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陆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 :【作业二】教学设计方案 作业周期 : 2016-11-212017-05-15

作业要求 :

 要求:

下载附件《教学设计模板》模板填写内容, 围绕“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设置教学设计内容。要求每个栏目必须填写完整,字数不少于500,内容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逾期不能提交。

为方便坊主审阅,上传的内容如果不含格式、图片、公式请直接复制粘贴至文本编辑框中发布,不能直接发布的请以附件的形式上传,文件名称以“单位+姓名+教学设计”命名,比如:遂城白水小学张三教学设计。

【仅为建议,不做考核】按照教学设计方案应用于课堂教学中,请同校老师帮忙借助手机、DV将上课的内容录制成“课堂教学视频“上传至本栏目下,录制时间控制在10-40分钟,内容可以是整个教学过程也可以是其中某一个指定的教学环节。

发布者 :项目管理员

【作业二】教学设计方案

提交者:学员陈书泽    所属单位:廉江市安铺中学    提交时间: 2017-04-14 20:15:44    浏览数( 3 ) 【举报】

教学设计方案

题目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级学科

高一政治

课型

信息技术与

学科整合课

授课教师

陈书泽

工作单位

廉江市安铺中学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人民共同缔造伟大的祖国。

2.理解我国新型的民族关系,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及相互关系

(二)能力目标

1.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原则,坚持了从实际出发,适合我国国情。让学生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观察、评价问题。

2.用已有知识评价我们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尊重不同民族的习惯,与不同民族团结有爱、和睦相处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

关键

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及相互关系

 

教学方法

探究式、情景式、合作交流式、讨论法

 

 

运用的

信息技术工具

硬件:电脑、投影仪

软件:PPT

教学设计思路

先欣赏歌曲《爱我中华》,引导学生思考歌曲反映了我国56个民族之间形成了怎样的民族关系,引出学生的兴趣,同时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接着通过一系列活动探究的形式,发挥同学们的想象力,引出“处理我国民族关系的三原则”——平等、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最后摆事实引发学生思考“如何巩固发展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时间安排

()导入新课

我国是拥有56个民族的大家庭,那么,我们怎么处理各民族之间的问题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的学习内容。

()讲授新课

1.我国的民族关系

1)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重要国情之一)

教师活动:中国共有56个民族,不管什么民族,都统称为中华民族。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歌曲《爱我中华》

探究一:根究歌词,阅读教材,完成下列问题。

讨论一:“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体现了我国56个民族之间形成了怎样的民族关系?

学生活动:欣赏歌曲,阅读教材,讨论。

教师活动:体现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

注:历史遗留下来的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等发展不平衡的状况依然存在,而且难以在短时间内消除。

2)形成这种新型民族关系的原因是什么?

讨论2:形成这种新型民族关系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消灭了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从而铲除了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的阶级根源。

2.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1)民族平等(首要原则)

探究二:自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大会以来,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少数民族代表的比例都高于少数民族人口的比例。每个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代表,人口特少的少数民族至少都有一名代表。

问题:料说明我国处理民族关系坚持什么原则?

学生讨论回答:民族平等。

①为什么

A.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  一律平等。

B. 各民族只有人口多少和发展程度上的区别,绝无高低优劣之分;

C.我国各族人民都有对祖国的文明作出了贡献,都是国家的主人。

②是什么

依法平等地享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权利,依法平等地履行应尽的义务。

(注意:平等≠相同)

③突出表现:历届全国人大都有少数民族的代表参加

思考:在的高考制度中,少数民族考生可以在高考成绩中有520分的优惠。这是否违背民族平等原则?为什么?

学生活动:讨论回答

2)民族团结(重要原则)

探究三:2010414日,青海省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受灾人口多数为少数民族。但是各民族众志成城、团结一心,为灾区人民捐资捐物。给予受灾地区大力援助。

思考:这体现了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什么原则?

学生讨论回答:民族团结。

①含义: 民族团结即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各族人民所形成的和睦相处、友好往来、互相合作、共同奋斗,谁也离不开谁的大团结局面。

②重要性:

民族的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3)各民族共同繁荣(根本原则)

探究四:为加快西部地区和民族自治地方的发展,中国政府于2000年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全国5个自治区,27个自治州以及120个自治县(旗)中的83个自治县(旗)被纳入西部大开发的范围;还有3个自治州参照享受国家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6年来,西部地区陆续新开工60个重大建设,投资总规模约8500亿元人民币。

思考:这些材料共同体现了什么原则?

学生讨论回答:各民族共同繁荣

①含义:在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前提下,实现的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

②原因:

A.会主义本质决定的;

B.现现代化和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典型实例:西部大开发

4)三原则的关系

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物质保证。三者互相联系,不可分割。

3.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我们应该做什么,能做什么?

1)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是每个公民的责任。

2)作为当代青年学生,要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责任付诸行动。

补充:

如何巩固发展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1)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提供了法律保障。

2)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

3)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提供制度保障。

4)弘扬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同各种危害民族关系思想和行为作斗争。

5)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三)课堂练习

 

 

 

(四)课堂小结

 

 

让学生了解我国国情,引发兴趣

 

 

 

 

 

 

通过歌曲《爱我中华》,引导学生思考歌曲反映了我国56个民族之间形成了怎样的民族关系,引出学生的兴趣,同时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通过一系列活动探究的形式,发挥同学们的想象力,引出“处理我国民族关系的三原则”——平等、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由书本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现实存在,便于学生理解,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同时通过多媒体媒体展示图片、播放视频增强课堂实操性。

 

 

 

 

 

 

 

 

 

 

 

 

 

 

 

 

 

 

 

 

 

 

 

 

最后提出问题: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我们应该做什么,能做什么?通过举出生活中一些违背“三原则”的事例,让学生回到现实思考问题,同时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课堂练习的安排是对新知识的再次熟练应用,同时及时在课堂上密切关注学生的掌握情况,并做及时的评点,并再次渗透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巩固提高引发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

 

2分钟

 

 

 

 

 

 

 

4分钟

 

 

 

 

 

 

 

 

 

 

 

 

 

 

 

 

 

 

 

 

 

 

 

 

 

 

 

 

15分钟

 

 

 

 

 

 

 

 

 

 

 

 

 

 

 

 

 

 

 

 

 

 

 

 

 

 

 

 

 

 

 

 

 

 

 

 

5分钟

 

 

 

 

 

 

 

 

 

 

 

 

 

 

 

12分钟

 

 

 

 

 

 

2分钟

板书设计

(一)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1.国情:多民族的国家

2.现今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3.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①民族平等原则

②民族团结原则

③共同繁荣原则

④三者关系

(二)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我们该做什么、能做什么:

①履行义务

②付诸行动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17-04-14 20:37:23

研修作业

最新研修作业

推荐研修作业

热门研修作业

热评研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