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业标题:培训心得截止时间:2016-07-31
  2. 作业要求:
     

    作业题目:看完本次培训课程内容,请结合自身实际教学,撰写提交一篇培训心得。

    要求:

    1.内容必须是自身真实感受及认识,可结合自身教学案例。切勿抄袭;

    2.字数要求300字以上;

    3.请在截止日期前完成提交,过期将无法提交;

    4.完成此项得分情况详看考核要求作业项。

  3. 发布者:培训管理专员

培训心得

管春华 已推荐!

提交者:闻宝林     所属单位:苏州工业园区第十中学     提交时间:2016-07-21    浏览数:0     

非常高兴能学习关于学生心理诊断与干预方面的课程,这些课程的内容我都非常感兴趣!看了这些课程,我也学到了不少新的知识,感觉在处理学生问题上有了更好的方法!首先感谢这次培训对我的帮助。

培训内容让我懂得无论是普通教师还是班主任都要去无条件的关注学生,用真诚的语气向受教学生传递这样的信息:你的事情是最重要的你是我现在关注的唯一目标这正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同时积极倾听与表达自己的同感,让学生感到老师不是用训导式的说话口吻,而是聆听,是用心去倾听学生讲话来感受学生内心世界,从内心得到他们的认同。在与学生相处这么多年的过程中,自己也的确常会碰到学生有时将郁积已久的精神苦恼向教师倾诉,这其实是对自己多么大的信任啊!体会、包容和相互尊重能教学学生怎么做人,这才是我们作为教育者发自内心的呼唤和共鸣。

以前我在任教时有这样一个事情。班上有一个男孩叫邵德彪,个子很小,但脾气很倔,火气比较大。这个学生一次为了一件很小的事情和另一位高个子男生发生冲突,最后两个人因为打架都被叫到了办公室,接受了教育批评,回来时刚好我要去上课,他的情绪非常低落,导致我来上课时,他的精神状态很差。我当时对事情也有所了解,为了活跃一下气氛,我故意停顿思考了一下,然后开始提问。让他来回答问题:“邵德彪同学,请你谈谈:假如你成了亿万富翁,可不可以用你的宝马跑车带我去兜风呢?”原本以为,他会给我个顺水人情的,然后我再鼓励一下,从而适当缓解课堂上他的不良情绪和压抑气氛,不想却出现了意外。邵德彪同学一边从座位上漫不经心地站起来,一边响亮地回答:“不会。”而且还向我眨眨眼。其他学生开始发笑,都转过头来看着他,接着再回过头眼巴巴地看着我。这完全是出乎我意料的一个回答。我努力尝试不要生气,继续问道:“不愿意带老师,那会不会带同学呢?”我也尽量让自己平静了下来。他答道:“有的会,有的不会!”说着看了前排发生争执的同学。这时候,其他同学开始哈哈大笑,继而窃窃私语,课堂一下骚动起来。一些同学开始用期待的眼光看着我。我一边示意邵德彪同学坐下,一边用眼睛环视全班,让他们安静下来。学生安静下来的时候,我说了这么一番话:“首先,邵德彪同学心里怎么想的就怎么说,充分体现了他为人诚实,这非常值得表扬,因为诚实信用是我们最为宝贵的为人品质之一。所以,老师相信邵德彪同学,在接下来的几年或十几年里,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成为开宝马的亿万富翁的。其次,他的回答,告诉我,我现在肯定做得很不够,因而,他暂时还不能够接受我,但我肯定会努力做到让大家满意为止。而有些同学也和我一样,需要做得更好一些。”说到这里我有意停顿了一下,让目光在两位发生争执的学生身上停留片刻,接着面对全班同学,微笑地结尾:“难道你想失去一个将来有可能成为亿万富翁的同学朋友么?”学生停顿了一下,接着是响亮的掌声。课堂就此步入正轨,学生开始兴致盎然地听我讲解,课堂知识的教学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课后邵德彪同学专门向我道歉,表示完全是因为课前被批评了,心情不好导致的随意行为。同时也表示,以后一定会认真学习,学会为人处事,与同学和睦相处,还认真地说,以后一定送辆宝马跑车给我。我听了后笑笑,虽然我也明白他可能以后也会犯些小错误,当然不太可能会真的成为亿万富翁(也说不准,但至少我觉得他内心深处应该多了一些更宝贵的东西。这次事件的,我应该是成功的。可同时也给我带来了很多的思考:如何更多的去关注学生的心理,处理课堂和课外的一些突发事件。

通过这件事情,我觉得培训中的内容说的很对,除了主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外,我们也要多提问题,少加评论;多做启发,少做说教;多鼓励对方独立思考,少讲个人主观意见;多做思想沟通,少做逻辑分析;多谈开放式建议,少做封闭式结论。把以上四种基本技巧归结起来,就是人本主义的辅导技巧,即以来访者为中的辅导技巧。当然学生犯错时自己一定要能尽量控制自己,不轻易否定对方、更不能贬低对方,而是要开启对方、激励对方。不能态度生硬、强词夺理、强加于人,而是要态度诚恳、言之由衷、循循善诱。充分尊重学生,照顾学生的自尊,为学生开一朵内心世界的花。

总之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教育态度观,运用心理学多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同时加强和提高自身的修养。增强自己的临场应变,和谐协调能力,驾驭课堂之上,把握课堂之外的学生生活。化意外为精彩,从而在不断变化的教育生涯中挥洒自如。

有理有据,学以致用

附件

  • 学生心理诊断与干预心得.doc     下载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