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业标题:【作业一】研修计划截止时间:2016-08-11
  2. 作业要求:

    要求:

    学员根据诊断测评结果和学科教学实际,下载附件《个人研修计划模板》填写内容,围绕“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为主题制定个人研修计划。要求每个栏目必须填写完整,字数不少于300,内容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截止提交时间为7月27,逾期不能提交。

    为方便坊主批阅,如果上传的内容不含格式、图片、公式请直接复制粘贴至文本编辑框发布,不能直接发布的请以附件的形式上传,文件名称以“单位+姓名+个人研修计划”命名,比如:遂城白水小学张三个人研修计划。

  3. 发布者:项目管理员

【作业一】研修计划

提交者:吴忠     所属单位:广东省廉江市青平镇第二初级中学     提交时间:2016-08-04    浏览数:0     

 

教学设计方案

题目

最后一课

级学科

七年级语文

课型

信息技术与

学科整合课

授课教师

吴忠

工作单位

廉江市青平二中

教学目标

1.理清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2.理解作品内涵,培养爱国情感

教学重难点

关键

重点:从小说中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描写入手,分析人物形象

难点:文章中重要语句的含义和文章的细节描写

教学方法

讨论法,阅读法,朗读法,讲授法,启发法,练习法

运用的

信息技术工具

硬件:多媒体计算机,投影机,屏幕,黑板等

软件:PPT课件等。

教学设计思路

介绍背景,导入新课,感受最后氛围——看图忆文,检查学生熟悉内容的程度——

探究问题,初步把握文意——再读课文,抓住心理,捕捉心理历程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时间安排

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感受最后氛围
课间播放马思聪的《思乡曲》,渲染最后氛围
老师导入:同学们,你们已经预习了法国著名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对这篇小说的内容和主题已经有了了解为了能更进一步地理解小说中人物的感情经历,我们很有必要了解一下小说的社会背景(幻灯片展示)
《最后一课》写的是1870~1871年间普法战争后发生的事普法战争是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挑起的,他想通过战争扩大法国在欧洲大陆的势力,以巩固自己的统治但结果适得其反,法军大败,拿破仑三世被俘法国被迫赔款50亿法郎,割让法国北部的阿尔萨斯、洛林等地求和普鲁士接管这些地方以后,下令不准这些地方再学法语
《最后一课》这一短篇小说,正是以沦陷的阿尔萨斯的一个小学校被迫改教德文的事为题材,通过描写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情景,刻画了小学生小弗郎士和乡村教师韩麦尔先生的典型形象,反映了法国人民深厚的爱国感情
《最后一课》被介绍到中国已九十三年了,它整整影响了我们好几代人不知有多少人读完这篇小说后灵魂为之颤抖,感情为之激荡那么为什么它会有如此大的魔力呢?为什么它会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篇章中的经典作品呢?我认为最主要的是它的以情夺人(展示幻灯片)
今天我们学习这一课,主要是通过对特定环境中人物的心理、语言、动作的探究来学习表现人物情感的方法,并体验主要人物的情感(幻灯片展示)现在,就让我们带着小弗郎士、韩麦尔先生以及所有当时被奴役、被封锁的法国人民的感情走进《最后一课》的课堂吧!
二、看图忆文,检查学生熟悉内容的程度同学们虽然已经预习过了《最后一课》,但有的同学可能对这篇小说的内容还不熟悉如果你想验证你自己,那么就请你看看下面的几幅图,回忆一下,可以用文中的哪句话来描述出图中的内容(用幻灯片展示图)
三、探究问题,初步把握文意
你们能熟悉地用文中的话来描述出图中的内容,说明《最后一课》的精神已经影响了你们现在你们对文章的内容更熟悉了,这对探究后面的问题打下了基础下面就让我们放出能量,讨论下面几个问题,看看自己比别人如何?(幻灯片展示问题)
讨论1:这篇课文题目为《最后一课》,为什么说是最后一课
教师备案:11小节说柏林来了命令,阿尔萨斯和洛林只能教德语了
讨论2:在我们一生中要遇到多少个最后呀!与同学、朋友最后一次相聚,望亲人最后一眼,这是我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为你们上课……“最后总是伴随着我们每个人的一生,在我们的心里掀起了巨大的情感波澜本该是一堂很普通的课,现在却因加了最后两个字而变得特殊起来同学们,最后这两个字最能让你们想到什么?
教师备案:悲伤、沉重、依恋、惜别等
讨论3:课文中最能渲染悲伤、沉重、依恋、惜别等这种气氛的描写在哪里?找出来,读一读,体会其中的情感
教师备案:教室里的氛围;来了一些镇上的人(感觉气氛很沉重也很悲伤)表现依恋、惜别的在22小节(文章用一种极其朴素的语言述说着你很熟悉但又将要失去的东西特别感人,给人的感觉却很伤感,以后将物是人非了啊小院子、课桌、椅子、胡桃树、紫藤将还在,而韩麦尔先生却要走了)
四、再读课文,抓住心理,捕捉心理历程 

