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业标题:研修作业一截止时间:2016-10-28
  2. 作业要求:

    内容: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提交1篇课题研究报告。


    题目:题目自拟。


    要求:

    1.字数不少于500字。


    2.作业内容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作业,成绩为“0”分。


    3. 请在截止日期前完成,逾期不能提交。

  3. 发布者:培训项目管理员

研修作业一

提交者:巫土旺     所属单位:朋口中学     提交时间:2016-07-18    浏览数:0     

 <<提高普通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性途径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连城县朋口中学高中数学组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从普通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层面上来说,本课题的选择是基于以下的一些主要因素:

   1)新课程实施以来,不少教师对现在新的高中数学教学要求的把握以及在课堂中有效地落实好教学目标和要求还存在着“新教材老要求、新要求老套路”等问题,这些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有效度的达成。

   2)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正确处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依然是教师讲的多,包办的多, “满堂灌”或“满堂问”(填空式问答,懂的要问、不懂的不问);甚至有的教师把课堂教学混同于学科习题机械训练和简单强化;课堂教学缺乏师生真正的有效互动和探究,存在“表面上像探究,实际上是讲解”现象;大部分学生还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思考力不能得到有效发展;不少教师对一些主要课型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还停留在原有教学理念和教学要求的层面上。

   3)课堂教学的预设设计与课堂动态生成性调控脱节,当堂的学习质量和效益明显偏低。

   (4)学生学习数学兴趣不高,对学好数学信心不足,习惯不好,方法不当等影响和制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中学数学界一直没有停止过,在近期还逐渐趋热。有的侧重于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有的侧重于有效学习方式的研究。特别是最近郑毓信教授的研究文章“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与开放性”(见课程·教材·教法20077P.28),从新课程实施以来数学教学有效性研究的兴起,什么是有效的数学教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研究需注意的问题等角度,进行了阐述和剖析。这些研究对本课题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但从总体上看,有效的课堂教学的成功模式还远没有建立起来,尚未取得突破性的进展,特别是缺少成功的有效课堂教学的案例研究。本课题着力于课堂有效性教学的案例剖析,从微观的操作层面入手,通过对案例的收集、分析、反思、提炼等,形成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具体策略和方式方法。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对当前的课堂教学更具有现实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该理论对发展和完善我国的课程和教学理论、指导和促进我国的课堂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灵魂就是认为,人的知识不是被动地接受的,而是通过自己的经验主动地建构的,指出教学应当力求使学生自己进行知识的建构,而不是要求他们复制知识。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是学习活动不可替代的主体,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具有主动选择、发现、思考、探究、应答、质疑的需要与可能。小学数学课程教材实施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研究,就是将这一先进的教学理论实施于教学改革的实践中去,充分发挥其指导意义。

2、有效教学理论。该理论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有效教学理论的核心是教学的效益。“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有效教学需要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作出决策。

 3、行动研究理论

行动研究是一个由“分析、事实发现、概念化、计划安排、实施以及更多的事实发现或评估等一系列循环的重要活动组成”的“螺旋式”研究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观察、调查、问卷、访谈、听课、检查学生作业等方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一步调整教师的教学方法。

  4任务型教学理论

任务型教学就是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的动力或动机,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的过程,以展示任务的方式来体现教学的成就。简单地说就是“为学而用,在用中学,学了就用”。

  5、《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应以人的发展为目标,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强调关注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发展;强调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注重开展数学建模强调数学是终身教育,是公民进一步深造的基础。课程标准还强调在教学设计中要充分考虑数学学科特点,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提高数学素养,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新课程要求我们教师转变观念,充分认识数学课程改革的理念和目标,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与目标

1、核心概念的界定

有效性:“有效”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释义为能实现预期目的。有效性亦指能实现预期目的。本课题中的预期目的即指省高中数学新课标教学要求。

有效性教学:以省高中数学教学要求为基准,教师在实施单位时间的教学行为后,引起学生具体的进步和发展。首先,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

有效性教学包括以下三重涵义:一是有效果:指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二是有效率:教学活动是一种精神性的生产活动。教学效率可表述为: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三是有效益:指教学活动收益、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这里不仅仅是知识和方法的掌握,还有思维水平的发展和对数学本质的理解。

  案例研究:案例是包含了一个或多个真实疑难问题的情境描述。本课题中的案例指: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典型课例实录。这里的典型课例有成功的,一般的,也有不成功的。案例研究就是通过收集、整理典型课例,分析其中影响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因素,并提出改进的策略和具体的方法。

