府的税收就越多,;但税率的提高超过一定的限度时,企业的经营成本提高,投资减少,收入减少,即税基减小,反而导致政府的税收减少。

 

3)增加财政收入:首先,要努力发展经济。其次,政府还应制定合理的收入分配政策。

 

设计意图:事实胜于雄辩。运用视频展示历史资料,具有真实性,是教学内容有利的论据,对学生也更有说服力。

 

此外,通过顺势利导,提出“政府应该如何增加财政收入?”使学生学以致用,顺利解答这一问题。

 

师(多媒体展示):

 

我国在许多贫穷落后的乡村建立了希望小学;近几年,因为钓鱼岛问题中日关系紧张,我国进行了军事防御演习;我国花巨资建立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义务教育体系和医疗保障体系;我国在21世纪建立了四大工程: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和青藏铁路工程;我国前不久刚刚召开了十八届三中全会,开会的花销;2013122日凌晨130分,耗资数亿元研究开发的嫦娥三号探测器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请回答:什么是财政支出?上述材料分别属于我国哪些领域的财政支出?学生阅读课本68页分组讨论思考,并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财政支出的用途”这个问题较为简单。本环节直接设计成小测验的形式,可以快速有效的检验学生自学理解的效果。同时,可以使学生处于竞争答题的状态,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热情。

 

师(提问):财政收入是不是越多越好?财政收入和支出有哪几种关系?财政盈余是不是最佳的财政收支状况?

 

学生分组讨论思考,交流思想。

 

通过辨析,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政府要合理安排财政,更好地发挥财政为社会和人民造福的作用。

 

(多媒体展示)

 

图片一: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国家安排上亿元用于灾民救治、购买帐篷及食品药品、生活补贴等

 

图片二:展示西部大开发、南水北调工程,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和三峡工程。

 

图片三:2008年美国爆发了严重的金融危机,波及世界各国。我国国务院于200811月宣布实施两年新增4万亿元人民币的投资计划,在较短的时间内扭转了经济增速下滑的趋势,在世界率先实现经济回升向好。

 

思考:上述材料分别说明了财政具有什么作用?你还能举出哪些例子来说明财政在我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教师总结并讲解关键点。

 

财政的主要作用:

 

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设计意图:通过近几年的历史资料的展示和学生自己举例,让学生可以充分感受到国家财政在社会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师(总结):财政就是国家的收入与支出。  财政收入主要有税利债费这些渠道,其中最重要的是税收。财政支出有经济、行政军事、教体文卫科技、社会保障事业以及债务支出等。收入与支出就像天平,像杠杆。在这里,引用温家宝总理的一句话来总结本课,“我们面临一系列两难问题。经济发展慢了不行,那样就业压力会更大。发展过快也不行,那样经济紧张,难以为继。摆在政府面前的第一任务,就是通过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继续保持经济平衡较快发展。”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是税收,税收也是政府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那么到底什么是税收?税收有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的哪些特点?咱们下节课专门学习。通过总结提升知识,研究性学习可以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开发。

 

八、板书设计

 

九.教学反思

 

 一、国家财政

 

1.含义、本质

 

2.实现:预算和决算

 

3.财政收入

 

         1)含义

 

         2)渠道:税、利、债、其他       

 

         3)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a.经济发展水平;b.分配政策

 

     2)财政支出

 

         1)含义

 

         2)具体用途

 

二、财政作用

 

1.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2.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3.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课后研究性学习

 

1、结合我们本课所介绍的拉弗曲线,请分析思考拉弗曲线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何启示?

 

2、请结合我国当前的国内经济形势,说明我国政府在2013年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的依据何在?

 

九、教学反思

 

本堂课在教学内容上力图让学生知道财政及其运作的程序。财政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是收入和支出,财政收入的来源和影响因素,财政支出的含义及用途,以及财政收支的三种对比关系。通过对财政收支的初步感受,让学生根据资料以及自己联系生活实际,充分感受到财政在社会中的巨大作用。在教学效果方面,本课的教学通过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了大量的教学资料,并通过合理设疑和引导,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参与课堂探究知识的热情。特别是本课对财政作用的介绍,能够很好地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增强学生支持国家财政工作的意识。

 

财政的作用是本节课的重难点。这节课最成功的地方就是通过引用大量的历史资料,使得学生将抽象的财政的作用很好地理解了。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教师成为材料的提供者和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将课堂还给学生,这样的教学方式将学生积极性很好地调动了起来,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教师发挥了主导作用,课堂气氛很好。教师适时的的点拨与总结很好地升华了知识。在随堂练习中也证明,这节课的效果是好的。

 

这节课是一节展示课。在后来的评课中,教师们指出,这节课最大的亮点就是资料非常丰富,学生参与非常积极。不足之处是教师在某些方面没有给予学生探究以很好的指导,应当使学生的探究和教师的引导、点评和讲解很好地结合起来。

 

合作探究式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积极性,但同时教师也要充分发挥课堂主导者的作用,提供探究的材料,巧妙地设计问题和引导学生思考,并且在学生探究问题受主观知识水平制约无力解答时,应该给予帮助和启发。对于学生的答案,教师要给予积极鼓励,同时还要分别给予点评,并且有针对性地补充,对于重难点知识要在学生探究的基础上深入详细地讲解。

拓展资源

最新拓展资源

热评拓展资源

热门拓展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