(幻灯片展示)
讨论4:在这最后一课中,我们感觉到与平日上课确实有很多的不同:气氛不同,学生不同,老师也不同那么谁又能让我们知道这些不同到底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用文中的语句来说说

老师备案:

 

平日上课

最后一课

气氛

学校开始上课时总有一阵喧闹,就是街上也能听到

一切都安安静静的,整个教室都有一种一种不平常的严肃气氛

学生

开课桌啦,关课桌啦,大家怕吵捂着耳朵大声背书啦……

同学们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

老师

拿着戒尺在桌子上敲着,静一点,静一点……”我迟到会遭到韩麦尔先生的责骂

踱来踱去,胳膊底下夹着那怕人的戒尺我迟到,韩麦尔先生却很温和地叫小弗郎士快坐好

这些不同,说明最后一课对学生,老师及镇上的人们的巨大影响,给他们的强烈震撼,以及他们对这最后一课的无比珍惜
讨论5:在这最后一课的氛围中,我们的心也跟着沉重起来那么在这么一个特定的最后氛围下,再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弗郎士的心理历程
教师备案:
上学的路上──看到教室里的情形──知道是最后一课──听到鸽子叫声
 怕骂、贪玩────诧异──────难过、懊悔────悲愤
 (稚气、贪玩、)(成熟)
讨论6:在小弗郎士的心理历程中,他从一个稚气、贪玩、不爱学习的小男孩一下子成长为一个热爱法语、理解老师、热爱祖国的小大人,童年在瞬间成长为成年这是什么原因促使的?
教师备案:原因是多方面的他原本就不是个坏孩子,他贪玩,但还能管住自己他有一个好老师,韩麦尔的一言一行对他有着巨大的教育作用但更重要的,是亡国的惨痛带来的巨大震撼,是最后一课的典型环境,是普鲁士侵略者对法兰西民族感情的无情伤害促成了小弗郎士心灵深处爱国主义思想的猛醒
五、品读体验,感悟真情

六、拓展材料,延伸激情
教师引导:确实,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是血,从喷泉里扬出来的是水,而从一个饱含爱国激情的作家笔下,写出来的却是感人肺腑的爱国主义篇章都德先生的这最后一课以它的以情夺人感动了许许多多的人而跟法国人民类似的命运,却使我国的人民更容易产生共鸣我们来看一下我们的祖国母亲
1931年日本悍然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侵略中国东北的大好河山和众多同胞,他们打着东亚共荣的旗号,强迫中国人去学日语北京的大学生说,若大的华北竟容不下我们的一张课桌看来在中国的大地上也曾一遍遍地上演过类似小弗郎士的最后一课,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老舍先生在《四世同堂》里描写的北平被侵略军占领后某学校祁瑞宣老师上第一堂课时的情景

完成任教学任务,从中让学生得到爱国主义教育。

一课时

板书设计

人物形象: 小弗郎士:贪玩、不爱学习-------------------热爱学习、认真听讲、懊悔过去 幼稚不懂事----------------------------懂事成熟、热爱祖国、痛恨敌人 怕老师-----------------------------------同情、理解、敬爱老师 韩麦尔先生:有四十年的教学经验,是个受人尊敬的老师                  关心祖国命运的爱国者,有崇高的爱国感情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