2、研究的主要观点

⑴课堂有效性教学的主要取决于教学设计(预设与动态生成的设计)。我们认为,教学设计的有效性对教学的达成度、对当堂效益有着显著的和最直接的影响。

⑵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主要应关注目标设定的有效性、问题设计的有效性、师生思维互动的有效性、学习反思的有效性。

⑶教师的个体素质与群体研究的水平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着显著的和直接的影响。

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体现在教学的对象是全体学生而不是少数“精英”,教学目标及要求的落实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三维目标的和谐落实而不是单纯的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上。

    四、课题研究方法:

    1.调查法:通过书面的调查和座谈的形式,分析所获取的有效数据和学生学习实际情况作为研究的实际依据,制定相应的研究计划,并能够根据学情的特点,有计划、有步骤、有方法、有目标地实施教学与研究,及时总结每一个阶段的研究成果。

    2.观察法: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随时积累和反思教学实践中的多种情况反应,积累相应的原始研究资料,通过对研究对象的纵向观察与分析,根据教学实际情况的变化,随时微调研究的方法和策略,使每个阶段的研究进展真正取得相应的实际效果。

    3.案例分析法。这是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在课题研究的实际过程中,以一个个的教学案例来分阶段逐步落实课题研究的目标。对于每个教学的实际案例,以客观、科学的态度进行及时的实践、反思、总结,再实践、再反思、再总结,直到达成相应的研究目标。

    4.对比分析法。主要采取纵向的宏观对比的研究方法。其根本目的是根据课题研究的实际成效,来证明实施新课改理念、有效地指导学生数学自学策略的过程中,学生所获得收益的真实反馈。同时,通过对比分析,也可以更有利于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持续发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实践研究的成果进一步巩固。

    五、课题研究的对象、安排、步骤 和方法。

    第一、实施对象:连城朋口中学高中2012届全体学生

    第二、实施人员:连城朋口中学高中数学组。主要成员:项思木、巫土旺、项发森、黄富明、林雪贞、周宗仁等。

   指导教师:市普教研室李文旺老师

    第三、实施时间:2009年12月-20012年6月

    第四、实施原则:

    1、实践性:本着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原则,将研究贯穿于教学始终,坚持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在实践中领悟,在领悟中升华。

    2、全员性:所有高中任课教师是实践的主体,每位教师都要积极参与教研。

    3、互动性:通过互相听课、评课营造平等研讨的平台,构建互动的研究方式,在思维碰撞中形成共识。

    4、个人反思性:采取教学随笔、课后反思等形式,让教师反思课堂教学行为,引导教师对教学问题进行研究、反思、总结,对教育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共享

    第五、实施进度如下:

    1、2009-2010年第一学期

   (1)确定课题组成员,制定课题研究方案,课题组成员具体分工;研讨总体教学思路,确定课题研究应遵循的原则,预设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组织力量集体备课。

   (2)研究学情,宣传动员,积极进行学法指导,掌握基本要领,主动配合本课题的具体实施。

   (3)课堂观察、诊断,课后辅导、纠偏。

    2、2009-2010年第二学期

     (1)举办专题讲座(学习方法指导,如何做好课后反思、教后反思)。

     (2)开展课题研究实施(如:学生听课情况、作业情况、考试情况、教师教案、教后反思笔记等)。

     (3)开展合作学校交流学习。

     (4)课题的第一阶段总结。

      3、2010-2011年第一学期

    (1)进行优化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能力。

    (2)外出观摩、交流、学习,

     4、2010-2011年第二学期

   (1)进行有关“课堂教学有效性”理论学习,

   (2)培养学生对错题的归类与整理。

   (3)开展 “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优活动。

   (4)课题的第二阶段总结

    5、2011-2012年第一学期

   (1)围绕“课堂教学有效性”主题,进行听、评课、说课等活动。  

   (2)筛选有价值的课例,采取同课异构,深入地进行“有效性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6、2011-2012年第二学期

   (1)收集课题活动材料,进行整理、归纳。课题的第三阶段总结

   (2)校本教研活动阶段性总结,讨论方案实施中还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

   (3)观摩学校“有效性课堂教学”活动。

   (4)写好课题的结题报告,邀请主管部门及专家鉴定

    第六、实施的主要方法、措施。

1. 加强理论学习,寻求专业引领

 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得到专业指导

在校教科室的引领下,组内教师利用每周三下午第二节课,集体备课,并集中学习先进的理论。每学期积极参加市普教室组织的讲座,学习他们的理论、新观念、新方法新信息市普教室教研员深入课堂,让我们近距离地接受他们的指导,拉近了我们与专家的距离,提升了我们的课堂教学水平。                                                                                                      

