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业标题:培训心得截止时间:2016-07-31
  2. 作业要求:
     

    作业题目:看完本次培训课程内容,请结合自身实际教学,撰写提交一篇培训心得。

    要求:

    1.内容必须是自身真实感受及认识,可结合自身教学案例。切勿抄袭;

    2.字数要求300字以上;

    3.请在截止日期前完成提交,过期将无法提交;

    4.完成此项得分情况详看考核要求作业项。

  3. 发布者:培训管理专员

培训心得

提交者:朱燕丽     所属单位:苏州工业园区新城花园小学附属幼儿园     提交时间:2016-07-29    浏览数:0     

 

                                                及时发现自己教育活动中的遗憾,借助自身的教育行为进行反思

作为教师,我们每天都和孩子在一起,每天都在实践着具体丰富的、生动的教育活动,有很多的教育感受和经验。如果因为我们的无心,让这些经验就这样白白流失,确实可惜。而如果我们抓住了、并深究它,那么这些经验和感受将变成我们自己的东西。吻斯纳 (C·L·Posner1989)曾提出一个教师成长的简要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并指出没有反思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的发展将大受限制。这就要求我们学会反思,学会审视自己的教育实践。不断地回顾自己的教学经历,才能准确地发现问题、客观地评价问题、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具体的说教师要借助幼儿在活动中的反映来分析、判断自身所确定的教育目标、选择的教育内容、采用的组织形式、投放的材料以及在教育过程中的具体指导策略是否适宜,并思考为什么适宜(不适宜)批判性的思考,并学会通过表面现象分析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并提出改进的策略。

案例:在一次美术活动中,我用目测定点连线的方法教小朋友画三角形的树,我先让小朋友在纸的正上方画一个点,再在纸的下方左右两侧各画一个点,然后把这三个点连起来围成一个三角形的树冠,最后添画上树干。在绘画过程中我发现小朋友虽然都能画出三角形的小树,但画的树总是东倒西歪的,缺乏对称感,当时我觉得很疑惑。活动结束后,我就不断地寻找问题的所在,结果发现是我自己高估了小班孩子的水平,小班孩子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特点,他们的目测能力很弱,不可能象成人一样以目代尺,他们需要直观而具体的对照物。于是,我修改了我的教学方法,并再次让孩子们绘画,在教学中我先让孩子们把纸上下左右各对折一次,找到中心线,然后让孩子以中心线为参照物定点连线……。有了具体的要求,孩子们的小树笔直而对称,大家为此而欢呼,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这是换位思考所取得的成功,如果我没有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遗憾”,没有进行思考寻找问题的所在,就不会有第二次的教学活动,孩子们就不能掌握正确的绘画方法,我也就不会有所提高。

寻找教育中的遗憾、反思教育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对自身教育行为及其效果的分析与思考过程,具体而言,也就是教师借助于幼儿在活动中的反应来分析、判断自身所确定的教育目标、选择的教育内容、采用的组织形式、投放的材料以及在教育过程中的具体指导策略等是否适宜,并思考为什么适宜(或不适宜)。这个“为什么”是反思实践的关键所在。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