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计算能力

发布者:董露     发布时间:2016-07-13     浏览数:0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准确性是当下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是为学生日后数学学习及其他学科的学习打下重要基础,也是学生必备的一项基本能力。一直以来,传统教学的枯燥乏味、漫天铺地的计算题让学生退避三舍,使学生看到计算题就望而生畏。这种形势下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课堂、导学案,改变以往单一的呈现方式,从教材出发,从学生实际出发,从这个年龄段儿童心理活动出发,联系实际,结合评价模式,与多媒体教学结合,创设一个富有活力、充满趣味、良性竞争的学习环境,使枯燥的计算数学迸发出生命力。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如何使学生转变对计算的恐惧?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        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计算数学中,首要激发学生对计算数学的兴趣,让学生乐于计算,享受计算。同时,也要教学生一些口算、笔算、计算工具使用和简便运算方法等,到达计算准、快的目的。通过一些特别的训练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热情,结合每日教学内容,练习计算能力,寓教于乐。在强化计算的同时讲究方法多样性,形式多元化。如:通过小组游戏、竞争方式训练,学生出题相互对考,限时计算等等方法激发学生的计算热情、学习兴趣,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打下基础。

二、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学生年龄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意志力的持久性的差异,小学生是一个注意力差,缺乏耐心的群体,他们具有着这个年龄段通常存在的缺点,故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是克服这一缺点,保障计算无误的可靠保证。目前好多学生计算出错并不是学生不懂得算理,而是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计算习惯。而养成良好的习惯可以从如下几方面培养:

1、审题。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出错有一个重要因素是看题过快,没看清题就去动笔,时常出现“错题错做”现象。如看错符号、看错数字、前后颠倒等等。因此,我们首要培养的是提升学生的审题能力,侧重审题,不要过快审题,要整体记忆,写好后认真对照,从而减少错误。

2、书写工整。书写不规范也是计算出错的一个常见错误。好多学生时常存在在草纸计算时书写不标准,如潦草、“自己写的自己不认识现象”;列竖式不标准,如数位混乱、小数点标不清,等等这些问题导致计算出错。因此在日常教学中督促学生书写端正,格式正确,草稿纸规范使用,以减少、降低计算出错几率。

3、认真检查。检查和验算是保障学生计算正确的有效手段,同时对学生理解计算过程和技能有着重要意义。学生通过检查可以发现自身存在的马虎问题,通过验算可以有助学生理解加、减、乘、除间的逆运算关系。最后通过认真检查可以使学生及时发现错误,提高成绩,让学生充分感受认真检查带来的成功,从而形成自觉检查习惯。

三、简便运算、理解算理是提高计算能力的关键

在数学的多姿世界中,算理起着重要的作用。小学生虽以直观思维为主,但在计算过程中也应该让学生知其所以然,这样计算数学才会变得多姿多彩。简便计算在计算数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而掌握简便计算的方法对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有着重要意义。简便计算的方法有很多种,常见的可以归纳一下几类:

1、凑整法。运用交换律、结合律进行计算,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凑整意识。常见的凑整就是凑十、凑百、凑千等拼凑。

例如:

74+68+27+26+32+73

=74+26+27+73+68+32

=100+100+100

=300

2、乘法分配率及其逆用。(a+b)×c = a×c+b×c

例如:

54×197+46×197

=197×(54+46)

=197×100

=19700

3、特殊数字间相乘法。牢记特殊数字进行搭档,有时需要进行拆分,以方便计算。如25425,8125等。

例如:

125×25×32

=125×25×4×8

=125×8)×(25×4

=1000×100

=100000

4、拆分法。多用于较大接近整数的分数。比“1大”采用“1+”,比“1小”采用“1-”;当遇见小数时亦可采用此思路。

例如:

=1-)×57

=57×1-57×

=57-

=56

总之,学生的计算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升的,需要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及时的督促,从学生实际出发,培养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计算习惯,同时掌握合理的计算方法。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