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 :【作业二】教学设计方案截止日期 : 2016-11-22

作业要求 :

 要求:

下载附件《教学设计模板》模板填写内容, 围绕“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设置教学设计内容。要求每个栏目必须填写完整,字数不少于500,内容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截止提交时间为1120日24点,逾期不能提交。

为方便坊主审阅,上传的内容如果不含格式、图片、公式请直接复制粘贴至文本编辑框中发布,不能直接发布的请以附件的形式上传,文件名称以“单位+姓名+教学设计”命名,比如:遂城白水小学张三教学设计。

【仅为建议,不做考核】按照教学设计方案应用于课堂教学中,请同校老师帮忙借助手机、DV将上课的内容录制成“课堂教学视频“上传至本栏目下,录制时间控制在10-40分钟,内容可以是整个教学过程也可以是其中某一个指定的教学环节。

作者 :项目管理员

【作业二】教学设计方案

2016-10-18提交者:学员黎戈浏览(1 )

 

教学设计方案

题目

发达的古代农业

级学科

高三

课型

信息技术与

学科整合课

授课教师

黎戈

工作单位

廉江中学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掌握我国古代农业的主要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理解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是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前提,探讨它与我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之间的关系。

           2)理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从小农经济成长的历程中,认识到封建政权对小农经济的双重作用与影响。

过程与方法: 1)综合运用各种类型的史料,使学生掌握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分析法。

             2)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的启发,使学生形成多角度发现及解决问题的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教学让学生认识到:农业是古代最重要的生产部门,古代中国发达的农业,不仅为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同时也为中华文明的萌生和发展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石。

教学重难点

关键

重点:农业生产的发展

难点: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教学方法

问题引导法、合作探究法、联系比较法、情境刺激法

运用的

信息技术工具

硬件:多媒体平台

软件: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 2003

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内容属于必修二的开篇第一讲,第一单元主要包括中国古代经济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和经济政策四个方面。本课教材首先从三个方面介绍了我国古代农业的发展状况: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生产力的发展是上述所有内容产生、发展和演变的根本因素。建议在教学过程中以生产力发展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为核心,加强对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发展观。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时间安排

导入新课: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问题历来是中国经济问题之核心,目前,我们还经常提及三农问题。那么,古代中国是如何解决农业问题的呢?古代中国农业有何特点呢?通过本课的学习一起了解。

检查学生导学案完成情况。

推进新课:

1、我国古代农业耕作方法经历了 刀耕火种             石器锄耕   铁犁牛耕   的过程。

2、我国古代传统农业注重精耕细作,根据课文完成导学案中的表格(略)

3、(1)小农经济是指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形式。

2)小农经济的特点: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具有分散性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少有交换,具有封闭性③注重精耕细作,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状态,具有落后性

【合作探究一】:我国早期农业的发展的基本结构和特点有哪些?其出现有何意义?

结构和特点:以种植业为主,畜牧业为辅;独立发展,自成体系。意义:人们从频繁迁徙开始走向定居,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

【合作探究二】:我国商周时期农业比原始农业进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具体表现有哪些?

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突出表现:生产工具的改进、耕作技术的进步和施肥、灌溉技术的掌握和提高等。

【合作探究三】:小农经济产生于什么时候?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

条件:1、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经历了从集体劳作到个体农耕的变化;

2、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3、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合作探究四】:

材料一:《天仙配》是中国的一个美丽神话故事,它寄托着下层劳动人民对自由纯真爱情的向往。其中脍炙人口的歌词唱道:

七仙女:树上的鸟儿成双对,董永:绿水青山带笑颜七仙女: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董永:夫妻双双把家还。

七仙女:你耕田来我织布,  董永:我挑水来你浇园。

七仙女:寒窑虽破能避风雨,董永:夫妻恩爱苦也甜。

材料二:“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1)结合材料一、二,上面反映的古代农业生产模式是什么?

生产模式:“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

2)这一生产模式有什么特点?

特点: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分散性)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封闭性) ③精耕细作

④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状态,(落后性)

3)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我国古代农业发展需要哪些条件?

条件:①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水利的兴修。

②政府要减轻对农民的剥削。

③优越的自然环境。④稳定的社会环境。

【合作探究五】: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悯农诗》唐•李绅

结合课文思考为什么会出现“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的情况?

①小农经济规模规模小,难以扩大再生产,顽固地保持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

②小农经济十分脆弱,难以抵御灾荒瘟疫和天灾人祸。

③封建政府统治的腐朽,沉重的封建剥削、徭役及社会的动荡。

课堂练习。

本课小结: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进步,推动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形成,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也成为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而精耕细作技术则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特点,是中国古代农业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关键因素。也使我国传统农业以其顽强的生命力,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

布置作业:及时完成《名师一号》相关练习。

高一第一学期的学生学习完必修一内容后,在历史学科方面的学习已经比以前要更有心得和方法,学习能力要比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时提高了许多,如: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阅读能力、史料分析能力、史论结合的意识等,但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还需进一步引导。

以小组为单位,学生互查。

学生阅读教材,完成相关填空。

小组讨论

展示成果

学生积极发言

学生认真听讲并记录

小组讨论

展示成果

学生积极发言

学生认真听讲并记录

小组讨论

展示成果

学生积极发言

学生认真听讲并记录

小组讨论

展示成果

学生积极发言

学生认真听讲并记录

学生自主完成,并订正。

师生共同总结,整理主要内容。

40分钟

板书设计

早期农业的出现         刀耕火种

发达的古代农业                            石器锄耕

                          铁犁牛耕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耕作技术进步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灌溉水平提高

                          条件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特点

     作用

 

老师评语

研修作业

最新研修作业

推荐研修作业

热门研修作业

热评研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