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课堂宝库的金钥匙——浅谈语文导语的设计

发布者:林春平     发布时间:2016-07-16     浏览数:0

开启课堂宝库的金钥匙

——浅谈语文导语的设计


 

摘要:导语设计在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开启课堂宝库的金钥匙,导语设计要达到新奇性、艺术性、知识性。导语设计的方法分为两大类型:情境渲染和知识启迪。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犹如一座有价值的知识宝库。如何开启宝库,带领学生在课堂中体会诗意流淌的语言,经历峰回路转的环节,完成启迪学生心智的教学任务呢? 

成功导语的设计,无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手段。大凡有经验的教师都十分注重导语的设计。魏书生老师说:好的导语像磁铁,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于漪也说过: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牢牢的吸引住。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和歌唱奠定了基础。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就应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确实,好的导语是优秀的演奏家拔出的第一个音符,散发出神秘的魅力,引诱着听众渐入佳境;好的导语是教师精心打造的一把金钥匙,放射出独特的光芒,带领着学生登堂入室。 
      那么,什么样的导语才算是好的导语呢?明确了优秀导语的基本要求才能去构思去设计异彩纷呈的导语。本文先将优秀导语的基本要求简述如下: 
      1、导语设计达到新奇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托尔斯泰曾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国的大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主动力。一篇课文的导语一旦激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就会主动的跟随 去探讨知识的奥秘。一般来说,追新求异是人们共有的心理,新奇的东西才能激发人的兴趣,因此导语设计必须新奇。学生前所未闻才感新奇,因新奇才觉有趣,深感有趣才会去学。 
      2、导语设计达到艺术性。即美感性与情感性的结合。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们总是喜欢追求美的事物。青少年学生正处于黄金时代,正值如诗年华,他们更具有强烈的爱美天性和独特的审美观,所以进行导语设计力求达到美感性。让优美、生动、富有诗情画意的语言给学生的美的享受,从而激起学生的审美体验,逐步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在追求美感性的同时,也要注意情感性:从内心流淌出来的文字才是最美的甘泉。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青少年的内心世界是一片汹涌起伏、激情澎湃的大海,他们渴望拥有丰富的情感体验,渴望找到强烈的情感共鸣。课文大多是极富有情感的,要感动学生时必须先感动自己,这样设计导语时才能融进自己的情感,用自己的情感拔动学生的心弦,从而沟通彼此的心,让学生找到情感共鸣;从而使他们的思想情感得以陶冶,才智得以增长。 总之,设计的导语达到美感性与情感性的结合,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让他们在美与情构筑的艺术天地里尽情地体会语文的魅力。 
      3、导语设计不乏知识性。导语是为学生更好的学习服务的。因此,在设计导语追求新奇性与艺术性时不能忽略导语的知识性。让导语和教学新知紧密联系起来,既能使学生了解本课文的学习内容,又能明确本课文的学习目标,这样,更容易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特定的教学任务中。 

