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达到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

发布者:陈露     发布时间:2016-07-05     浏览数:0

这加上双引号的“因材施教”是指因数学教材的不同而决定使用或不使用现代化信息教学手段及使用何种教学手段。

网络信息资源是我们学校教学的优势,却也是长期困扰数学教师的一个问题。数学教学中很多是属于阐述算理,分析数量关系的范畴,许多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成为数学老师的羁绊,变成数学课为课件服务,而不是为教学服务,特别是初期较多使用的Powerpoint课件,课堂教学完全被Powerpoint课件的程序牵着鼻子走。教师们普遍感觉到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不好用,既没有一根粉笔头的功效,又不如软黑板的便捷,还因许多Powerpoint课件只相当于软黑板的作用,如写写计算法则,把练习题呈现等,而软黑板还可因时制宜快捷地依课堂情况进行修改,课件却不如其方便。

“英特尔未来教育”中国项目专家组专家黎加厚博士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有这样的解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教师和学生在课程中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来促进教学。

“‘恰当’地应用”按我个人的理解是应根据数学教材的不同而决定使用或不使用现代化信息教学手段及使用何种教学手段,如有关“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就非常适合使用现代化信息教学手段,《新课程标准》对于“空间与图形”的教学是这样叙述的:“……应重视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获得对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直观经验。”结合声、光、电等为一体的多媒体技术恰恰能达到“空间与图形”教学的目的。下面就以具体课例来阐释,在“北师大”版《数学》第八册《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新课的导入环节中我充分应用多媒体的优势设计了一个卡通形式的问题情境:三角形‘大大’‘小小’由于谁的‘内角和’大的问题争得不可开交。这个情境设置发挥了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原因有两点。1、纵观许多教材在学习“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这部分的知识时还没有对“内角”及“内角和”概念进行解释说明的,而在这个情境中运用卡通动画的闪现形式生动、直观地说明了“内角”及“内角和”。2、由“大大”“小小”的争执抛出了本节课探究的主旨,卡通的形式比起真人的提问更具趣味性。

    而在数学练习课中实物投影仪的展示平台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信息技术的支持,它能及时反馈学生的掌握情况,便于实施全班性的错例举证,评价反馈。

可是在探讨算法多样化的计算教学中教师的粉笔便是支持学和教最好的手段,因这样的课堂学生思维具有突发性,创造性,一根粉笔能解放教师的思想,开放学生的思维,随时将课堂学习情况呈现。

但我们不能片面理解“因材施教” 只是依教材单纯地使用单一的某种教学手段,有时也应是多种教学手段并行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