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日志 > 正文

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

  发布者:王棉丽    所属单位:青少年活动中心    发布时间:2021-04-13    浏览数( -) 【举报】

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

    摘要:在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里,除了丰富的物质生活外,丰富的精神追求也显得尤为的重要,可是面对众多的经典艺术我们除了停留在表现上的听与看,要想体会到里面更深的层次那就必须得多多从身后下功夫,来学习这些艺术里包含的内容与情感,这样才能完全的吃透作品里的含义,也同时获得更高层次的艺术享受。因此,学习如何去鉴赏音乐作品,如何提高音乐欣赏水平,如何在教学方面中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都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中学生;音乐欣赏;教学内容;音乐审美

中学音乐教学内容广泛,其中主要涵盖音乐欣赏、歌唱、演奏、创作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六大模块。虽然各模块的教育作用有不同的侧重点,但鉴于“音乐欣赏”在增进学生基本音乐素养方面的重要作用,它在普通高中音乐课程中应首先得到突出和强调。马克思说过:“对于不懂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那么我们可以想到,如果学生缺乏必要的音乐欣赏能力,音乐的美感就不能为学生所接收,音乐本身就会黯然失色,音乐教学就不能最终取得成功。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要全面完成音乐教学任务,不能不重视音乐欣赏这一关键环节。我认为,在音乐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音乐理论知识、音乐基本技能,而且要在培养学生音乐欣赏能力上多下功夫。

   一、当前中学生对音乐欣赏的认识

  (一)中学生对音乐学习的态度

    在我国,应试教育依然是主流,相对于语文、数学、英语、物理等所谓的“主课”来说,音乐课程不是升学必考的科目,没有升学的压力,因此往往也不重视。加上大多数的学生平时很少接触传统音乐,有的连基础的音乐常识都不清楚,而且书本上的音乐知识可能与他们的现实生活存在很大的距离,所以很多学生对音乐欣赏都是抱着一个被动的情绪和态度去学习,甚至有的学生在音乐课复习其他课程、做习题等情况。对于学校来说,大多数老师也认为音乐课程是可有可无的科目,就是因为这种想法和态度更加使得学生对音乐欣赏形成错误的认识和观念。

  (二)流行音乐对中学生音乐欣赏产生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消费和娱乐项目越来越丰富,各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也越来越方便,流行音乐在社会媒体中可以说占据了一个十分重要的地位,无论是在哪里,流行音乐随处可见,而且在学校里,普遍都以流行音乐作为一种潮流,这种氛围对真正的音乐欣赏的理念造成了极大地冲击和影响。当学生们对流行音乐兴致勃发之时,就把我国的传统音乐撇在了一边,孰知正是传统音乐更适合在学习中忙碌的中学生。那笛声的清脆、箫声的深沉、琵琶的铮铮之音,这些都可以给我们以安静、舒适的感觉。听舒缓的传统音乐,可以释放压力,摆脱焦虑和忧郁,让我们变的有耐心,能在学习中得到更好的效果。而流行音乐多以电声乐队的伴奏为主,它的音乐可以说对人的刺激性很大,容易使人情绪激动,时间久了,情绪会暴躁,对事物的思考就欠缺了耐心,会影响人的判断力。多数流行音乐以“爱情”为主题,中学生的年龄恰恰是到了这个对爱情懵懵懂懂的时候,听这些歌会使学生们对爱情这个东西出现错误的理解,在中学时间就对他们所错误理解的爱情爆发出了比学习更高的兴致,追寻那些飘渺的东西,影响了自己的学业。

   二、培养中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学生陶冶情操、提升道德素养

音乐是人类的另一种语言,它以潜移默化的方式作用于人的情感,使人接受艺术所表现的出来的某种精神品质的熏陶渗透,从而使人们达到一定思想境界。中学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重点强调学生在音乐中宣泄消极因素、提高积极因素,从而使自身的情操得到加强、道德素养得到提升。就如不同的音乐欣赏下给人不同的心境一样。深情柔和的音乐如《高山流水》可以使人心平气和;抒情优美的乐曲如《梁山伯与祝英台》,可以缓解神经、让人愉悦;欢快雄壮的乐曲如《拉德斯基进行曲》则可以振奋精神。品味优秀的音乐作品对促进人的身心健康、有助于提高人的审美趣味。反之,去接触那些不好的、不入流的音乐则会使人思想沉沦、人格堕落,容易使人产生消极心理,渐渐失去积极向上的力量。

(二)有助于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提高

    中学音乐教育把“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作为最基本的教育理念,决定了音乐教学应“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在音乐欣赏教学的时候应注重学生审美水平的提高,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态度和高尚的价值观。音乐具有重要的审美功能,被音乐所表现出来的真善美所陶醉,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从而净化心灵,形成一种道德美。在音乐欣赏时,学生感受着音乐艺术的感染力、震撼力,在学生获得审美愉悦,改善审美文化心理结构时,能够拓展艺术欣赏的视野。音乐欣赏教学是以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鉴赏音乐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为目标。在音乐欣赏教学中,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感觉,更是对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以及社会责任感的提高。培养正确的欣赏能力,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增进学生对中国音乐文化的了解,对祖国音乐艺术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民族精神的学习情怀。音乐欣赏学习是中学音乐学习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学生接触音乐、学习音乐最直接的途径。学生对音乐的鉴定和赏析,它是人们通过特定媒介获得对音乐作品的具体感受、体验、鉴赏、和鉴别的精神活动。从收到欣赏,再到鉴赏,是初浅到深层、感性到理性、被动到主动的一个变化过程。这样有利于学生思想的生化,形成更深刻、正确是世界观、人生观。以更好的在教学中将音乐鉴赏课上的更加生动、贴近课程标准的要求。音乐欣赏时享受美好的事物并领略其中的趣味,通过特定媒介获得对艺术作品的具体感受、体验、鉴赏、和鉴别的精神活动。鉴赏既受到作品本事特性的规范,又调动人们的想象力,而这种想象力本身就具有创造的性质。这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反思与评价艺术的能力。

