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论坛

集团化办学要遵循规律鼓励创新

2016-11-21 发布者:2期坊主14     浏览(0) 【精华】

  集团化办学是一种通过优势互补或以强带弱的方式,以契约为纽带构建多层次的组织形态,增加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办学模式,在很多地方已经成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集团化办学要鼓励多样化探索。集团化办学是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模式,但不是唯一有效模式。我国教育人口众多,区域、城乡、学校之间的差异较大,要坚持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尊重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首创精神,鼓励探索多样化的模式,避免一刀切,走形式,一哄而上。而改革探索成功的标准,则应该看是否真正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是否使学生真正受益,并且得到学生、家长和社会的认可。

  集团化办学要尊重规律长期积累。我国教育集团发展的时间还很短,对于集团化办学的理论建构还比较薄弱,认识还比较肤浅,实践经验还积累不足,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索和研究。当前要重视并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提倡优势互补,促进合作共赢。无论哪一种类型的教育集团,总体而言在创建初期都采取了抱团发展的方式。今后,集团内的校际关系将由简单的抱团发展转变为多元主体参与下的共享、联动和创生的关系。概括而言,就是基于个性的资源共享,基于共赢的成员互动,基于自主的协同创生,目的是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这种发展方式必须是整体效应高于个体效应的简单加总,必须是系统的集成和优化,而这种集成和优化则需要以教育集团内部各学校之间的相互需要和互利合作为前提,需要教育集团做好文化认同和整合工作,促进集团文化的重构与再生,从而实现优势互补、扬长避短、合作共赢。

  二是坚持合而不同,注重特色发展。集团化办学的关键是龙头学校,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充分的思想准备和足够的支撑实力。保持高峰、低谷隆起、缩小差距是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均衡之路。同时也要警惕同质化的现象,尊重集团内各成员校的历史,处理好统一性和相对独立性之间的关系,挖掘每个成员学校在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中形成的特色,将继承传统与改革创新相结合,追求特色发展。集团化办学不是仅让名校连锁办学,更应该是秉承合而不同的态度,使薄弱学校能够体验、学习和借鉴名校先进的办学文化、优质的师资力量、科学的管理制度、高水平的课程教学,逐步提升自身水平,从而达到集团整体的优质化。

  三是遵循教育规律,注重长期积累。学校的发展要遵循教育规律,需要长期积累、厚积薄发,经费充足、规划得当、务实工作,学校的硬件条件可以很快得到改善,学校管理的规范性也可以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得到明显提高。而办好学校的核心因素,如优良教师队伍的建设,则需要几代教师的长期努力;优良办学传统、校园文化和校风学风以及鲜明办学特色的形成,则更是需要长期积淀,不可能一朝一夕、一蹴而就,也不可能简单地用钱堆砌出来。因此,集团成员学校要依托名校文化基因、教学模式、课程体系、管理经验以及办学声誉等,把主要精力放在学校的内涵建设和特色发展上,协调好规模扩张与质量提高的关系,使学校的文化得到重塑,制度得到完善,特色得到强化,发展空间得到拓展,促进自身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升。教育集团要遵循教育规律,探索集团化运作规律,在优化治理结构、建立共享机制、加强校长教师培训、探索校长教师交流等方面积极探索,重视经验总结和理论探究。要转变急功近利的绩效观和政绩观,正确引导舆论,避免吸引眼球的炒作,让人民群众对改革的发展有理性的认识和合理的期盼。

  集团化办学是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一个现实的热点问题,涉及到教育观念的转变、治理结构的变革、利益格局的调整、校园文化的重塑和方式手段的创新,必然会遇到种种问题和挑战,并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我们正在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变革与创生的路上砥砺前行,未来任重而道远。(钟秉林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

论坛

最新论坛

置顶论坛

精华论坛

热门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