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资源分享 > 正文

幼儿教师与家长艺术沟通

2016-11-19  发布者:白玛卓嘎  浏览数( -)

()从孩子角度出发

  幼儿园的许多工作都需要家长的配合,教师在与家长进行沟通时,一定要让家长明白,我们之所以有这样的要求是为了孩子更好地成长与发展。如,开展玩具分享活动,要求家长给孩子准备一件心爱的玩具带回幼儿园,有些家长会认为:“幼儿园连玩具都没有吗,还要自己带玩具回园?”这时,教师应该告诉家长:现在的一些孩子在家都是小皇帝,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与人分享的意识,我们让孩子带上自己心爱的玩具回幼儿园是为了让孩子学会与他人分享。增强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相信家长一定会乐意配合的。

  ()有技巧地拒绝

  孩子到幼儿园后,家长会发现幼儿园的生活与家庭生活有很大差别,有些家长会以自己家庭的标准来要求教师。面对家长的一些不合理要求,教师应该坚持自己的原则,但在拒绝时一定要注意技巧。比如,孩子刚上幼儿园时,因为在家没有午睡的习惯,一到午睡时间,孩子就哭闹,于是家长要求教师:“中午她不睡就算了,让她玩玩具吧。这个在家长看来很简单的要求,在教师的集体管理中显然行不通。一位教师说:“那当然不行,如果让她玩玩具,她更不愿睡了,其他的孩子也会受影响,时间一长,全班孩子的午睡习惯都被破坏了。另一位教师说:“幼儿园之所以要安排午睡是有科学依据的。孩子每天保证12个小时的充足睡眠,有利于身体的健康成长。您的孩子中午在幼儿园不肯睡觉,可能是原来在家没有养成习惯。您可以试试让她早上早点起床,把她在家睡觉时用的小枕头和小被子拿来幼儿园,周末在家你们陪她一起午睡,慢慢让她养成习惯。两种不同的回答,虽然都是拒绝家长的要求,但很显然,家长对前者的说法不太容易接受,反而会认为教师让他的孩子睡觉仅仅是为了方便管理;但后者的说法就高明了许多,一方面让家长认识到孩子午睡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又为家长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家长不但乐意接受,而且会对教师心存感谢,更重要的是,家长对教师的专业知识产生了认可,有利于今后工作的开展。

  ()避免兴师问罪

  对于犯错的孩子,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时一定要把握好语言的。有时孩子一个小缺点经教师渲染后,家长会觉得孩子不争气。例如,新生入园时,有些孩子因为对新环境不适应会产生一些攻击性行为,对教师又咬又踢。教师放学时就非常恼火地告诉该幼儿妈妈:“从没见过这样的孩子,对教师又咬又踢,今天我被他狠狠地咬了一口。说完还让家长看自己手臂上孩子咬人的罪证。面对教师的兴师问罪,孩子的妈妈除了道歉,最大的感受就是做母亲的失败。因此,教师的语言引导直接关系到家长的心理感受,教师不当的语言和态度会不同程度地伤害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使家长在今后与教师的沟通过程中产生隔阂。因此,教师在评价孩子的缺点时,要分次、逐项地告诉家长,不要一次性说出来。俗话说:“物极必反。虽然教师的出发点是基于对孩子成长的关心,但当家长第一时间听到孩子的诸多缺点时,会觉得焦虑、反感,认为教师在给孩子挑刺,误会教师的良苦用心。作为教师,可以先向家长介绍一些孩子的优点和近期的进步,再慢慢引入孩子不足之处或需改正的地方,这样更易于家长接受。

资源分享

最新资源分享

热评资源分享

热门资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