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业标题:【作业二】教学设计方案截止时间:2016-07-27
  2. 作业要求:

     要求:

    下载附件《教学设计模板》模板填写内容, 围绕“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设置教学设计内容。要求每个栏目必须填写完整,字数不少于500,内容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截止提交时间为727,逾期不能提交。

    为方便坊主审阅,上传的内容如果不含格式、图片、公式请直接复制粘贴至文本编辑框中发布,不能直接发布的请以附件的形式上传,文件名称以“单位+姓名+教学设计”命名,比如:遂城白水小学张三教学设计。

    【仅为建议,不做考核】按照教学设计方案应用于课堂教学中,请同校老师帮忙借助手机、DV将上课的内容录制成“课堂教学视频“上传至本栏目下,录制时间控制在10-40分钟,内容可以是整个教学过程也可以是其中某一个指定的教学环节。

  3. 发布者:项目管理员

【作业二】教学设计方案

提交者:周新华     所属单位:遂溪县岭北中心小学     提交时间:2016-07-20    浏览数:3     

 

遂溪县岭北中心小学周新华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方案

题目

《认识周长》

年级学科

三年级数学

课型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

授课教师

周新华

工作单位

遂溪县岭北中心小学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能测量并计算出规则图形的周长。
2.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通过演示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关键

教学重点:知道周长的含义。能计算图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知道周长的含义。

教学方法

采用在教室中摆放大图形,吸引学生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身体验中来,通过走一走、看一看、描一描、测一测等方法让学生来感知周长的含义。

运用的

信息技术工具

硬件:电子白板

软件:ppt

教学设计思路

通过说一说、摸一摸、画一画、猜一猜、量一量等活动获得丰富的感性认知,并在体验、交流中升华为理性认知。

教学过程

教学阶段及时间安排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5分钟)

1、 今天小朋友们是不是感到特别奇怪,老师在咱们教室中间围了一个大大的图形,请你仔细观察这个图形,把你的发现跟大家说一说。

2、 观察得真仔细,小朋友们以后观察任何东西都要像今天这样仔细。好啊,那咱们观察过了,老师接下去就想请一位小朋友来走一走了。(

1、学生从外形上来说,直线曲线上来说,从对称性上来说。

2、请一位小朋友仿照老师的走法,从一点出发,沿着这个图形的边线走一圈,请其他小朋友注意观察。)(学生走)

上课前已在教室中间摆放了一个图形。

二、合作交流,共同探究。(15分钟)

(一)教学周长

1、那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什么是周长吗?

2、我们发现了不光图形有它的周长,物体表面也有它的周长。

(二)探求周长的方法

认识了周长,下面请你想想办法来求求周长吧。

1请学生来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图形来比划一下它的周长;

2、老师把黑板上展示的基本平面图形放入每个小组的信封里,请各各四人小组合作探究求周长的方法

3 、交流:说说看,你们小组是怎样来求的?(测量、绳子围、对称性……)

老师也准备了两个图形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15分钟)

1)、我想知道这片树叶的周长有几厘米,怎么办?

2)、我用两根同样长的绳子围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四边形,谁的周长大?

3)、那你能这些方法来求一下刚才印下来的物体表面图形的周长吗?

动手测量。

引到地上的教室中的大图形,以他们在上课时找到的特点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求周长了。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5分钟)

通过咱们一节课的共同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学生归纳,总结。

毛线或是绳子。

板书设计

  
                                     
认识周长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周长。
                                   
贴图形。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