我们明确了导语设计的要求,那么,怎样设计一节课的导语呢?这是本文重点论述的一个问题。 
      孟子说:教也多术也。导语的设计是一种教学的艺术,因此也不会找到一种固定不变的模式,在加上的创造力也是无穷尽的,所以导语设计的方法也是千姿百态、异彩纷呈的。选用哪一种方法,一般由教学内容所决定。 
      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教学与之相应又是德智美的统一,人文性注重的学生情感的挖掘、熏陶、感染,这与美育目标相统一。而工具性注重的是学生知识的接受和旧知的利用,这又与智育的目标相统一。虽然在教学中,德智美三方面的教育要统一进行,但依具体教学内容必然会各有侧重。以侧重点不同我们将导语设计的方法分为两大类型:情境渲染和知识启迪。
情境渲染很显然是人文性的体现,感人心者,莫乎于情” [1]。一定的情境产生一定的情感,教者动情,学者方能动容。常用方法有下面四种: 
      (一)摹实境、调激情。就是指让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描摹一幅图景或一种意境,从而让学生深受感染,激情澎湃。如:于漪在讲授《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时这样导入的:每个同学的图画书里都有这样一幅画人民英雄纪念碑。当你们看到这幅画的时候.曾经想到过什么呢?我在一个阳光洒满天安门广场的上午,瞻仰过人民英雄纪念碑。啊!巍峨啊,它有十层楼那么高,看到它,先烈们的高大形象如在眼前;坚硬啊,花岗石,汉白玉那样庄严,那样雄伟,象征着革命先烈意志如钢。站在纪念碑前,忆中国革命所经历的艰苦岁月,看现在解放后的幸福生活,崇敬之情油然而生。我深感一定要继承先烈的遗志,在新长征中勇往直前。认识和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接受革命传统的教育。这段导语描摹出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巍峨和质地坚硬,让学生在学习课文以前就有了大体的概念,而且语言极有感情,学生们的思维极易跟着老师走,学生们的情感极易激发。又如:江苏肖远骑老师在教授《果树园》时,也运用了这种方法:当曙光冲破黑暗,大地刚从薄明的晨曦中苏醒过来的时候,蓦地,一轮红日越出海面,将一片金辉洒向人间。于是,农舍、山峦、树木、花草……大地上的一切宛如镀上了一层金色,显德那么有诗意。那金色的彩霞、浅黄色的薄光、偶尔闪光的露球,像甘露沁人心脾,像醇酒叫人心醉,多美的清晨啊!晨光中的大地是美的,那么,清晨的果园,果园的清晨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致呢?让我们随着作者丁玲的行踪去观赏一下《果树园》清晨的美景吧!

这段导语,既传神描述了客观景物又抒发了主观情感,语言形象生动,一幅多姿多彩、极其绚丽的晨光图展现在学生眼前,激起学生对清晨果树园的美好憧憬,从而满怀激情的投入到学习中。
    我在试讲《狼》一文时,我让听课的人闭上眼睛,给他们也描摹了这样的一种场面:暮色加浓,你一个人穿行于森林之中,风声飒飒,树叶也随着颤动,一股凉气涌上心头,你不由得加快了脚步。突然,你发现前方绿光忽隐忽现,伴着一声野兽的嗷叫,你意识到了这是狼的叫声。你不想往前走了,可是后面的密林深处还不知潜伏着什么危险的动物。当你还处于犹豫之时,那只狼已经出现在你的面前。说到这时,有人发出了尖叫声。于是我让他们睁开眼睛,随问他们该怎么办。然后我顺势引入了课文:有个屠户也在毫无准备之时遇见了狼,而且是两只狼,他选择了哪种方式呢?这样激起了听者的好奇心,受到了听课者的好评。
    可见,描摹具体的实境可以让学生如临其境加强他们的情感体验,震撼他们的心灵从而得到情感共鸣。
    (二)讲故事、增趣味。即针对学生爱听奇闻轶事的心理特点,在导入时引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故事趣闻,从而使学生思路开拓,兴趣变浓。           
    如有位老师在讲授《竞选州长》时,先讲了马克吐温的一件轶事:马克吐温发表了《竞选州长》的,一次在大街上遇到了纽约州州长霍夫曼二霍夫曼见到这位极端仇视,对他说:马克吐温,你知道世界上什么东西最坚固吗?什么东西最锐利吗?我告诉你,我防弹轿车的钢板是最坚固的,我手枪里的子弹是最锐利的!”马克吐温听了微微一笑说:“先生,我了解的跟你不一样呵.我说世界上最坚固最厚实的是你的脸皮,而最锐利的呢?是你的胡须.你的脸皮那样厚,可你的胡须居然能刺破它长出来,还不锐利吗?’听完这则小故事,学生在快乐的笑声中明白了马克吐温的语言是多么幽默辛辣,那么读了《竞选州长》这篇课文,就更能了解马克吐温的幽默语言和讽刺手法,”[2]更想学习《竞选州长》这一课来体会马克吐温幽默语言和讽刺手法。这样我们在讲《统筹方法》时可以讲田忌赛马的故事,讲《麦琪的礼物》时可以讲讲欧亨利的故事,讲回文时可以讲卓文君司马相如写信的故事……让学生在绘声绘色的故事之中增添浓厚的兴趣,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 

