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与课堂教学的融合

发布者:周翠珍     发布时间:2016-06-30     浏览数:0

                “微课”与课堂教学的融合

    当今是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微”时代悄然来临,微课与微博、微信等被广泛应用的社会性工具软件一样被广大学生所喜欢,也逐步被广大教师引到课堂教学之中,促进了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

    一、充分把握微课特点,与课堂教学形成有效融合

    微课主题明确。主要是为了解决教学中某个知识点,特别是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微课的教学目标相对单一,指向性明确,所有的教学设计与制作都是围绕某个知识点展开,不仅注重教师的“教”,更注重学生“学”的设计;传统教学视频往往是一堂课的复制,包含多个知识点,含有复杂众多的教学内容,更注重教师的“教”,而微课是传统教学视频精华的浓缩,主题很明确。

      微课短小精悍。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知识点(如教学中重点、难点、疑点内容)的教学,或是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相对于传统一节课要完成的众多复杂的教学内容,微课的内容更加精简。根据国外可汗课程的统计和脑科学的研究,一般人的注意力集中的有效时间在10分钟左右。所以,微课视频的时间一般不超过10分钟,以5-8分钟为宜。

    微课占用资源容量小。从大小上来说,微课视频及配套辅助资源的总容量一般在几十兆左右,视频格式须是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师生可流畅地在线观摩课例,查看教案、课件等辅助资源,也可灵活方便地将其下载保存到终端设备上实现移动学习。

    在知识更新日益加速的今天,前沿信息越来越多,传统教学由于方式单一,在课堂上提供的信息量相对较小,往往较难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由于微课教学与传统教学方法有各自的优势和不足,因此,需要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取长补短,这样既能克服传统教学方法方法传授信息量少的不足,又将传统教学易于增进师生感情、活跃课堂氛围的优势发挥得恰到好处。

    二、充分发挥微课优势,促进教学方式的深刻变革

     1、用于课前学习

     教师可以将具有针对性的微课作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资源,用于课前预习或者复习,为新授内容作铺垫,降低学习新知的难度,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体系的自主建构。

    2、用于课堂学习

    把微课穿插于传统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课堂上一味地板书讲授,会显得乏味,失去学生的注意力,如果能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一个小小的微课,既可以丰富教学的形式和内容,转换一下学生的思维,又可以重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效率,使整节课的时间均为有效时间。

   3、用于课后学习

    微课是传统教学模式的有效补充,可灵活运用于多种学习情境,如在线学习、面对面教学或混合学习;学习形态可以是正式学习,也可以是非正式学习;教育层次多样,满足社会大众各种学习需求。很多知识点很难理解,尤其是按传统的教学模式讲授,显得更加难以理解,这就可以将其做成微课的形式,以供学生课下随时学习。另外,也可以将板书、图形、图表较多的部分,以及工程实践演示部分做成微课形式,一方面节约时间、提高效率,另一方面,增强教学效果。

     4、用于随时学习

    微课方便学生自主安排学习时间。现在的学生思想奔放不受约束,追求个性与自由,接受知识能力强、自我意识及认知强,不再喜欢按部就班的传统教学模式,他们喜欢多样的教学模式、不拘一格的学习形态,因此,随时学习必将受到追捧。以传统教学系统知识组织微课教学主要以简短的视频形式呈现,并发布至相应的学习平台供学习者观看、下载,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的普及,这种在线视频学习为大众提供灵活自主的移动化网络学习体验。由于微课具有主题明确、短小精悍、占用资源容量小等特点,方便随时学习。                

  首先,教师要熟悉教材和学情。对某一课时的教学,教师必须熟悉教材的整体规划、课标    综上所述,“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微课”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融入到传统模式下的课堂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微课在教育领域崭露头角,以其主题明确、短小精悍、占用资源容量小等特点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可根据学生接受知识的情况随时调整课堂教学方法。因此,将微课与传统教学互相融合,取长补短,以微课促进教学方式变革,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维的能力。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