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校本研修成果 > 正文

作业标题 :校本研修成果提交要求 作业周期 : 2017-03-022017-04-17

作业要求 :

各位学员:

    大家好!“提升工程培训”为省级专项培训,包含:56学时网络研修+24学时基于网络校本研修,两部分都完成后方可视为完成此项培训任务。请各位参训教师务必于2017年4月17日24点前提交校本研修成果,请在以下两种成果类型中选择一种进行提交,提交后由工作坊坊主进行审核。

【成果1】:课堂教学实录(视频形式),提交时需附上教学设计、课件和教学反思等辅助材料。

【说明】各校、各学科组应要求不低于10%的参训教师提交成果1,小学科(人数少于5人)至少提交1份,具体由学校、学科组长统筹安排。

一、课堂实录

1. 课程时长:必须是完整的一堂课,每课时长应在35~45分钟之间。在视频的后期制作中,应编辑删除与教学无关的内容。

2. 录像要求:视频要保证图像清晰,能够清楚地呈现师生活动;画面无抖动、无倾斜、无变形;白平衡准确,曝光适当。 用摄像机附带麦克风或专用麦克风采集声音,保证教师和学生发言的录音清楚无杂音。

3. 后期制作要求:1、片头时长不超过5秒,应包括:课程名称、年级、上/下册、版本、主讲教师工作单位和姓名等。片尾包括录制时间、制作单位等信息。2、视频文件要求(1)稳定性:视频图像同步性能稳定,无失步现象,CTL同步控制信号必须连续:图像无抖动跳跃,色彩无突变,编辑点处图像稳定。(2)色调:白平衡正确,无明显偏色,多机拍摄的镜头衔接处无明显色差。  (3)课堂实录视频的格式为H.264+AAC编码的MP4文件。(4)视频码流率:码流为0.5~1Mbps,如上传的视频内容编码率低于0.5Mbps,则码率不变,转码为H.264+ACC编码的MP4文件。 (5)视频分辨率要求达到720*576以上。 (6)视频大小不能超过500M。

注意:课堂实录请不要以附件形式上传,平台可以直接提交视频后观看。

二、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具体内容以文字或者表格的形式呈现,与课堂实录视频内容同步,不少于500字。

三、教学课件

教学课件以PPT呈现形式,与课堂实录视频内容同步。内容要求突出重点,有逻辑性,体现课堂的主要脉络,形式要注意图文并茂,简单明了。

四、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具体内容以文字呈现,与课堂实录视频内容同步,不少于200字,目的通过课堂实践和课后反思促进教学改进。

【成果2】:信息技术应用教学反思报告、研修总结、教学课件等(word或ppt形式)

教学反思报告、研修总结、教学课件具体内容以文字、PPT或者视频的形式呈现,至少提交1份内容,文字内容不少于500字。

 

注意:所有文字和PPT内容排版要求整洁、美观,避免出现字体大小混乱、排版参差不齐,防止出现错别字以及语句不通的情况。不要出现具体的时间日期、教师联系方式(如:电话、邮箱)等内容。

发布者 :项目管理员

校本研修成果提交要求

提交者:学员王春梅    所属单位:遂溪县黄略中心小学    提交时间: 2017-04-10 22:54:41    浏览数( 0 )

                                                信息技术应用教学反思报告

    现代信息技术掀起了学习上的革命,把握现代信息技术,以多媒体课件为手段,探索自主学习的方法,优化学生的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势在必行。计算机辅助教学以其鲜明的教学特点,丰富的教学资源,形象生动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学习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有利于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技术基础。因此,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巧妙运用,可以提高小学语文学习效率,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它必然会对语文教学过程产生深远的影响,下面谈一谈我在教学实践中是如何巧妙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语文学习效率的:

