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陆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校本研修成果 > 正文

作业标题 :校本研修成果提交要求 作业周期 : 2017-03-022017-04-17

作业要求 :

各位学员:

    大家好!“提升工程培训”为省级专项培训,包含:56学时网络研修+24学时基于网络校本研修,两部分都完成后方可视为完成此项培训任务。请各位参训教师务必于2017年4月17日24点前提交校本研修成果,请在以下两种成果类型中选择一种进行提交,提交后由工作坊坊主进行审核。

【成果1】:课堂教学实录(视频形式),提交时需附上教学设计、课件和教学反思等辅助材料。

【说明】各校、各学科组应要求不低于10%的参训教师提交成果1,小学科(人数少于5人)至少提交1份,具体由学校、学科组长统筹安排。

一、课堂实录

1. 课程时长:必须是完整的一堂课,每课时长应在35~45分钟之间。在视频的后期制作中,应编辑删除与教学无关的内容。

2. 录像要求:视频要保证图像清晰,能够清楚地呈现师生活动;画面无抖动、无倾斜、无变形;白平衡准确,曝光适当。 用摄像机附带麦克风或专用麦克风采集声音,保证教师和学生发言的录音清楚无杂音。

3. 后期制作要求:1、片头时长不超过5秒,应包括:课程名称、年级、上/下册、版本、主讲教师工作单位和姓名等。片尾包括录制时间、制作单位等信息。2、视频文件要求(1)稳定性:视频图像同步性能稳定,无失步现象,CTL同步控制信号必须连续:图像无抖动跳跃,色彩无突变,编辑点处图像稳定。(2)色调:白平衡正确,无明显偏色,多机拍摄的镜头衔接处无明显色差。  (3)课堂实录视频的格式为H.264+AAC编码的MP4文件。(4)视频码流率:码流为0.5~1Mbps,如上传的视频内容编码率低于0.5Mbps,则码率不变,转码为H.264+ACC编码的MP4文件。 (5)视频分辨率要求达到720*576以上。 (6)视频大小不能超过500M。

注意:课堂实录请不要以附件形式上传,平台可以直接提交视频后观看。

二、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具体内容以文字或者表格的形式呈现,与课堂实录视频内容同步,不少于500字。

三、教学课件

教学课件以PPT呈现形式,与课堂实录视频内容同步。内容要求突出重点,有逻辑性,体现课堂的主要脉络,形式要注意图文并茂,简单明了。

四、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具体内容以文字呈现,与课堂实录视频内容同步,不少于200字,目的通过课堂实践和课后反思促进教学改进。

【成果2】:信息技术应用教学反思报告、研修总结、教学课件等(word或ppt形式)

教学反思报告、研修总结、教学课件具体内容以文字、PPT或者视频的形式呈现,至少提交1份内容,文字内容不少于500字。

 

注意:所有文字和PPT内容排版要求整洁、美观,避免出现字体大小混乱、排版参差不齐,防止出现错别字以及语句不通的情况。不要出现具体的时间日期、教师联系方式(如:电话、邮箱)等内容。

