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陆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校本研修成果 > 正文

作业标题 :校本研修成果提交要求 作业周期 : 2017-03-022017-04-17

作业要求 :

各位学员:

    大家好!“提升工程培训”为省级专项培训,包含:56学时网络研修+24学时基于网络校本研修,两部分都完成后方可视为完成此项培训任务。请各位参训教师务必于2017年4月17日24点前提交校本研修成果,请在以下两种成果类型中选择一种进行提交,提交后由工作坊坊主进行审核。

【成果1】:课堂教学实录(视频形式),提交时需附上教学设计、课件和教学反思等辅助材料。

【说明】各校、各学科组应要求不低于10%的参训教师提交成果1,小学科(人数少于5人)至少提交1份,具体由学校、学科组长统筹安排。

一、课堂实录

1. 课程时长:必须是完整的一堂课,每课时长应在35~45分钟之间。在视频的后期制作中,应编辑删除与教学无关的内容。

2. 录像要求:视频要保证图像清晰,能够清楚地呈现师生活动;画面无抖动、无倾斜、无变形;白平衡准确,曝光适当。 用摄像机附带麦克风或专用麦克风采集声音,保证教师和学生发言的录音清楚无杂音。

3. 后期制作要求:1、片头时长不超过5秒,应包括:课程名称、年级、上/下册、版本、主讲教师工作单位和姓名等。片尾包括录制时间、制作单位等信息。2、视频文件要求(1)稳定性:视频图像同步性能稳定,无失步现象,CTL同步控制信号必须连续:图像无抖动跳跃,色彩无突变,编辑点处图像稳定。(2)色调:白平衡正确,无明显偏色,多机拍摄的镜头衔接处无明显色差。  (3)课堂实录视频的格式为H.264+AAC编码的MP4文件。(4)视频码流率:码流为0.5~1Mbps,如上传的视频内容编码率低于0.5Mbps,则码率不变,转码为H.264+ACC编码的MP4文件。 (5)视频分辨率要求达到720*576以上。 (6)视频大小不能超过500M。

注意:课堂实录请不要以附件形式上传,平台可以直接提交视频后观看。

二、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具体内容以文字或者表格的形式呈现,与课堂实录视频内容同步,不少于500字。

三、教学课件

教学课件以PPT呈现形式,与课堂实录视频内容同步。内容要求突出重点,有逻辑性,体现课堂的主要脉络,形式要注意图文并茂,简单明了。

四、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具体内容以文字呈现,与课堂实录视频内容同步,不少于200字,目的通过课堂实践和课后反思促进教学改进。

【成果2】:信息技术应用教学反思报告、研修总结、教学课件等(word或ppt形式)

教学反思报告、研修总结、教学课件具体内容以文字、PPT或者视频的形式呈现,至少提交1份内容,文字内容不少于500字。

 

注意:所有文字和PPT内容排版要求整洁、美观,避免出现字体大小混乱、排版参差不齐,防止出现错别字以及语句不通的情况。不要出现具体的时间日期、教师联系方式(如:电话、邮箱)等内容。

发布者 :项目管理员

校本研修成果提交要求

提交者:学员韦武凤    所属单位:遂溪县第一中学    提交时间: 2017-04-13 18:39:56    浏览数( 0 ) 【举报】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一、综合解说



【地位作用】



我们今天享有的文化,是在世代传承与创新的基础上形成的。在文化传承的过程中,文化传播与继承有什么意义?文化多样性有什么价值?如何看待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文化创新的源泉和途径是什么?这些都是本单元所要探究的内容。通过学习我们会看到,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在与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中,经过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经过相互借鉴和融合,我们的文化在不断创新和发展。在对待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关系的问题上,既要防止故步自封、闭关自守的倾向,又要防止“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倾向。



【主要内容】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本单元分为三课: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第五课文化创新。



    第三课包括两个框题: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第一框分为三个目题。第一目从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两个方面,探究世界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第二目从文化多样性的表现入手,透视文化多样性,探究各民族文化的共性和个性,理解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第三目讲述在文化全球化大趋势下,面对文化的多样性,我们应坚持的正确态度和原则是什么,并探究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第二框分为三个目题。第一目以生活中的文化传播为题目,介绍生活中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方式,体现文化传播,就在我们生活当中。第二目介绍文化的手段及发展,探索大众传媒作为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强大功能。第三目强调文化交流的意义,要求我们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第四课包括两个框题:传统文化的继承;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第一框分为三个目题。第一目先介绍什么是传统文化和传统文化继承的表现;第二目分析了传统文化的特点;第三目重点讲了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第二框分为三个目题。第一目分析了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第二目介绍了影响文化发展的三个重要因素;第三目说明了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



    第五课包括两个框题: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文化创新的途径。



    第一框分为三个目题。第一目主要讲了两大问题:一是文化发展的实质是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二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也是文化创新的动力。第二目主要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文化创新的作用,既表现为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又表现为不断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第三目主要说明了只有充分认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意义,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刻苦钻研,锐意创新,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这是当代中国文化工作者的使命和职责。



    第二框分为三个目题。第一目主要是说明如何对待民族传统文化的问题:一方面,我们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任何形式的文化,都不可能摒弃传统而从头开始。对于一个民族和国家来说,如果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其民族文化的创新,就会失去根基。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社会实践的发展,带来了经济、政治、文化各个生活领域的变化,要求文化体现新的时代精神。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第j目主要是谈对外来文化的态度问题。一方面要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另一方面,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第三目主要强调在文化创新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坚决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二、课程标准:



2.4解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阐述继承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道理。



2.5 汇集实例,说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和发展的重要根源,阐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



2.6赏析不同民族文化的精粹,展现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确认文化多样性的价值,树立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观念



2.7评析国际文化交流的典型事例,阐明世界范围内各种文化的相互交融也是文化发展和创新的重要途径。



2.8列举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方式,评估它们各自的特点;理解传媒技术的进步,以及教育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对文化传承具有深刻的影响。



三、单元导语:



    我们今天享有的文化,是在世代传承与创新的基础上形成的。在文化传承的过程中,文化传播与继承有什么意义?文化多样性有什么价值?如何看待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文化创新的源泉和途径是什么?这些都是本单元所要探究的内容。通过学习我们会看到,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在与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中,经过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经过相互借鉴和融合,我们的文化在不断创新和发展。在对待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关系的问题上,既要防止故步自封、闭关自守的倾向,又要防止“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倾向。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17-04-13 22:09:47

附件

  •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ppt 下载

校本研修成果

最新校本研修成果

推荐校本研修成果

热门校本研修成果

热评校本研修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