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陆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论坛研讨

一则笑话背后的反思?

发布者:格桑曲珍     发布时间:2016-09-07 浏览数( 34) 【举报】

时下在我们的小学校园里流行着这样一则笑话:说两个孩子打架,被老师罚写一百遍自己的名字。其中一个孩子很快写完被放走了,另一个孩子写了好长时间还没有写完。老师批评他写得太慢,这孩子憋了一会儿,终于大着胆子对老师说:“老师,这不公平,他的名字叫于一,而我的名字叫阿布杜拉·库依艾兹·乌力特利古拉赫。”在开心一笑之后,引发了我诸多的思考。
二十一世纪的中小学校园,独生子女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孩子从出生之日起就享受着前所未有的百般呵护,因而被宠坏了。他们不会理解,不知谦让,不能协作。唯我独尊的自私和养尊处优的娇气,导致他们与同学之间常有矛盾冲突。但很多“恨铁不成钢”的教师常常用“以恶制恶、以牙还牙”的错误方法去惩罚孩子。看看禅家的故事,也许会给我们一些启示。
故事是这样说的:一天夜晚,老禅师发现围墙角放着一把椅子,聪明的他知道有小和尚翻墙外出。对此违纪行为,宽容的老禅师没有大动干戈,他只是轻轻移开椅子,悄悄地蹲在那儿等小和尚回来。夜深人静,小和尚翻墙入院,他的双脚踏在了老禅师的肩上,惊慌失措的小和尚以为一定会被师傅严罚。但老禅师面对忐忑不安的徒弟只淡淡地说了一句:“夜深天寒,赶快回去添加衣裳,当心着凉!”奇怪的是,从此以后小和尚再也没有翻墙外出过。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面对孩子的缺点、错误和陋习,为人师者应该多一点宽容、关爱和理解,少一些斥责与惩罚。简单粗暴的方式虽然痛快,但这种教育方式能让学生心悦诚服吗?孩子努力坚持写一百遍自己的名字,以后就能做到不打架了吗?哲学家弗洛姆说:人可以使自己适应奴役,但他是靠降低他的智力因素和道德素质来适应的;人自身能适应充满不信任和敌意的文化,但他对这种适应的反应是变得软弱和缺乏独创性。儿童当然也能适应暴力惩罚,但这种惩罚中含有的奴役、敌意、压抑,会全面地破坏儿童人格和意志的完整与健康。倘若惩罚不能让学生心悦诚服,那惩罚将会变成增加师生矛盾的筹码。
爱心只能用爱心来培养,人格只能用人格来塑造。学生犯了错误,我们应该了解其犯错误后的心理,若想让学生真正知错就改,就得给学生一个认识过程,教师必须学会宽容,宽容会使教师耐心地等待、细致地分析、认真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教育的艺术和技巧就在这样的时候体现出来。宽容的教师雍容大度、和蔼可亲;宽容的教师将教书育人视为一生的追求、人生的乐事,从而进入教师“润物细无声”的至高境界。
诚然,没有责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不负责任的教育。但惩罚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攻人之恶勿太严,当思其堪受;授人以善勿太高,要使其可从。”随心所欲的惩罚只能把学生推向另一个极端。老师,当你忍无可忍需要教育不听话的孩子时,请你推己及人,三思而行,别图一时之快让纯洁的师生关系蒙上阴影,因而失去了教育机会。
教育无小事,老师是学生的人生导师,是学生健康成长中的“重要他人”。我们的一言一行构筑着学生成长的背景,我们的关怀、希望指引着他们的前进方向。让我们每一位教师在看似“平常”的处事中,赋予更多的尊重、善良、宽容、关怀的因子,使学生能够在充满人文爱意的气息中健康成长。

论坛研讨

最新论坛研讨

置顶论坛研讨

精华论坛研讨

热门论坛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