发布者 :项目管理员

校本研修成果提交要求

提交者:学员吴海金    所属单位:遂溪县乐民初中    提交时间: 2017-04-11 17:17:22    浏览数( 0 ) 【举报】

初中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反思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已成为每一位教师必备的职业素养。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普及,使很多学校举办的多媒体优质课大赛、多媒体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结合自己语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实践经验,我对多媒体教学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认识和反思,开始思考信息技术的应用在教学实践中的得与失。在这里粗浅地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新《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师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信息技术融入了声音、图片、动画、视频等技术,而这些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创造出图文并茂、声像结合、清晰直观的教学环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给学生带来了优美的视听享受和新鲜感。其独特的“全方位、多视角、多层次、多变化”的主体演示功能,使一些传统手段下难以表达的教学内容,或无法观察到的现象,能生动、形象、新颖、直观地展示出来,有利于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让学生在愉悦中感知意,感悟情,在宽松、愉悦的环境中完成学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大大提高了,在语文课上获得的信息量也大大增强了,学习的兴趣也相应产生了,这些都是过去传统的语文教学所无法比拟的。利用信息技术,语文教学的整体思路会比以往更加清晰,学生的注意力会更加集中,所有这些都有利于学生认识、理解、把握语文课堂所讲的内容。而且,在整个过程中会大大拓宽学生的思路,让他们的视野更加开阔,思想更加解放,真正达到高中语文教学的目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可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全神贯注中愉悦身心、激发灵感,求得最佳创新状态,淋漓尽致地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教师的综合素质,运用于教学活动之中,对每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来说都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认识、不断提高的过程。一个优秀的多媒体课件往往倾注了多名教师的心血。在完成课件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不断的交流和探讨,通过大量的信息筛选工作,制作出如投影片、录像、动画等形式的课件,这个过程使得每位教师会有更多、更高层次的收获。

二、实践中的不足

多年的实践中,有得、有失、有困惑。最大的难处在于如何把信息技术和语文教学相“融合”。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明确两者各自的特点。语文教学的规律就是对语言的读和品,在反复的读和品的过程中使语言内化,形成语文素养。而信息技术则能给相对抽象的语文学习提供一个丰富、生动、鲜活的环境。两者结合的好是相得益彰,结合的不好则会产生下列问题:

1、多媒体技术使用不当,喧宾夺主

有些问题不是信息技术本身的问题,而是使用不当的问题。如将讲稿变成电子教案,课堂教学照着电子教案念;直接利用引进课件,不加选择、改造,与自己课堂设计不符或是相去甚远;过分依赖多媒体,精力集中于鼠标操作,忽视屏幕投影效果与学生反应等等。有的课件设计缺乏科学性与艺术性,如字体过小、数量过多、色彩花哨、屏幕背景颜色与文字颜色、图形颜色不协调,人为地导致屏幕的可读性降低;课件内容重点、难点不突出,缺乏条理性,华而不实;一味追求动画及声音效果等等。这些都会淡化上课的内容,造成本末倒置、喧宾夺主,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教师课前充分利用了信息技术,搜集了大量的文字、图片、音频资料,把他们有机整合,然后在有限的45分钟里集中展现出来。资料的丰富、缤纷的视觉效果、多样的声效,让学生眼花缭乱。这固然激活了课堂氛围,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但在热闹的背后,却有一个巨大的隐忧:学生到底学到多少?

2、教学按部就班,学生思维受限

由于每个课件的程序都是预先设计好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往往就按部就班、循规蹈矩,但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随机性很大,师生们在分析、探讨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因此,课堂上得出的结论,有时不能和课件设计的结论完全吻合,甚至会有全新的见解。可是,有的教师为了把讨论引导到自己设计的答案上来,往往会过多地限制学生的思维。答案的单一性使原本丰富活泼的课堂变得简单划一,这是与高中语文教学的理念背道而驰的。教师教学行为是重要的隐性课堂教学内容,学生从教师的形体语言中,包括板书、目光交流、教学仪态等,学习教师的语言表达方式,了解教师的教学态度、做人的风格和做学问的钻研精神,从而受到思想情感、人格和治学风格的影响。在多媒体教学方式下,由于教师教学行为明显减少,没有情感的大屏幕成为教学的主角,自然地减少了教师言传身教的教学效果,师生之间缺少情感交流,不利于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熏陶。

3、公开课必用多媒体,华而不实

由于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明显优点,因此 “无多媒体不成公开课”的局面普遍存在,这也无可非议,但是有的课件只是“绣花枕头稻草芯”,多媒体课件的超文本功能、交互功能、网络功能的优势得不到体现,有的课件只是简单的文字加图片,是用投影片完全能够实现的,这样大材小用,造成大量资源浪费。选择多媒体必须遵循“低成本、高效能”的原则,然而很多人恰恰违反了这一原则。

