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一名反思型教师

发布者:周航     发布时间:2016-07-29     浏览数:0


新课程改革以一个全新的教学理念代替了过去陈腐的教学思想,是我们教师从未走过的新领域。它没有现成的经验,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实践、总结,形成符合课改精神而有具有个性的教学。作为一名英语教师,为了尽快走进新课程,我积极地进行了教学反思,认真总结、积累教学中的所得、所思、所感,并把经验、积累转变成鲜活的教学思想,不断拓宽视野。教学中,我从以下三个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

    一、在比较中反思。

    俗话说的好,“不怕不识货,只怕货比货。”的确,比较不失为我们认识世界的好方法。教学中,我们可将同一内容的不同教法进行比较,在比较中不断地加深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形成独特的经验。

    反思使我认识到学生有着奇特的思维和丰富的想象,有着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作为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创新因素,激发学生的灵感,启发学生想象。精心设计切入点,妙引导,巧点拨。不牵制学生思维,让他们用自己的眼光来欣赏这个世界,一定能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个性得以持续发展!

    二、在成功处反思。

成功的教学体现了教师鲜活的教学思想,从不同的角度和深度把握教材,以恰当的方法设计教学。我们可将实践中自己感受深、效果好的细节记录下来,写成教后记、案例评析等,以便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地引用和完善,势必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反思使我发现精心设计的教学策略,跳出传统的教学框架的束缚,运用建构主义理论开放了教学。

1、开放了教学的过程。教学没有指令性,完全有学生凭借学习和经验,独立思考、自主发现。学习兴趣浓厚,思维活跃,讨论热烈。

2、开放了教学的内容。教学不是为了加深对教材的理解,而是以教材为载体,着眼于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同时,又能结合学生的学习灵活地渗透环保教育、控制人口的教育等。

3、开放了教学的形式。教学中,运用了多媒体进行教学,更能刺激学生的注意,保持最佳的求知状态。也化远为近、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地解决了重点和难点。

4、开放了教学的评价。坚持正面引导,不断鼓励学生,呵护学生的学习品质,启迪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思维。教师从不以先知先觉自居,对学生的学习指手画脚。而是与学生共同探讨。同时,让学生参与评价,评价不再是老师的专利,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充分发挥了学习的自主性。

5、开放了学生的思维。答案不求统一,重视思维过程的展示。积极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进行想象,锻炼了思维能力。学生能对课文进行质疑,并阐述自己的见解,提高了学生求异、创新的能力

    三、在失败处反思。

    新课程强调师生互动性,因而影响教学的动态变化因素很多,教师很难把握好每一个细节,教学中总存在疏漏之处。我们应客观地面对这些失败,及时记录,并进行理性思考,寻求问题的根源,使之成为今后教学的教训,并在今后加以弥补,从而减少教学中的失误。

    反思使我懂得教学应是一种对话,对话中既没有无所不知的圣人,也没有完全无知的愚人。师生双方相对平等,在对话中相互尊重,相互学习。

    反思促进了我逐渐成长,使我适应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为追求更远大的理想,我仍将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反思…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