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业标题:培训心得截止时间:2016-07-31
  2. 作业要求:
     

    作业题目:看完本次培训课程内容,请结合自身实际教学,撰写提交一篇培训心得。

    要求:

    1.内容必须是自身真实感受及认识,可结合自身教学案例。切勿抄袭;

    2.字数要求300字以上;

    3.请在截止日期前完成提交,过期将无法提交;

    4.完成此项得分情况详看考核要求作业项。

  3. 发布者:培训管理专员

培训心得

提交者:戴克     所属单位:苏州工业园区方洲小学     提交时间:2016-07-28    浏览数:0     

用信息技术服务信息技术课堂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学习实践反思

暑期参加了园区教师教育网有关“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在线学习班的学习,受益很深,本人一直致力于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实践研究,结合信息技术课谈谈我的学习实践感受。

实现整合,需要技术支撑,本文通过“方洲乐园”系统讲述我的应用与实践。

一、完善局域网功能,提高访问效率。

论世界上最稳定的网络,就应该属局域网,比局域网更稳定,那就是单机了。我们日常的信息技术课程中,效率的下降甚至失败,网络故障占的比例较多,那么如何把最稳定的东西做扎实呢?

1.学生机。一些常用的文档图片、动画、视频文件分门别类存放在受保护的分区,或其它分区。受保护的分区稳定性最好,不会丢失文件,但更新慢,一学期更新一次。其它分区存放的文件易丢失,但更新快,每堂课更新一次,一般存放临时素材文件。

2.学校服务器。学校服务器提供共享文件夹,存放最新的资料,并把教师机作为web动态页资源服务器。它的优势在于可存放较多的文件,同时更新比学生机来得方便,而且局域网上访问比学校主页上访问快多了,还减轻了学校的带宽负担,又不受外界因素影响,稳定性好。

3..net文件共享系统。通过校园服务器,学生分帐号上传,其功能可以把自已的文件设置为“共享”、“只读”、“写入”等权限。这样每次课下来的学习成果能够及时保存,不被其它班级学生弄丢。

上述的设置,在某种程度上是提高了课堂的灵活性、稳定性,一旦互联网或局域网络出现故障时,也能把课进行下去,保证了学生课堂的稳定学习。

 

 

二、增强网络交互,实现课内外同步学习

1.校园服务器上建图文上传系统。可以上传文件、格式文本、图片等,可把学生的部分当堂作业用web方式上传到教师机,可以存储一些课上学生的学习情况或成果。

(1)上传的图片,学生常用制式为bmp文件,文件较大不易管理,这里使用jpeg组件进行在线压缩处理,包括改变文件格式,压缩比,图像尺寸,生成缩略图等都可以控制。

(2)对上传的各种信息进行自动分类归总,按查询条件生成各种直观列表。

2.应用该系统,可以对上传的作品信息分类归总和多条件查询,科学化地管理学生学习过程,促进互动学习。

(1)可根据所呈现的缩略图快速判断作品的优劣;可根据文件的大小初步判断这个学生的作品是否符合要求,是否有抄袭;通过上传的时间,发现学生完成速度的快慢;还有IP地址,点击次数,等数据进行判断该学生完成的综合情况。

(2)对于某个学生的某个作业出现严重问题时,教师只要通过条件查询该学生在该学科所有作品、学习过程的电子档案资料,就比较容易发现问题,实现“对症下药”。期中或期末,对每个学生作业、作品数量进行统计,就可以大致了解班内学生的学习情况的差异。

(3)这个系统也是学生作品的一个展示平台,通过作品交互式简评程序层级的运用学生可以实现当场交流和反馈,甚至评定星级。强大的课内外网络交互平台,有利于促进学生在任务驱动模式下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把服务器连到互联网,从而扩展课堂至机房外的学生家中,学生可以在家里继续完成学习任务,进行作业的提交,知识与技能的交流。

(4)可以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实践证明,家长对学生学习电脑的热情与几年前相比明显下降,刚开始是新鲜,新技术,后来就有认为,学生用电脑就是玩游戏,所以我们要把真实的课堂告诉家长,我们课堂在学些什么,培养什么的样的人才。教师只要通过家校路路通,把课程的网址定期发送给家长就行了,家长打开网址不仅可能看到自己子女的作品,还可以看到同班同学的作品,还可以进行点评,那种感觉是很微妙的。一旦家长对该学科感兴趣后,对学生的影响可想而知。实践证明,上学期通过该项目的实践后,本学期报名参加信息技术兴趣小组的人数明显增加。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