4、教师角色的异化

这是当前信息技术教学中亟待重视的问题。网络资源应有尽有,教师在网络面前容易失去自我。表现在课堂上则是完全依赖于课件。认为有了一个优秀的课件,教师就可以少说少写。这时教师角色发生了本质的变化:由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沦为操作工具——鼠标。教师只要不断点击,展示课件即可。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沦丧,是可悲、可怕的。语文教学需要师生共同灵魂在场,否则语文课堂特有的情韵之美就会消失殆尽,语文课堂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三、反思

这些不好的现象其实就是对信息技术的滥用,不论是否需要,不论是否有益,都用。甚至认为用就比不用好,用得多比用得少好。在课程改革的大前提下,如何克服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应用中的不良做法,使之真正帮助我们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是所有语文教育工作者的义务和责任。要避免以上的问题,我们在运用信息技术时必须注意:

1、它的使用必须是恰当的。必须是在某一方面对学生确实有所帮助的。对于课堂教学来说,信息手段的使用应当是在必需使用的前提下才使用,它不应当是可有可无的。

2、它的使用必须是出于为学生考虑的,必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它不应该是教师想用就用,或者是为了某种检查、某种规定而使用的。 信息技术是好东西,但它不是万能的。认识到这一点对于语文教学是至关重要的。文字是语文教学的心,是语文教学的根。不论用什么方式和手段来进行语文教学都不能离开对文字本身的解读和品味。没有了这个根,语文教学将不复存在。要把握住这个“根”,必须紧扣三个前提:

(1)就语文学习来说,信息技术并非必需。

只要传统的纸、笔、书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依然存在,那么我们就可以仅仅依靠一张纸,一支笔,一本书获得高强的语文能力;仅仅依靠一支粉笔,一本书教出高水平的学生。信息技术不是语文学习的必要条件,同样也不是提高语文教学水平的必要条件。这正是语文学习的特点,是语文教学的特点,也是语文教学区别与其他学科的重要特征之一。认识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有了这个认识前提,我们才可能少走弯路,才有可能克服目前普遍存在的信息技术的滥用现象。

(2)信息技术对于教学来说就是一个辅助工具,其意义与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之于教学的意义没有本质的不同。

现在很有一些人不喜欢计算机辅助教学这种提法,他们喜欢用“整合”“优化”之类的新名词来表述信息技术对教学的作用和意义。这些说法貌似深刻,其实不然。任何工具对于人在其原初的意义上都是“帮助”,帮助人实现某种目的。我们必须明白,信息技术的本质就是工具,只是给我们“整合”提供了便利的技术条件,去进行“整合”的是人,而不是技术。我们可以主张,或者提倡利用信息技术来“整合、优化”教学资源和教学过程,但这绝不等于信息技术对于教学的作用是“整合”或者“优化”。

  (3)视听代替朗读,语文教学的艺术性受限

多媒体课件极大程度地满足了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需求,激发了学生兴趣,但课堂上学生读书的时间越来越少。运用多媒体的语文课上,很难或者很少再听到朗朗的读书声了。高中语文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任何一方面都是不可或缺的。况且有的文章是非读不能明其真谛的,只有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才更容易使学生感受文学形象,揣摩作品语言,领悟作品的艺术价值。语言的朦胧、模糊美如果用具体、生动的画面去代替,会破坏作者给我们创设的美妙意境。

因此,正确认识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将信息技术的优势和传统教学的即时性与动态性巧妙结合,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适时地用,适当地用,任何时候都不能以辅代主,代替文本阅读,代替教师讲解,代替课堂交流,代替学生讨论,让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教学有机整合,充分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深入促进高中语文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17-04-12 11:29:16

校本研修成果

最新校本研修成果

推荐校本研修成果

热门校本研修成果

热评校本研修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