 教研组内加强研究学习。在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引下,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理论素养,我们把采集记录研究材料信息的任务下放到了每个实验教师的身上。教研组会上,隔周由一位教师结合平时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把自己搜集的与课题有关的信息在教研组内进行交流。这样,不仅教师自身素质得到提高,其他教师也在分享的过程中提高了自身的专业知识;同时,又能有针对性地解决一些课题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困惑。这种交流形式促使每一个教师由被动学习转化到了主动学习。

 教师自主学习

教师自主学习既是学习的主要形式,也是研训结合促发展的关键。教师主动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征订专业杂志、上网学习、同行探讨等形式进行学习。

   2.积极开展说课、评课活动 及集体备课,不断进行教学观摩、研讨

坚持“四定”、“五备”、“四统一”。即:定时间、定地点、定主题、定中心发言人;备教材、备大纲、备教法、备学法、备教学手段;统一教学目标要求、统一教学重点、统一双基训练、统一教学进度。

    3帮助学生建立有效的学习策略,不断得到成功体验

坚持从小、细、实等方面抓好学生的学习意识、习惯、兴趣的培养与学习方法的指导。强化常规学习方法(课前预习、认真听课、勤于思考、做好笔记、课后复习、独立作业、钻研发展、阶段小结、梳理反思、错题收集等)的指导与落实,让学生能真正地感到学得有法,能从基础、方法、能力等方面得到收获。从而逐步地独立的、自觉地学习。

  学生要学好数学,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摆脱死记硬背的倾向,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索性。

    (一)争取保持学习的良性循环

    学习动机是学习的原因,又是学习的结果。增强学生学习动机的有效方法之一是让学生学懂,学生从成功的学习开始,可以增强和保持强烈的学习动机。同时,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对学生的进步给予及时的鼓励。学习过程中尽量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

    (二)注意将零散的知识形成体系

要学好数学,必须要理解数学的基本结构,而不只是了解一些孤立的、零碎的数学知识.要理解数学的基本结构,不单靠背诵和记忆基本概念、公式、定理。而要在记忆的基础上,搞清数学概念、定理、公式的来胧去脉,以及它们是怎样构成一个严密、和谐的知识体系的。

    六、实验成果

1.教师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升,增强改革意识。

(1)自本课题组成立以来,我们组教师的学习意识和教研意识得到了加强。课题组的成员自觉地进行各种形式的学习,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接受和形成新的教学理念。

(2)通过教改活动,教师们的教学观念得到更新

教师在教学中敢于探索、勇于创新、不断总结。几年来,教师撰写了论文、经验总结、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教学反思等研究成果。

(3)教师的业务水平得到提高

随着课题实验工作的开展,教师们由于经常反思自己及他人的教学行为,都能从理性角度透视各种教学现象并提出相应的改进设想。因而,教师们的教材把握能力、课程资源开发能力以及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均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2.教学质量有所提高

随着课题实践的深入,学生的基础得到巩固与夯实,数学思维、能力得到发展,本届学生在考试中成绩逐步提高。高考中取得较为理想效果和贡献。

3学生的学习兴趣信心有提高,学习方式得到优化,能力得到发展。

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其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为其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开发以及创造力的培养提供了更好的机会和广阔的空间。

    七.问题和思考

     实现优化、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我们长期的追求。为此,我们付出了多年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研究的困惑和问题也是必然存在的

我校是一所农村普通中学,教学实施,师资力量,学生的程度和城区学校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显得问题更为严峻。

1、本课题在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上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在提升教师的教学策略上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从学校整体层面看,师生教学方式改革的力度还不够大,部分课堂教学的创新意识还不够强。尤其对如何调动大面积基础薄弱、厌学情绪严重的学生的积极性和数学学习的兴趣,以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性,仍是值得我们老师深入探讨的问题

2、课题研究为教师专业成长构建了进步和发展的平台,但教师的教学素养、人文素养也始终是制约课题深入实施的瓶颈。如何进一步促进每一位教师更新教学理念,自主地开展日常形式的教学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教师成长机制,从根本意义上促进教师的发展。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改革永恒的主题。我们将继续立足于学校实际,加强自身发展,把握课改的脉搏,进一步推陈出新,为提高教育质量而努力。在此特别感谢市普教室李文旺老师一直对本课题组的支持和指导,感谢我校高中数学教研组同仁的真诚合作。

                                       

                                                 2012年9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