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 :【作业二】教学设计方案截止日期 : 2016-11-22

作业要求 :

 要求:

下载附件《教学设计模板》模板填写内容, 围绕“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设置教学设计内容。要求每个栏目必须填写完整,字数不少于500,内容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截止提交时间为1120日24点,逾期不能提交。

为方便坊主审阅,上传的内容如果不含格式、图片、公式请直接复制粘贴至文本编辑框中发布,不能直接发布的请以附件的形式上传,文件名称以“单位+姓名+教学设计”命名,比如:遂城白水小学张三教学设计。

【仅为建议,不做考核】按照教学设计方案应用于课堂教学中,请同校老师帮忙借助手机、DV将上课的内容录制成“课堂教学视频“上传至本栏目下,录制时间控制在10-40分钟,内容可以是整个教学过程也可以是其中某一个指定的教学环节。

作者 :项目管理员

【作业二】教学设计方案

2016-10-18提交者:学员林佳瑜浏览(0 )

 

廉江市青平镇花平水小学林佳瑜教学设计方案

题目

落花生

级学科

五年级语文

课型

信息技术与

学科整合课

授课教师

林佳瑜

工作单位

廉江市青平镇花平水小学

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的词句段,了解文章主要内容。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明确文章的中心,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及情感体验。

教学重难点

关键

1.能用自己的话概括说出本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

2.能联系现实生活说一说,什么样的人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却是很有用

教学方法

1.探究学习;2.合作学习;3.情感体验。

运用的

信息技术工具

硬件:多媒体一体机,录音机,磁带。

软件:PPT课件

教学设计思路

1.探究学习。强调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探究,自己体验,在探究中获得自己的感受,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2.合作学习。重视学生的原有知识水平,重视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充分发挥群体中每个成员的作用,通过合作学习,加深理解,加深体验。通过生生交流,师生交流,解决重点问题。

3.情感体验。挖掘文章本身的情感因素,加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参与和情绪体验。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但受到文中情感的感染,而且能体会到探究和发现的快乐。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时间安排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课前预习要求:读课文并能正确认读生字词;搜集有关花生生长、结果情况的信息和及作者、写作背景的有关信息)(约3分钟)

1、认读生字词(见上述教学目标1)。

2、交流所了解的有关花生的生长(主要是结果)的情况及本文的作者、写作背景。

二、自由默读课文,主要解决两个问题(约10分钟):

1、试着给课文分段并给每一段加上一个小标题。

(视学情检查交流并适时板书:种花生  收花生  吃、议花生)

2、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自由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为什么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中?(约13分钟)

(视学情及时交流。通过交流,主要弄清楚三个问题:1父亲说了什么话?2这些话里包含着什么?3“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中表明了什么?)

四、自由朗读课文(也可以自由组合分角色朗读课文)。(时间约5分钟)

五、学生质疑问难。(约4分钟)

在顺势解决学生疑难问题的同时,侧重解决下面两个问题:

1、联系上下文理解居然,并用其造句。

2、让学生说一说:在生活中,什么样的人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却是很有用

六、课堂练习(约5分钟)

1、抄写生字词(见教学目标1

2、抄写并背诵课文第10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比赛。(约10分钟)

二、全班读书并讨论交流:(约10分钟)

1、本文详写了什么?略写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写?

2、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是怎样来表现的?这样写好不好?

三、拓展阅读《石榴》(约6分钟)

学生独立阅读后讨论解决两个问题:

1、《石榴》讲了什么?

2、作者写《石榴》的目的是什么?

四、细读课文,感受本文的语言特色——朴实。(约6分钟)

五、课堂作业:(约8分钟)

1、背诵第十自然段。

2、听写生字词。

六、课后作业:

模仿《落花生》以物喻人的写法,写一件你熟悉的事物。


预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检查预习,复习巩固知识,了解学情。

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能力;注重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为后面理解花生精神作铺垫。

培养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整体感悟文本;暗含篇章结构训练。

检查读书、内容理解情况;培养总结概括、口头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人文、价值观教育;初步了解本文的写作目的及以物喻人的写法。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深入理解并体会感情;熏陶、感染、语文素养形成。

了解学情;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创新意识。

正确理解、准确运用词语能力。

语文与生活的联系;突破教学难点;人文教育。

语言积累。

培养朗读能力;感悟、内化语言。

习作指导——选材、突出主题。

习作指导——以物喻人写法;构思立意。

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品味语言;积累语言;学习运用语言。

①    读写结合,培养习作能力。

两课时

板书设计

落花生

种花生

收花生    以物喻人(朴实无华、默默奉献)

吃、议花生

老师评语

研修作业

最新研修作业

推荐研修作业

热门研修作业

热评研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