  (三)有助于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首先音乐教育具有其他科目所没有的独特特点,它所有的旋律、节奏、调式等可以丰富人的想象力、促进人的创新力,这些都是别的事物而不可替代的。贝多芬说过:“音乐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音乐比一切智慧、一切哲理都具有更高的启示。”在欣赏音乐的时候,它那优美的旋律、悦耳的和声对人的情感形成强烈的冲击,在感情的体验中,可以激发学生潜在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再者音乐那富有感染力的情感语言,也使学生的情绪充满激情,脑海充满了对音乐情景的幻想,这些都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引起学生诸多的创造灵感。要使学生实现全面发展,音乐欣赏必不可少,它启迪学生大胆的想象和创造,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音乐欣赏中受到教育。一部电视剧里有句台词:“他和我们的头脑想的东西完全不一样,他是用艺术的角度去思考战争的。”从这里能看出,音乐欣赏对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有着一定影响的,使他们从另一个方面思考问题。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当我们从“当局者”的角度转换到“旁观者”时,看事物可能就明朗了许多。这些点都可以看出音乐欣赏对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有着不少的好处。

   三、如何培养中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一) 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因材施教

音乐欣赏需要有一定的音乐知识和文化素养为基础。文化素养高的人更容易理解音乐作品中表达的内涵。但对于一般人来说,要理解音乐内涵就必须加强音乐知识的学习和文化素养的提高,掌握音乐欣赏的一般步骤和方法,还要注意音乐内容的选择。因此,教师要选择一些歌词比较直观、内容容易理解的歌曲。比如《祖国啊!我永远热爱你》,这首歌的歌词语言优美、朴实无华、感情真挚,由衷的表达了对祖国的赞颂和爱恋之情。欣赏这一类作品时,一般不需要做过多的探究,也不需要借助更多的资料。那么对于书本上所设立的国外作品如何解决呢,我认为首先分解乐曲的内容,开始拿出简单易懂的知识与问题给学生,之后从学生的感性方面开始培养、锻炼,先感悟歌曲,理解歌曲表达的内容,再去深入做理性的思考,以这样的步骤及形式逐步提升基础,慢慢的学会音乐鉴赏。所以说,在音乐欣赏教学时要因人而异,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

(二) 运用现代技术,注重视听结合

鲜艳色彩、生动图像,能为学生提供一种声音、文字、图像、动画相互结合而富于变化的学习情景,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教学过程当中去。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听、视等多种途径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如果“听”是引导学生对音乐形象的初步联想,那么“视”就是把这一联想进一步深化到具体形象。音乐离不开听,但又不能仅仅停留在听觉阶段,因为音乐总是在表现并形成一定的意境。如果过分强调音乐是听觉的艺术,专心的听,只会注重音乐艺术本身的个性。教师运用各种辅助手段,多元化的帮助学生消化、吸收音乐,学生就会注重音乐与其他艺术的联系,开阔音乐视野、理解多元文化。教育心理学教认为:如果学习者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就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更准确、更有效的把握学习对象。因此,采用视听等现代技术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更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从而培养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发散性思维。

(三) 帮助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

每个人对音乐的理解都有深有浅,不可能完全相同,因为音乐形象本身不同于视觉形象或文学形象。因此,音乐教师在给学生讲授音乐欣赏时,一定要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各种知识,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因为丰富的联想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有限的,而想象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力的增强、思维的活跃,会大大提高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例如:听一首《命运交响曲》,学生被其雄壮的气质所感染,会联想到贝多芬坐在钢琴前,紧皱眉头,坚强不屈的与命运抗争,绝不屈服的精神;听一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学生会联想到梁山伯与祝英台两人在私塾中相识,会联想到两人一条心对抗衙门的恶势力,会联想到祝英台对梁山伯的思念,会联想到两人双双化蝶,归入自然的场景。这种人们所熟悉的图景,其实正是作品所要塑造的形象。想象的出这些图像,就是联想和想象发挥作用的结果。

(四) 借助优美的教学语言,使教学情感化

语言本身就是美的化身,它具有节奏美、音调美、音律美等特点,而美的语言更是承载着人类的独特的情感。在音乐欣赏教学中也能用美的语言,能生动的再现欣赏内容,描绘出音乐意境,使学生练习切身的生活经验,把他们带入美好的艺术境界。

情感是音乐教学“情感化”、“审美化”的主要标志,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给人的情感一如比其他艺术有力的多,能更直接更有利的进入人的情感世界,情感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最为活跃的心里因素,既是音乐审美感受的动力,又是音乐教育目标之一。教师应牢牢地把握住情感性原则,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使其在情绪的勃发与激动中进入审美的圣经。

音乐审美活动,是从对审美对象的感知开始的,如在《月光曲》中演奏者对月光的描绘,首先是对月光的感知,情由景生,这里的情,是演奏者真挚情感的表露,而作品中的音外之音、景外之所蕴含的丰富内容,学生之友借助想象和理想,才能使感知的内容远远超过“月光”所给予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善于运用一切美的教学手段唤起学生的美感,使他们在轻松、活泼的音乐气氛中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我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以培养创新精神为核心,开动脑筋,研究教学,努力挖掘学生的潜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音乐欣赏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主要途径之一,音乐这门学科是培养学生创新和时间能力的有效载体,对于创造型人才的培养,对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完美人格的形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一定要认真研究音乐欣赏教育的有效途径,创造性地做好音乐育人的工作。

研修日志

最新研修日志

热评研修日志

热门研修日志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