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教学设计

发布者:陈元德     所属单位: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实验中学     发布时间:2016-07-26    浏览数:0

学生对《老王》的误读,起因于是教师对文本的误导,而这一误导则是源于编者对文本的误用,而这些误读、误导、误用则是由一块“白布”引起的“血案”。

很多老师抓住了“愧怍”引导学生分析出“老王”“底层的光芒”,表现出作者对老王的同情。然而,我们认真研读文本后会发现,作为73岁的老人她决不是一个旁观者,“幸运”和“不幸”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不安”和“愧怍”的情感更不是无缘无故就产生的,那块“白布”之下隐藏着作者不可言说的心灵的秘密,她用文学的笔法娓婉地向读者倾诉着内心的“痛”,而这种“痛”是一个知识分子骨子里对平民百姓的看不起,是作者对精神上的自我解剖,更是一种对建立在平等和尊重基础上的真正和谐社会的一种呼唤,实为民族的幸运。

教材编者把这篇文章放在“号角,为你长鸣”这一专题应该比较恰当,因为杨绛先生的反省忏悔确实能给现实社会中的我们以深刻警醒,但把文章放在“底层的光芒”明显是种误读,甚至成了理所应当的“底层”定位“歧视”和二次伤害,让一个百岁老人的血与泪浸透了那“多少尺全新的白布”,这一“血案”在现实社会中一再发生,让人情又何以堪!我们有责任去纠正,因为所谓“底层”就应该会有这种善良的“光芒”吗? 这种“伤害”必须制止,让其不再发生。

附件

  • 《老王》教学设计     下载
评论
发布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