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格再升格

发布者:白坤峰     所属单位: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实验中学     发布时间:2016-08-30    浏览数:0

 

           作文教学第一步:更换学生的语言系统

                            白坤峰

想当初,中国人第一次使用电脑,面对的是繁琐的DOS系统。但简易的word系统很快汹涌而来,颇受欢迎,但笔者在第一时间内反而对原DOS系统情有独钟。学生也是一样,他们对于过去的简单化、程式化的言语有本能的延续性应用。

语言是思想情感的载体,只有接触、学习、使用高端、优美、别致的中文,学生的作文才能真正获得提高与突破。而不少老师一味训练开头的技巧、立意的角度、例子的运用,全是舍本逐末、南辕北辙之举。而作文语言提高了,一切差不多都有了。

例如,学生常常写到“汉语之美”这个话题,但他们所写的句子无非是“古老语言至今闪耀着光芒”“我爱汉语,像爱自己的妈妈一样”“在中国人的智慧结晶中,最美丽动人的,无疑便是那源远流长、璀灿至今的汉语”。稍有亮点者无非是引用一点常见的唐诗宋词以示其美。为了让学生感到惊艳,我用了余光中描写中文的一段话来吓唬他们:“仓颉所造、许慎所解、李白所舒放、杜甫所旋紧、义山所织锦、雪芹所刺绣的中文”。此语一打出,学生就傻了眼。

学生的大脑中,对于“语言”只有历史、作用、意义等方面的词汇,而余光中的语言系统则保留着语言的出处、发展、节奏、风格、代表人物等方面的内容,故后者才能出手不凡。

例如,每次写到“文化保护”的话题,学生也无非写诸如“好可惜”“那也是资源”之类的套话,但是,理科生梁思成先生提到古老的北京城墙,却是用了诗一样语言:“环绕北京的城墙……是一件气魄雄伟、精神壮丽的杰作。……无论是它壮硕的品质,或是它轩昂的外像,或是那样年年历尽风雨甘辛、同北京人民共甘苦的象征意味,总都要引起后人复杂的情感的。”

一方是简单与肤浅的语言,一方是诗意而准确的语言,不同的语言就决定了文章质量的不同。

更换学生的语言系统的唯一办法就是广泛阅读之后寻找到心仪的文段——标准当然是文质兼美的,而不是煽情式的或纯风花雪月式的——然后常读之、熟记之、仿用之、创新之,除此之外,别无他途。而这几个环节,缺一不可。

据本人之教学经验,朱夏妮的诗集《初二七班》对于改换学生的语言思维方式特别有效,不要小看此书,许多高中生对于其中的诗句是一头雾水。我不是说这些高中生呆傻,而是他们的语言系统里,从来没有储备过这样的语言,故无法加工或生产类似的别致语言。《初二七班》这本书,入门易,操作简,见效快。例如,我曾这样训练学生“如何写‘万物平等’这样的环保作文”,学生多答:树是人类的朋友,为小鸟留一片林、照顾流浪猫等等。而小诗人朱夏妮恰恰是用了意想不到的表达方式:“你(小黑羊)的脑袋很臭/可我喜欢/泥巴和羊圈的味道。”“这里(赛里木湖)的水/清洗马蹄/和小孩的手。”有了这样的典型画面,“万物平等”的理念立刻呈现在眼前,我班学生(高中生)的议论一下子有了方面。

同我的学生们一样,早年的我,语言系统也是低劣万分的。我上初高中时,教材落后,语文老师语言系统陈旧,背诵的散文多为《荔枝蜜》《小桔灯》之类,背诵的诗歌多为《回延安》《周恩来你在哪里》之属,故本人的语言系统中全是陈词滥调及政治文艺套路,故本人作文越写越差而无所适从。直到毕业之后接触到余光中、王鼎钧、雨果、屠格涅夫、茨威格之作品,才有所顿悟。执教之后,与学生一起读张炜、龙应台、王开岭、潘旭澜,才稍有所进。

老师更想更换学生的语言系统,他(她)自己的语言系统首先要更换。否则,那就是以自己昏昏而求学生昭昭了。一句话,老师是关键。

附件

  • 升格式笔记1.docx     下载
评论
发布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