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资源分享 > 正文

【教学资源】高三化工流程知识点

  发布者:牛宇    所属单位:古交市    发布时间:2021-05-08    浏览数( -) 【举报】

规律:主线主产品、分支副产品、回头为循环。


核心考点:物质的分离操作、除杂试剂的选择、生产条件的控制。


1. 流程的呈现主要有以物质转化为主线,以操作过程为主线,甚至有时候会以设备为主线。


2. 这类题常围绕以下几个知识点进行设问:


⑴ 反应速率与平衡理论的运用


反应物颗粒大小:反应速率、原料的利用率等


温度:反应速率、物质的稳定性、物质的结晶等


⑵ 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⑶ 利用控制pH分离除杂;


⑷ 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


⑸ 实验基本操作:除杂、分离、检验、洗涤、干燥等;


⑹ 流程中的物质转化和循环,资源的回收和利用;


⑺ 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评价。


一、原料处理的方法和作用


对原料进行预处理的常用方法及其作用:


1. 粉碎、研磨:减小固体的颗粒度,增大固体与液体或气体间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2. 水浸:与水接触反应或溶解。


3. 酸浸:通常用酸溶,如用硫酸、盐酸、浓硫酸等,与酸接触反应或溶解,使可溶性金属离子进入溶液,不溶物通过过滤除去。近年来,在高考题出现了“浸出”操作。在化工生产题中,矿物原料“浸出”的任务是选择适当的溶剂,使矿物原料中的有用组分或有害杂质选择性地溶解,使其转入溶液中,达到有用组分与有害杂质或与脉石组分相分离的目的。


4. 浸出率:固体溶解后,离子在溶液中含量的多少(更多转化)。


5. 灼烧:除去可燃性杂质或使原料初步转化,如从海带中提取碘时的灼烧就是为了除去可燃性杂质,将有机碘转化为碘盐。


6. 灼烧、焙烧、煅烧:改变结构和组成,使一些物质能溶解;并使一些杂质在高温下氧化、分解,如煅烧高岭土和石灰石。


二、掌握核心化学反应


1. 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化工生产将原料转变成产品的过程,也是物质经历相互转化的过程。理解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就要用到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相关知识。一般围绕铁、铜、铝、镁、氯、硫、磷、硅等元素的单质或化合物的工业制备来进行命题,需要掌握这些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


2. 还要掌握有关化工生产的知识,熟悉的有纯碱工业、氨工业、硅单质的制备、氯碱工业、海水中提取镁、海水中提取溴等;


3. 化学反应原理:化工生产中把原料转变成产品的过程就是化学反应的过程,从化学反应原理的角度选择原料、控制条件和选择设备等,是化工生产的基本思路。化学反应原理的相关知识包括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电化学、化学热力学等,做到能综合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化工生产中化学反应的情况。


① 调节溶液的pH值:使某些离子转变为沉淀而达到分离的目的,抑制某些离子的水解,防止某些离子的氧化等。在题目中常以表格形式给出信息。


例如:已知下列物质开始沉淀和沉淀完全时的pH如下表所示




若要除去Mn2+溶液中含有的Fe2+,应该怎样做?


提示:先用氧化剂把Fe2+氧化为Fe3+,再调溶液的pH到3.7。


调节pH所需的物质一般应满足两点:


能与H+反应,使溶液pH值增大;不引入新杂质。例如:若要除去Cu2+溶液中混有的Fe3+,可加入CuO、Cu(OH)2、Cu2(OH)2CO3等物质来调节溶液的pH值。


调节溶液的pH:“酸作用还可以除去氧化物(膜);“碱作用”还可以除去油污、除去铝片氧化物、溶解铝、二氧化硅。


②控制体系的温度


a.控制低温:防止物质的分解,如NaHCO3、NH4HCO3、H2O2、HNO3(浓)等;防止物质的挥发,如盐酸、醋酸等;抑制物质的水解,如冰水洗涤,以防止洗涤过程中的溶解损耗;增大气体反应物的溶解度,使其被充分吸收;


b.采取加热:加速某固体的溶解,加快反应速率;减少气体生成物的溶解并使其逸出;使平衡向需要的方向移动;趁热过滤,防止某物质降温时因析出而损耗或带入新的杂质;


c.控制范围:确保催化剂的催化效果,兼顾速率和转化率,追求更好的经济效益,防止副反应发生等。


三、明确反应原理


注意每一步在什么条件下,发生了什么反应,生成了什么物质,这些物质分别到哪里去了。如转化成了沉淀还是气体或生成了其他物质。


四、物质分离或提纯的方法


化工生产过程中分离提纯、除杂等环节,与高中化学基本实验的原理紧密联系,包括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烘干,或蒸馏、萃取、分液等基本实验操作及原理,并要熟悉所用到的相关仪器。


1. 蒸发、反应时的气体氛围抑制水解:如从溶液中析出FeCl3、AlCl3、MgCl2等溶质时,应在HCl的


气流中加热,以防其水解。


⑴ 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如除去KNO3中的少量NaCl。


⑵ 蒸发结晶、趁热过滤:如除去NaCl中的少量KNO3。


2. 溶解法:利用特殊溶剂把杂质溶解而除去,如Fe(Al)可用过量的NaOH溶液而除去Al,CO2(HCl、H2O)先通过饱和食盐水,再通过浓H2SO4。


3. 沉淀法:a.加合适的沉淀剂(要使杂质离子充分沉淀,加入的沉淀剂必须过量,且在后续步骤中容易除去);b.调节溶液的酸碱性。


4. 洗涤法:a.水洗;b.冰水洗;c.有机溶剂洗。其目的是:洗去目标物表面的杂质离子;减少目标物的溶解损耗或增大有机杂质的溶解量;防止目标物形成结晶水合物;使晶体快速干燥。


五、可循环物质的判断和流程评价


(一)可循环物质的判断


1. 流程图中回头箭头的物质。


2. 生产流程中后面新生成或新分离的物质(不要忽视结晶后的母液),可能是前面某一步反应的相关物质。


(二)对整个工艺流程从下列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1.体现绿色化学思想(使用无毒无害原料,采用原子利用率高的制备路线,原料的循环利用,副产物综合利用,节能,等)。


2. 高效节能方面(原料廉价,工艺简单,产品的纯度高,能耗低等)。


3. 生成物或副产物的污染。


资源分享

最新资源分享

热评资源分享

热门资源分享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