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业标题:培训心得截止时间:2016-07-31
  2. 作业要求:
     

    作业题目:看完本次培训课程内容,请结合自身实际教学,撰写提交一篇培训心得。

    要求:

    1.内容必须是自身真实感受及认识,可结合自身教学案例。切勿抄袭;

    2.字数要求300字以上;

    3.请在截止日期前完成提交,过期将无法提交;

    4.完成此项得分情况详看考核要求作业项。

  3. 发布者:培训管理专员

培训心得

提交者:夏菲菲     所属单位:苏州工业园区第二实验小学     提交时间:2016-07-30    浏览数:3     

信息技术在美术课堂上的运用

时代在进步,技术在发展,而教育也在不断地变革。过去,黑板是教师的标配,而如今在交互白板、学生平板、网络等支持下,让教学更加丰富和生动。比如视频中,学生探究桥梁的建造时通过在线交流互动、3D打印等技术,更好地认知构造承重问题。另外,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原则、在课程导入等环节的应用等知识,让我拓展了对信息技术的认知,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更加感兴趣。

过去的美术课,老师画学生画,学生的作品缺乏创造性。如今会在观察、探究、合作中,掌握相关美术知识、创作方法等。有时教学环节光靠讲,无法很好地实现教学目的,需要借助适当的信息技术。

美术新课程标准从美术学习方式出发,划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大学习领域。不同的学习领域呈现不同的学习特点,巧妙地融入信息技术让课堂更精彩。

1造型·表现领域

这一领域体验造型的乐趣,强调自由表现和大胆创造。每一课内容涉及到不同的美术媒材、技巧和制作过程,这些新技法的充分掌握是顺利进行创作实践的前提和保障。比如版画技法、中国画技法、泥塑技法。技法的掌握,单凭语言阐述是空洞的,不便于学生理解。专门针对课程内容,录制相关微课,解析创作材料和制作步骤等,促使学生对新技法有一个清晰而直观的认识。

2设计·应用领域

运用绘画工具、手工材料、废旧材料等,围绕主题进行设计与制作。
要让学生能设计出具有创意的作品,就需要启发、开拓学生的思维。所以,在教学中,不但要通过多媒体课件呈现大量有创意的图片来开拓视野,而且可以提供大量创作资源,让学生在电子白板或平板电脑上进行设计操作,激发、拓展学生的创作思路。

3欣赏·评述领域

通过欣赏与评述、分析与研究、讨论与解释、体验与评价等系列活动,从不同层面深入了解优秀的艺术作品,去体会作品内在的含义,提升审美能力。

比如《画家凡·高》这一课,重点是认识凡·高,欣赏作品了解其绘画风格。传统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时间有限,学生所能够接受到的相关知识量也有限,况且学生的认知程度有差异。而网络上的资源极为丰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和兴趣,收集、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进行交流与分享,从而拓展知识面。

另外,欣赏作品需要关注细节,所以可以搜索高清作品图片,利用powerpoint、普罗米修斯、StarC等软件中的放大功能,促进学生的观察。

4综合·探索领域

通过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创造以及综合解决问题,发展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命之源——水》这一课,教学重点是设计制作节水主题的宣传小报,创作涉及到节水知识和版面设计。观看水资源匮乏的相关视频,激发学生对水资源的关注度。通过网络,自主搜索水资源现状、节水窍门、节水口号等。

而这些学习领域中学生的作品,可以通过师生电脑的交互平台进行拍照、上传,可以让全部作品更直观地呈现在全班面前。既然有作品呈现了,就开展作品评价,运用到StarC投票功能。
信息技术丰富,固然很好,但在教学中不能为了用技术而加上信息技术,要结合教学环节的需要,选择恰当信息技术,让技术服务于教学。

附件

  • 信息技术在美术课堂上的运用(夏菲菲).doc     下载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