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校本研修成果 > 正文

作业标题:【必完成】校本研修成果 作业周期 : 2021-06-03 2021-07-31

发布范围:全员

作业要求:

导言: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位老师,他站上讲台,潇洒转身,粉笔划过黑板,一副作品便悄然呈现。

这作品,便是“板书”!

信息时代,我们看过太多的ppt,却永远无法替代老师们的“板书”。

“板书”中蕴含着每位老师的故事、涵养、知识和专业水平,透露出每位老师不同的审美、性格和对学生的殷切嘱托。

它独一无二、无可替代,却又转瞬即逝、只留下一抹白痕。

“板书”作为老师们的“作品”应当让更多的人看到,应当从幕后走向台前。

网络平台属于各位老师,让我们结合网络学习的心得,改进完善我们的“板书”,展示出自己的“板书”,分享我们关于“板书”的故事和心得,让我们将用粉笔挥洒出的时光定格下来,流传下去!

作业内容: (任选一项或几项提交)

结合网络学习和校本实践活动,提交一份您最得意的“板书”作品,上传至平台。  

1. 您最喜欢的自己的课堂板书照片,作为附件上传(不少于2张)

2. 按照板书原貌,手写拍照,作为附件上传(不少于2张)

3. 您关于“板书”的故事或感悟心得(不少于500字)

作业要求:

1.结合培训课程中所学的有效教学相关内容进行打磨;

2.结合本校本班具体情况和教师实际教学工作进行打磨。

3.如果能简单介绍一下您这份“板书”的使用背景(学生、教学环境、学校情况等),将更好地展示您的特色。

4.作品需为原创,禁止抄袭,网络复制粘贴。


发布者:项目管理员

【必完成】校本研修成果

提交者:学员张曼    所属单位:张店乡东谢小学    提交时间: 2021-07-23 11:29:48    浏览数( 0 ) 【举报】

14*  在柏林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对战争的控诉。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3.品味关键语句,理解作者蕴含的情感。

4.领悟这篇小说铺垫的重要性以及结尾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重点

品味文本中的词句,理解作者蕴含其中的感情。

难点

领悟这篇小说蓄势和铺垫的重要性以及结尾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学前准备

1.预习提纲

(1)收集第二次世界大战资料及图片,了解战争的危害。

(2)了解作者奥莱尔及她的相关作品。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话题

1.(展示战争图片)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中国还是外国,战争是人民生活中最残酷的事。我们看过许多有关战争的新闻、影视作品,这些新闻、影视作品都表现了战争的残酷和给人民生活带来的苦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战争的微型小说——《在柏林》。

课件出示图片:

2.老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板书:14在柏林)

3.介绍作者。

(1)学生先说说自己了解的作者情况。

(2)出示作者介绍,指名学生读一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准、读通课文。

2.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1)出示词语:“举动 神志不清 指手画脚 不假思索 咔嚓咔嚓”指名读、男女生读、齐读。

(2)课件出示句子

①指名学生读第一句,注意纠正读音及短句。

②引导学生理解“后备役”:为战时储备训练有素的后备兵。

③指名学生读第二句,注意带点字的读音。

④结合上下文说说带点字的意思。

⑤齐读这两句话。

3.快速默读课文,试着用一两句话概括故事情节。

生:一个在战争中失去三个儿子的老兵,在重返战场之前,将他神志不清的妻子送往疯人院。在车厢里,老妇人奇怪的举动引起了两个小姑娘的嘲笑。老兵道出原因后,车厢里一片寂静。

三、深入文本,层层剖析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思考故事发生的地点及场景。

2.指名学生回答,并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句子。

3.快速默读第1自然段,用“______”画出描写老妇人的句子,思考这是一位什么样的老妇人。

(1)学生快速默读,画出句子。

(2)学生交流,读句子。

(3)交流。这是一位什么样的老妇人,你从哪里看出她的反常?

(板书:虚弱多病)

4.车厢里的人们是怎样的反应?

5.两个小姑娘可能在想什么?老头可能在想什么?指名发言。

(二)学习课文第2、3自然段。

1.指名读第2、3自然段。思考:当神志不清的老妇人又一次重复数数时,两个小姑娘又再次傻笑起来,说明了什么?

(板书:神志不清 傻笑)

2.让我们回到课文中,找出老兵说的话,把它画出来。

3.请同学们自己用心读读这几句话,说说从这些句子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4.老兵所说的“走之前,我总得把他们的母亲送进疯人院啊”,“他们的母亲”改成“她”,好不好?

5.融入自己的感受,再读第3自然段,感受战争带来的苦难。

(三)学习第4自然段。

1.指名读第4自然段。想一想:车厢里为什么一片寂静?

2.指名回答。(板书:真相)

3.比较第1自然段最后一句“一个老头狠狠扫了她们一眼,随即车厢里平静了”和全文最后一句“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这两个“静”在内涵上有什么区别?

4.小结:从老妇人的遭遇中我们看到很多人因战争失去亲人、失去家园,这种痛苦引起了列车上所有人的共鸣,也提醒着人们不要忘记战争带来的苦难。

四、再读课题,深化主题

1.文章叙述的是一列驶出柏林的列车上的事,而课文的题目取为《在柏林》,有何深意呢?

2.学生根据自己收集到的相关资料,说说自己的理解。

3.总结:本文短小精悍,在人物对话上,文中唯一的对话是谜底,它一语中的地道破了事实的真相。这句话就像一块从陡峭的山崖上突然降落的巨石,在惊叹之余将人们拉到对战争的深刻反思之中,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憎恶,对普通民众的深切同情。

五、导读回顾,感悟技法

1.指名读导读,提出导读问题:这篇小说是怎样表现战争灾难这一主题的?

2.同学们围绕这一主题自主批注,同桌交流批注。

3.学生反馈,教师引导

六、布置作业

课件出示:

以战争为主题,根据你读过的诗词或看过的电影、小说等,写一篇小小的读(观)后感。


板书设计


         老妇人        身体虚弱  多病  神志不清

在柏林   两个小姑娘    指手画脚   嗤笑                静

         老兵          说出真相       


老师评语:
批阅者:工作坊坊主 王鹏翔
批阅时间:2021-07-25 17:45:23

校本研修成果

最新校本研修成果

推荐校本研修成果

热门校本研修成果

热评校本研修成果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