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推进生态教育

发布者:杨文     发布时间:2016-08-30     浏览数:0

生态环保问题是21世纪的核心问题,焦点问题。全球变暖,臭氧空洞,濒危物种灭绝,酸雨与沙漠化,这一切都直接关系着人类当今与未来的生存问题。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必须形成关爱地球,保护环境的共识,人类才能最终拯救自身。然而问题还远远不止这些,精神抑郁,两性对抗,人伦的沦丧,爱的缺乏形成了对人类的又一致命杀手。在这种新形势下,我们的教育何去何从?我有幸一直在中学任教,常常为当前的教育现状感到忧心,虽然力量微薄,但教育事业关系国计民生,直接关系着祖国的未来,所以立志要为教育说几句肺腑之言。正像对环境的破坏与人类幸福感的缺失主要导源于不合理的生存方式,当前的教育问题要从教育理念上去挖掘深层次的原因。个人认为,当前的教育迫切需要引入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生态教育。
  在这里,我想对生态教育中的生态这一概念做一下界定。原先生态这个词的意义主要指的是一种自然的生存状态,应用于环境保护这一领域,侧重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而言。鲁枢元教授在《生态文艺学》中创新性的提出了精神生态这概念,认为除了自然生态以外,人类还面临着精神生态问题,而且精神生态还可能是人类面临的主要问题。当前国家正在致力于构建和谐社会,把自然生态引申到精神生态,更有利于全面把握生态的人文内涵。今天大力提倡生态的意义就在于可以全面促进全社会在以下三个方面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个人身与心之间的和谐。在全社会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有必要在教育系统引进生态教育的理念。这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与传统教育相比,生态教育更能适应当前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要求,更有利于实现教育为四个现代化服务的宏伟目标。生态教育理念与关心人,爱护人以人为本的方针相契合,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体现出全新的人文关怀内涵。
  一、生态教育重在全面,更有利于合理的人才结构的形成
  整个社会需要多种多样的人才,既需要工程师、教授,又需要保洁员和农民。而一直以来,人们根据经济收入与体面程度,人为的形成了一些不正确的人才观念。在多数人的心目中,工程师、教授、公务员等等被看作是社会精英分子,受到人们的普遍尊敬。而农民、保洁员这些体力劳动者由于经济收入低,在人们的心目中地位普遍较底。这种观念反映到教育中,就是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都希望孩子挤独木桥去上大学,做收入高,工作体面的白领一族;学校里衡量教师业绩的主要标准则是班里学生的平均分,有多少学生考取重点中学或名牌大学。这种忽视孩子的个性能力与兴趣,把孩子的未来都定位到一条路上去的做法无疑是不全面的,近年来出现的一些高分问题小孩,如:“考霸张飞等,更加徵显了这种观念模式与教育方式的弊端。生态教育观念适时提出,无疑具有徵弊救偏的作用,它更多地从学生的兴趣,能力以及心智发展出发,而不是一味地抓学生成绩。生态教育强调个人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善于开发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最终培养并形成从高科技新人才到普及应用型人才涵盖全面的合理人才结构。
  二、生态教育重在身心和谐,更有利于孩子的愉快成长
  随着物质经济的飞速发展,人类的物质欲望空前膨胀,打工潮的背后留下的是更多缺乏爱与关怀的留守儿童,城市的快节奏生活让人迷恋又让人焦渴与无奈。一些人疲于奔命的挣钱,精神上却一度陷入迷失,找不到自己的理想家园;一些人对现实生活感到幻灭之后转而到网络的虚幻时空里寻求温情。曾有人预言,“21世纪是精神病的社会,精神的空虚与无望已从社会弥漫到校园,随着近年来校园内自杀、精神抑郁症这类现象的增多,更是现存的教育现状敲响了警钟。教育从关注孩子的身心发展入手,从孩子的生理健康到心理健康入,从根本上减少并杜绝问题孩子的发生率。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