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业标题:研修作业一截止时间:2016-10-30
  2. 作业要求:

    内容:提交一篇学生心理咨询个案,谈谈可以采取哪些针对性的措施?


    题目:题目自拟。


    要求:


    1.字数不少于500字。


    2.作业内容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作业,成绩为“0”分。


    3. 请在截止日期前完成,逾期不能提交。




  3. 发布者:培训项目管理员

研修作业一

提交者:李湘花     所属单位:北团中小     提交时间:2016-08-18    浏览数:120     

 

心理咨询个案

如何引领家庭教育—— 浅谈如何对孩子投入关注”

    陈昌其同学是从我镇一所完小转学过来现在我所教的31班的转学寄宿学生,自他转入这个班以来,班主任发现了他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上课时虽不说话做小动作,但从来不在状态,不是睡觉就是发呆,问他的问题总是一脸不懂的表情,学不到耐心说教也无作用后,班主任也对他肃手无策,但,不久,却发现他更糟糕的是有小偷小摸的坏习惯,一天傍晚趁隔壁幼儿园无人值班,他与同宿舍的另一个男生潜入隔壁的幼儿园,把大班幼儿园小朋友在当天剩下的所有点心牛奶一扫而空,调看监控发现他后,班主任打电话请他家长到学校,奶奶来时老泪纵横,也很生气骂他不争气,他也会为自己辩解并保证不再重犯,但一周后却又“旧戏”重演,班主任再次把事情处理完后就马上把他情况上报到了德育室,说:“对他说教好像对他已无什么用处!我也没有办法了,还是请他在外打工的父亲回来带回去教育”对此,我觉得单纯的德育说教已经对此类问题不起作用了,不能轻易的放弃一个孩子是我作为一个教育者应有的责任,教育是一种学问,一门科学,作为一个学校德育工作人员兼科任教师,我想肯定还有更多与他行为相关原因,于是,我先从他转入学校的老师入手与他以前老师进行交流,发现一年级时他是一个很聪明、可爱的小男生,自从他妈妈抛下他和姐姐、母亲离家出走后,他成绩就慢慢的滑落,并且还有小偷小摸的坏习惯!接着我又与他父亲电话交流与联系,侧面了解他在家的情况,他父亲说:“在他面前他表现很好,打电话回家,奶奶都说会帮助在家里的干事情,但由于他不是经常在家,要在外面打工维持他们一家的生计,一年也就过年十天时间与儿子相处,所以具体的情况可能他奶奶会比较清楚”。原来如此!于是,我开始留意起这个特殊的小男生,有意无意的与他拉家常拉近与他的距离,发现他有时认真学习思维比别的同学转得都快,只不过他很少认真的听课而已!如何改变他的现状呢,趁有次他玩游戏高兴时,我又单独和找他聊天:“开始都问起不实边际的话题,再让他真正的放下戒心后,我认真的对他说,要是你每天上课和今天玩游戏这样,那你成绩肯定也会越来越棒的,我们以后每天都这样做好吗?没想到这孩子竟然说:“做了又怎么样,又没人跟我一样高兴,反正我也见不到我爸爸、妈妈,做好做坏都一样”听了这孩子的话我马上意识到原来这孩子是缺乏亲情与认可,这就好办多了,于是我与他小声的约定:“如果你这周的表现每天都能让老师表扬1次得到1颗小红花,我就帮你完成一件你的小心愿如何?”他很高兴两眼放光的说,“真的?那我试试,能不能改我也不知道,”我非常高兴地对他说‘老师相信你能行’加油!之后,他真的在一周拿到我说的条件,接着,他又连续几周都达到了我所说的条件,当然,我也不能食言,每次我都认真的帮他完成他的小心愿,并且通过努力,帮助他见到了两年多未曾见面的妈妈。

分析原因:导致陈昌其同学厌学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他父母无关注他的学习与生活,三年都是奶奶照顾他,奶奶对他太过溺爱,从不会对他所做的事说“不”加之,长期缺乏父母的引导,再加上妈妈的两年多杳无音信,缺乏母爱,在他的脑海中,成绩的好坏对他好像没有什么区别?学习只是爸爸给他安排的一个去处而已,后来是学校班主任老师已经无法管教,欲叫家长领回家教育,家长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究期原因,其实在他的内心是渴望被父母和周边的同学老师关注的,只是没有找到一个恰当的方式来满足自己,他发现只要他在学校受了老师的批评,父亲就会出现在他的视线虽然是打他骂他,但也能让他见到爸爸一面,从而达到让父亲来关心自己。

具体措施:

1.通过电话、QQ、微信、校讯通形式与在外打工的家长交流,争取在教育孩子问题上取得共鸣,由语言转为行动,帮助孩子用尽可能的方式与家长取得联系,侧面引导孩子。

2.改变现有的生活环境,通过一系列的说服与举例,取得家长的支持,让父亲能就近务工,并能把孩子从寄宿转换为走读,父亲择近务工,以便保证每天都有一定的时间陪孩子做作业、一起做家务、锻炼身体、培养孩子的实践能力,同时增加亲情感。

3.与孩子直接交流,正面引导孩子。

多次利用课余时间单独与他交流谈话,倾听孩子内心想法,引导孩子多与同学交流,多与老师交流,多与父母交流,养成按时完成作业,坚持锻炼身体的好习惯。

4. 学校与家长的共同配合,多和孩子沟通,尽可能给孩子创造活动的机会,让孩子感受到学校、家与同学的关爱与温暖。

5.尽可能的帮助孩子实现心里的小愿望,以此激励孩子的进步与改变。

案例反思

昌其同学的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孩子长期得不到关注,会导致孩子通过变得孤立、无助、叛逆甚至会染上不良习惯,这种行为主要表现在:把在家得不到温暖的这种不良情绪想通过在学校的系列不良表现,引起家长的注意与关心。而教师和家长一旦发现孩子的这些问题,需要耐心引导,理解包容孩子的不足,打开孩子的心结,不要错过与孩子沟通的最佳时期,孩子的进步需要学校与家长的共同配合,多和孩子沟通,让孩子感受到家的温暖。当然,最重要的原因。因此,为了改变着孩子,除了耐心的说理教育,还要加强家校教育,学校、家庭、社会教育都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缺少了任何一面,教育都很难成功。

附件

  • 如何引领家庭教育—— 浅谈如何对孩子投入“关注”.doc     下载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