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 :【作业二】教学设计方案截止日期 : 2016-11-22

作业要求 :

 要求:

下载附件《教学设计模板》模板填写内容, 围绕“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设置教学设计内容。要求每个栏目必须填写完整,字数不少于500,内容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截止提交时间为1120日24点,逾期不能提交。

为方便坊主审阅,上传的内容如果不含格式、图片、公式请直接复制粘贴至文本编辑框中发布,不能直接发布的请以附件的形式上传,文件名称以“单位+姓名+教学设计”命名,比如:遂城白水小学张三教学设计。

【仅为建议,不做考核】按照教学设计方案应用于课堂教学中,请同校老师帮忙借助手机、DV将上课的内容录制成“课堂教学视频“上传至本栏目下,录制时间控制在10-40分钟,内容可以是整个教学过程也可以是其中某一个指定的教学环节。

作者 :项目管理员

【作业二】教学设计方案

2016-10-18提交者:学员苏广宁浏览(0 )

 

教学设计方案

题目

《测量—毫米的认识》

级学科

三年级数学

课型

信息技术与

学科整合课

授课教师

苏广宁

工作单位

廉江市石岭镇虎桥小学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知道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
2
.使学生通过观察,明确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
.使学生在操作中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4
.使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重难点

关键

1.使学生在操作中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2
.使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方法

情景导入法;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

运用的

信息技术工具

硬件:多媒体电脑平台

软件:教学课件

教学设计思路

新课改理念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的现代教育观念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将品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本课力求通过课前策动及课堂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调查分析等方式主动探究,在合作和分享中扩展经验.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时间安排

一、学习毫米产生的意义
1
.小组合作学习,估计课本的长、宽、厚。
1)出示例1情境图,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学生观察后,教师提出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们愿意参与他们的讨论吗?
2)采用小组(建议4人小组为宜)合作的形式,分别估计一下数学课本的长、宽、厚。为了确保人人参与,可选专人将估计的结果填在记录表(教师事先准备好,每组发一张)的估计一栏中(见下表)。
姓名长宽厚
估计测量估计测量估计测量
测量——毫米的认识
3)对估计的结果进行反馈。
反馈时,学生选择性的估计课本长、宽、厚,其他同学可以提出不同的意见进行补充。将学生估计的结果板书在黑板上,提出问题:谁估计的结果比较准确呢?怎样来验证?
2
.用测量的方法验证估计的结果。
1)分组测量课本的长、宽和厚。测量时,将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互相讨论如何表述课本的长、宽、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测量的结果。
2)组织全班学生交流测量的结果,并由此引出毫米。各小组分别汇报本小组测量的结果,在汇报时,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叙述测量的结果,由于课本的宽和厚不是整厘米,学生在表述时,会涉及到厘米的刻度之间的小格,也有的学生可能说到毫米,比如,我量出的宽不到15厘米,还差两小格。”“数学书的厚不到1厘米,只有6小格。”……教师用课件(可以用图或直接演示替代)边演示测量课本长、宽和厚的方法边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议,并引出毫米产生的意义──“当测量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时可以用毫米表示。并板书课题米的认识
二、学习毫米与厘米的关系
教师提出问题:从学生尺中,你能发现毫米与其他长度单位间的关系吗?。在学生认真观察学生尺并独立思考后,让学生回答问题。从而引出1厘米=10毫米的关系,让学生多说说发现这个关系的过程,如可以从尺子上的刻度0到刻度1说明,也可以从尺子上的刻度2到刻度3来说明……随后教师将学生总结的厘米与毫米之间的关系板书在黑板上。
三、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1
.让学生在尺子上观察1毫米的长度,在组内互相比划一下1毫米的长度。
2
.教师提出问题:请大家说出生活中长或宽或厚大约是1毫米的东西。先在组内说,再在全班交流。教师分别出示1分硬币、电话卡、储蓄卡、医疗保险卡等说明:这些东西的厚度大约都是1毫米。
3
.要求学生合作完成:先从课本中数出几页(捏紧后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再用尺子验证一下是不是1毫米,然后调整到厚度是1毫米,最后数一数看有多少张。
4
.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做一做中的题,再在小组内说出填写的结果。
5
.让学生说一说,在生活中测量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单位。(自动笔的笔芯、降雨量等等)。
四、师生共同小结
当测量长度的结果不是整厘米数时,可以用毫米来表示;1厘米=10毫米;1分硬币、电话卡、储蓄卡、医疗保险卡等的厚度大约都是1毫米。
五、课堂练习
1
.练习一第1题。安排学生在书上完成,练习时要求学生先估测,后判断,再用尺子进行测量验证。
2
.练习一第2题。要求学生完成在作业本上。
3
.练习一第3题。先让学生估计实物的长(或宽),再用尺子进行测量。完成后,让学生对估计和测量的结果进行对比。 

设计意图:在引入毫米时,教材安排了学生用尺子测量课本厚度的活动,其目的是让学生在测量中发现课本的厚不能用整厘米表示,从而引出“毫米”,感受毫米产生的意义,再通过数一数的活动,明白厘米与毫米的关系。紧接着,在下边的动手操作小组内合作测量物品时,每一次准确测量之前都安排让学生先估一估,再精确测量。这样的编排设计给了学生尝试、修正的机会,使学生的估测能力在这节课上有了一定的发展。

时间安排:

一个课时

板书设计

测量—毫米的认识

           

    

 

1厘米=10毫米 10毫米=1厘米

 

12毫米=1厘米2毫米

老师评语

研修作业

最新研修作业

推荐研修作业

热门研修作业

热评研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