    (三)借教具、助领悟。即教师在课堂上利用教学挂图、模型、录音、录相、FLASH动画等教具,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教具分为视觉型教具、听觉型教具、视听型教具。
    视听型教具如挂图、模型、实物、幻灯片等。现代科学证明:人大脑中的信息百分之八九十是通过视觉获得的,视觉性教具比语言更有说服力和真切感。它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获得较深的感受,因此在讲说明文这一类型文章时,就可使枯燥的讲解变得生动。例:讲《人民英雄纪念碑》时展示挂图,让学生观察,就会真切地了解纪念碑的构造;如讲朱自清的《背影》时,可先让学生听崔健的《父亲》,在听歌时让学生思考父亲给自己的感觉,悠扬的旋律会让学生想起生活中的情节,感人的歌词会在学生内心深处激起层层波澜。听完歌曲自然就会积极谈论自己的感受。讲授《麦琪的礼物》一文时,以韦唯的名曲《爱的奉献》导入,并提出要求——听完歌曲时谈谈自己爱的经历和对爱的认识。激荡回肠的乐曲既能激起学生回味自己的情感体验,同时无形之中又在进行德育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而且还切合文章的主题:夫妻双方都去奉献爱,他们就是聪明的麦琪。讲王安忆的《我们家的男子汉》时,可播放成龙的歌曲《男儿当自强》并让他们从歌词中提炼出男子汉所具备的品质,以此来理解作者为何将一个几岁的小孩子称为男子汉。讲授课文播放乐曲时,更让诗情变得更加浓郁。如讲林黛玉的《葬花吟》时,可播放歌曲《葬花吟》悲切的基调,可以感受到诗人感伤的情怀,符合诗意的旋律变化,更有助于理解诗人情感的变化。此外,还有助于学生背诵。同样,李清照的《一剪梅》,苏轼的《赤壁怀古》、张若虚的《春花江月夜》等都有相应的乐曲。除了播放相应的乐曲,还可以播放与文意相符的歌曲,讲《孔雀东南飞》时可以放《梁祝》或屠洪刚的歌曲《孔雀东南飞》;讲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可先播放黄磊的歌曲《再别再别康桥》……

听型教具如录相、FLASH动画等。视听结合,更能增强教学效果,教材中所选作品有不少已拍成影视片,不少乐曲也制作成FLASH动画,运用视听型教具,会让学生调动各种感官,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内容中去体会、去领会、去把握。如讲《人民英雄纪念碑》已录像片断导入时,学生既能听解说员的讲解,又能观看比图片更真实、更全面的纪念碑。讲授《再别康桥》时,可让学生欣赏FLASH动画,既有符合意境的不同图片,又有专业的朗读,声、色、情熔于一炉,其教学效果显然要比光看图或光听朗读要好。

(四)述背景、补信息。即介绍作者写作时的相关背景,让学生了解关于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的一些信息。不仅选编了一些现代作品,而且还选编了古代、当代作品,甚至还有外国作品。现代作品容易理解,而古代、当代作品、外国作品就会给学生的理解制造了障碍。为了消除这些障碍,就应该在导语中述说时代背景,让学生理解文意,与作品产生共鸣。
    如讲古文《鸿门宴》时,可先挂出刘邦项羽进军路线图,再介绍刘邦与项羽相争时的军事形势:在秦末农民起义军中,有两只声势浩荡的队伍,一支是刘邦的队伍,一支是项羽的队伍。楚怀王曾与他们约定先入定关中者,王之。刘邦先破咸阳,项羽大怒,欲击刘邦。当时,项羽兵四万,刘邦兵仅十万在霸上。项羽欲击刘邦易如反掌。刘、项两军相距四十里,战争大有一触即发之势。《鸿门宴》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举行的一次宴会,它揭开了楚汉之争的序幕。这次宴会包藏杀机,是一场明争暗斗,扣人心弦的斗争。请看伟大史学家司马迁的笔下是如何描写的吧。”[3]这样介绍了鸿门宴的背景、军事形势就易理解课文。再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文章描绘了月色下的荷塘美景,却表达了作者苦闷的内心。这样学生就难以理解,因此教师在开头导入时就须介绍当时的背景:“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中国处于黑暗之中,许多爱国的知识分子不满现实,但又不知如何改变现状。因而内心苦闷、彷徨,朱自清就是其中的一员,这篇文章正是他这种心情的流露。这样学生学起来就轻松多了。综上所述,情境渲染型的导语设计方法注重的是学生情感的挖掘,洋溢着人文情怀,通过极富感染力的导语使学生入情、移情、陶情,一言概之则是以;而知识启迪型的导语设计方法则是工具性的体现:教师更多注重的是已有知识的运用,一言概之则是以。常用方法有下面种:

