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培训总结 > 正文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案例反思

  发布者: 邢增祥    所属单位:乐东县联合中学    发布时间:2021-11-09    浏览数( -) 【举报】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案例反思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技能远程培训总结

聆听北京教育学院讲师孙章华的讲座《新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了解进入教育教学领域的新技术大多基于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是信息技术的核心。如,一、传感器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得到应用:1.用声传感器学习声音的特性;2用传感器让学生感受力的大小;3.用温度传感器学习“熔化与凝固”;
二、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又聆听了三位专家的讲座《初中物理“运动与声音”教学探讨》,了解新技术涌入教育领域

的趋势不可阻挡,要积极适应和探索如何提高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效果,充分挖掘和发挥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巨大潜能。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恰当使用新技术?

    通过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教学,发现不足之处,反思如下:

1.引课时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播放美妙的音乐让学生倾听美妙的音乐,把学生引入声的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课堂中,重视利用身边的物品进行实验,拉近了物理与生活的距离,消除科学的神秘感,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自觉地利用身边简单器材进行小发明、小创作。

3.本案例设计了多种教学形式,有教师演示实验:真空罩中的手机真空罩实验不好操作,可利用仿真实验来代替;又可利用多媒体播放让学生观看视频(美妙的音乐、山崖处的回声),引导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去体会观察、记录、描述、分析的学习经历。

在教学中采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通过分组实验解决问题;采用大量的日常生活事例及小实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最后介绍的回音壁和三音石,可利用计算机下载播放回音壁和三音石”体验视频,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在声学上的成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基于信息技术的应用,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声现象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我修改如下:

第四章 声现象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修改稿)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通过“真空罩中的闹钟”实验及气体、液体、固体传声的实验或例子,观察、讨论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3.知道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转播得快。

4.知道人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声音的产生和声音的传播。

教学难点: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三、教法

演示实验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提琴钢尺泡沫小颗粒真空罩“土电话”等。 

、教学过程

1.教学引入

播放音乐和视频《荷塘月色》,把声音关掉,再看一遍视频。

通过两次对比,前面幽美的画面、动听的音乐使大家仿佛身临其境,后面只有画面没有音乐,说明声音的重要性,再进一步引到生活中充满各式各样的声音(流水声、雷声、汽车鸣笛声、手机铃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使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为什么有大小”“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等,确定本节课的主题——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2.“知识点”教学

●声音的产生

实验1:取一把小提琴,拨动琴弦会发出声音,观察到琴弦在振动,用手按住正在振动的琴弦使其静止,观察是否发出声音。

提出问题:

1)你能听到什么?此时琴弦处于什么状态?

2)当手按住琴弦使其静止时,还能听到声音吗?

学生通过观察得出:琴弦振动时,发出声音,停止振动时,发声停止。

实验2用一只手将一把钢尺压在桌面上,使钢尺的一部分伸出桌面,另一只手拨动伸出的部分,钢尺振动并发出声音。当钢尺停止振动时还有声音吗?

学生通过观察发现:钢尺振动发声,停止振动时停止发声。

实验3学生朗诵一句话,同时手摸喉头,体会手有什么感觉,停止说话时手还会振动吗?

实验4将泡沫小颗粒放上鼓面,敲鼓时泡沫小颗粒跳动,思考它们为什么会跳动?什么情况下会跳动?停止跳动时还有声音吗?

虽然不能直接看出鼓面在振动,但是可以通过泡沫小颗粒的跳动推理得出鼓面在振动。这里用到了转化法和放大法。

学生总结得出:(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3)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4)固体、液体和气体均能因振动而发声。

声音的传播

1.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演示实验:真空罩中的手机铃声。做实验前先打开手机铃声,问学生能不能听到铃声,是靠什么传播到耳边的?如果没有空气,声音还能不能传播?这说明什么?

实验步骤如下:拨打手机,能听到清晰的手机铃声,把手机放入真空罩中,打开抽气机抽出真空罩内的空气。关掉抽气机,请学生听此时的手机铃声。学生能看到屏幕闪烁,但几乎听不到铃声。打开真空罩的通气孔,让空气缓缓进入真空罩内,会听到手机铃声逐渐变强。

通过实验,观察思考并讨论,学生理解: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解释航天员在月球上不能面对面直接用语音交流的原因。

2.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

有人钓鱼时,为什么不能在岸边大声说话交谈?这说明什么?

水下的花样游泳运动员为什么能保证动作整齐划一?这说明什么?

渔民为什么可以用电子发声器捕鱼?怎么办到的?

说明: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请学生说说还知道哪些声音在液体中传播的实例。

3.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实验1学生将一只耳朵紧贴桌面,将另一只耳朵堵起来,在桌角另一端轻敲桌子,是否可以听到声音?将耳朵离开桌面,另一只耳朵也松开,在同样的位置用同样大小的力敲桌子,是否可以听到声音?两次声音大小是否一样?为什么?

实验2请学生用“土电话”感受两人对话,其他同学听不到,这说明什么?电影中有将耳朵贴在地上听到远处马蹄声的场景,使学生知道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人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投影演示实验:用滴管向平静的水面上滴一滴水,观察水波的传播。用水波做类比,使学生对声音的传播有一个直观的认识,进而引入声波。

提问:在运动会上观看田径比赛,裁判和观众是先听到枪声还是先看到枪冒烟?为什么枪的烟雾和声音同时产生,却是先看到烟雾后听到声音呢?

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声速比光速小,引入声速的概念。

提问:声音的传播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请学生思考:为什么敲击很长的钢管的一端,在另一端会听到两次声响?

请学生讨论:对着山崖大喊,会有什么现象?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教室里说话时有回声吗?为什么?

通过学生思考讨论得出:

1)回声的概念。

2)人耳能区别回声的条件是比原声晚0.1 s以上。

3)如果回声和原声时间间隔比0.1 s短,回声存在但人耳无法区别,只会加强原声。

请学生解释打雷时隆隆声不断的原因。

教师介绍三音石、回音壁等回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应用与提高

课堂小结: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

4)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4.小练习

1)玻璃鱼缸中盛有金鱼,用细棍轻轻敲击桌子时,金鱼立即受惊。其中传声迅速,使金鱼立即做出反应的传声途径是(  )

A.桌子—空气—水—金鱼    B.细棍—空气—水—金鱼

C.桌子—鱼缸—水—金鱼    D.细棍—鱼缸—水—金鱼

2如图所示,小明和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

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 m间的通话,这表明__________________

②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表明       

                       

如果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捏住棉线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                                              

 


附件

培训总结

最新培训总结

热评培训总结

热门培训总结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