一、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探索,它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把信息技术运用在教学中,通过声音、画面拓展语文教学中的信息通道,使教学内容形象生动,感染力强,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引起浓厚的学习兴趣,激起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赤壁之战》时,我运用多媒体让学生观看了《赤壁之战》中周瑜打败曹操的影片片断,学生看完后自然而然的就会想了:周瑜的兵比曹操的少那么多,为什么会把曹操打败了呢?这样学生不仅产生了好奇心和求知欲,还激发了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帮助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可见,在教学中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以图、文、声并茂的三维方式呈现教学内容,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充分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更好、更快、更深地把握教学中的重难点。

二、运用信息技术,化难解疑,突破重难点

课堂教学要完成认知目标,就需要解决好“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这两个常规问题,而巧用现代信息技术恰恰能解决这两个问题。只因在教学中往往总有一些难以用口头表达的内容,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化创设情境、激发想象,却能化难解疑,有效地突破了重难点.。例如,在教学《捞铁牛》一文时,对于小学生来说只根据课文中文字的描述和老师的讲解,他们是很难理解的,他们不懂铁牛是怎样被捞上来的,这正是课文的难点,而利用多媒体就不同了;我一利用多媒体播放了捞铁牛的动画过程让学生观看,学生看完之后一下子就明白了,原来和尚是利用水的浮力把铁牛捞上来的,从而轻而易举地解决了本课的重难点。再如,在教学《蝙蝠和雷达》一时,我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播放了蝙蝠和雷达的飞行时是怎样探路的动画让学生观看,学生看了之后便知道了蝙蝠与雷达之间的关系,突破了课文的重难的。可见,巧用多媒体可以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让学生凭借具体形象去感受、体验抽象的事物,化难解疑,进而突破难点,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三、运用信息技术,诱发思维,培养想象力

    爱因思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世界的进步。没有想象力就不可能有创造。”《新课程标准》也指出:日常教学中应注意“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着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意义十分重大。而使用多媒体课件结合小学语文教学,通过多媒体动静结合,声图并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例如,在教学《珍珠泉》一课时,课文第三自然段讲到从谭底冒出来的水泡。学生一下子对水泡的形状、变化、颜色、冒出时的声音都感到单调、乏味,学生只是理解文字的内涵,没能亲身体会到谭底的水泡是如何像珍珠的?为了让学生能身临其境,我运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了水泡从谭底里慢慢冒出来的过程,把学生“带到”了珍珠泉边,学生仿佛在珍珠泉边的境界当中,这时学生的脑海里就会想象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感受珍珠泉里的水泡像珍珠一样美丽!同时,我又要求学生仔细观察从谭底里冒出来的水泡,写出自己所看到的和听到的感受。学生的思维一下子就活跃了起来,有的学生通过观看课件能想象出珍珠泉别样的景色。这样,既有效的诱发了学生的思维,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四、运用信息技术,丰富内容,拓展知识

 语文学科是一个涉及范围很广,信息量极大的学科。有人说:“语文就是生活,生活处处有语文。”新课标也指出要开发语文学习资源,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大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学生增加大量信息,多媒体文本、动画、视频、音乐等,很好的使文本内容扩展,延伸,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节约课堂教学时间,同时也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重难点,提高课堂效率。例如,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文时,由于学生对圆明园的知识了解较少,因此我在备课时通过信息网查找到大量关于圆明园的文字信息及图片信息,把这些资料做成幻灯片课件,让学生观看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看完之后学生理解了圆明园的毁灭真的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增强了感性认识,也使学生了解到了更多关于圆明园的课外知识,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再如,在教学《一个村庄的故事》学生在掌握课本知识时,我利用多媒体信息平台,让学生了解我国森林破坏情况,植物与环境保护等相关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对课文知识的兴趣,就会认真地去看各种有关环境的信息,对如何保护环境有了更深刻的体会。由此可见,语文教学可以借助各种信息媒介提供的丰富的信息源,把课本的知识向课外延伸,拓宽语文教学的空间。
 总之,把信息技术运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适时适量的运用多媒体,发挥其最大的辅助功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突破学习中的重难点,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还能使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独立性、敏捷性等方面得到训练,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真正优化了语文课堂教学。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17-04-11 22:40:53

附件

校本研修成果

最新校本研修成果

推荐校本研修成果

热门校本研修成果

热评校本研修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