(一)设疑问、引思考。即导语中有意提出疑问,制造悬念,从而激发学生的求解愿望,积极地思考问题。如:于漪老师在教鲁迅的《孔乙己》是这样导入的:凡是读过鲁迅小说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孔乙己的;凡是读过《孔乙己》这个短篇小说的人,无不被鲁迅先生所塑造的那个受到社会凉薄的苦人儿的现象所感到。鲁迅自己也这样说:我最喜欢的作品就是《孔乙己》。为什么鲁迅创作了许多小说,而最喜欢《孔乙己》呢?鲁迅究竟用怎样的鬼斧神工之笔,来塑造孔乙己这样一个现象呢?我们学习课文以后,就可以得到正确的答案。过去有人说,希腊的悲剧是命运的悲剧,莎士比亚的悲剧性格的悲剧,而且人生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鲁迅的《孔乙己》写的是孔乙己一生的悲剧。读悲剧时人们的心情往往很难过,洒下同情的眼泪。但读《孔乙己》时,你的眼泪流不出来,心里阵阵绞痛,眼泪往肚子流。那么《孔乙己》究竟是命运悲剧、性格悲剧,还是社会悲剧呢?读课文以后我们就可以找到正确的回答。这则导语抓住课文的重点:孔乙己是怎样一个人,巧布疑阵,而且还明确告诉先生答案就在文中,让学生对课文有兴趣,对解疑有信心,学习主动性自然会很大程度的提高。
    (二)温旧故、引新知。即通过复习已学知识的方式来进而过渡到新课内容的讲授。开课时,引导学生学习与新课有关的新知识。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我看来,交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教巧之所在。新旧联系,温故知新,既能巩固旧知,克服遗忘;又能让学生自信百倍,去学习新知。如于漪老师在教朱自清的《春》一颗时,是这样导入的:一提到春天,我们就会想到春光明媚,绿满天下,鸟语花香,万象更新。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用彩笔描绘它,歌颂它。同学们想一想,诗人杜甫在《绝句》中是怎样描绘春色的?(生背)王安石在《泊船瓜洲》中怎样描绘的(生背)苏舜钦的《谁中晚泊犊头》一诗中又是怎样写春的呢?(生背)现在我们就欢快地生活在阳春三月的日子里,但是我们往往知春,而不会写春,那么请看朱自清先生是怎样来描绘春景的色彩、姿态呢?这段导语先温习以前所学关于春的诗句之后顺势引入新课。回味古诗,无形之中,学生就感受到春天的绚丽多彩,而朱自清的《春》更对他们有了诱惑力。这样导入,学生必会迫不及待的去赏《春》。

(三)析标题、明重点。即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题目的意思,来领会题意和文意。 
     有的课文就是将两篇反映同一主题、感情基调不同的课文合为一篇,这样更适合用比较导入法。如《乡愁诗两首》就可以这样导入:乡愁是文学作品常见的主题,故怀乡是许多离乡文人蕴藏在心底最深最真的情结。情郁于中,发泄于外的风格却不尽相同,今天我们所学的《乡愁诗两首》就表现了这一点:余光中的《乡愁》浓郁低沉,席慕蓉的《乡愁》清新缠绵,除了风格外,在写作技巧还有什么不同呢?这段导入是两首新诗的比较,同一主题的诗却存在差异,通过比较还可以丰富学生的写作技巧。
    总之,情境渲染以,更多地体现了导语设计要求的新颖性与艺术性,知识性暗含其中;而知识启迪以,更多地体现了导语设计要求的新颖性与知识性,艺术性暗含其中。
    要灵活运用这些方法,体现这些要求,关键取决于教师是否有又专又博的知识、敏捷的思维能力和良好的语言素养,所以教师要不断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精心设计、巧妙构思,才能打造出一把与众不同的金钥匙。一经拿出,就熠熠生辉,引人注目,吸引着学生跟随自己的脚步去开启课堂宝库,在知识库中尽情畅游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