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发布者:李枝立     发布时间:2016-07-24     浏览数:0

       近年来我校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过程中作了很多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教师们在实践中寻找整合点,大胆开展实践活动,真正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的认知工具来促进学科知识学习和能力提高。我们在实践中主要采用以下四种整合形式。 
    1.利用计算机中现有工具进行整合教学。 
    常规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往往要为一节课制作一个课件,课件使用的灵活性不大,而且在实施教学前要作大量的准备工作。其实计算机本身就具有强大的教学功能。我们从1999年起就尝试利用这些功能进行教学实践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例如:低年级利用
智能ABC打字,中年级利用Excel来进行数学数据分析、利用图表工具学习制作统计图表,高年级利用计算器进行数学验算、利用画图工具来学习几何图形的认识等,均是充分挖掘了计算机中现有的工具进行学科教学。这样,既达到了学习、应用技术的目的,又较好地促进了学科知识的学习,同时还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环保中的数学问题》的教学就是其中一个典型案例。以往教学这部分内容往往把重点放在统计图表的认识和绘制上。结果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花了很多时间去画图制表,却对统计图表的意义和如何利用这些图表获得有效信息研究得较少。而后者恰是统计知识教学的主要目标。利用计算机中的图表工具,只要输入相应的数据,计算机在几秒钟之内便自动产生统计图,而且可以根据需要产生不同形式的统计图表。这样可以将更多的时间放在对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推断上,培养学生的分析应用能力。实践表明,学生通过整合教学,既达到了学会看统计图,能根据数据的变化作出适当的分析与推测,并提出自己的建议的数学学科教学目标;又达到了学会用图表工具制作统计图的信息技术教学目标;还培养了良好的环保意识,激发了使用计算机的兴趣。短短40分钟,完成了原来至少要2节课完成的学习任务,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