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日志 > 正文

怎样组织好课堂教学

2016-11-16  发布者:李玉  浏览数( -)



课堂教学是学校培养人才的一种最基本的教育方式,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是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课堂教学的组织是整个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开发智力的重点方式。要讲好一堂课,必须严密组织各教学步骤之间的过渡,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确保
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从学生熟悉的环境入手 
正确的教学组织应当从学生感兴趣或熟悉的知识和现象开始,而不是从不熟悉的知识和现象开
始。首先要明确本堂课的教学目的,把握课程的重点和难点,从熟悉的知识空间、知识领域进行引导,架设好到未知领域的桥梁,向未知的领域过渡。因而,教师要向学生提供必要的、熟悉的知识要求,提供一
定背景资料,为学生掌握本堂课教学内容作好准备。 
二采取先进教学手段 
条理化、增强形象性、生动性,能激发学生兴趣,也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掌握。外国心理学专家研究表明:人们从语言方式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15%,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记忆25%,而同时从听觉和视觉获得的知识可接受65%。因此,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对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加大
课堂教学信息密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不论教材写得多么清晰,教师讲述得多么明白,要理解和掌握科学理论与原理,还必须靠学生自己来体会这些知识的涵义。一般来说,科学概念形成的过程是:事实--体验--论证--文字(或符号),在教学中,要创造多种机会,让学生对事实现象进行搜集、筛选和分类,或观察与实验,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将新的知识与原来已有的知识结合起来,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并坚持要求学生清晰地表现思想,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增强学习的自信心,锻炼思维的
逻辑性,培养语言的表达能力。 (四)发挥肢体语言在教学中的作用 
从教学信息交流的情况来看,单凭语言还是不够的,因为有些信息无法用语言准确、恰当地表达和传递,还必须籍以身势、情感等非语言行为来表达。通常说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此时无声胜有声”、“言传身教”等都是非语言行为在教学中的具体概括。如身势是传递信息、表露情感的重要手段和方式,都是恰当利用身体、运用手势,眼神和微笑可以使师生之间产生心的共鸣,激发学生旺盛的求知欲,增加课
堂教学的形象性和感染力,提高教学信息的有效传递和交流。 
五加强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交流 
课堂是一种特殊的群体环境。在教学中,老师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建立和维持有效的积极的课堂群体,通过有意创设诱人的知识情景和创造悬念,通过问难设疑,让学生在参与讨论、答疑等活动中,实现知识的接受和创造,并运用问题解决方法和集体讨论方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有所思、有所求,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生动活泼地发挥主体作用。心理学研究表明,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大脑处于最活泼状态,能有效诱发学习动机,激起思维的积极性。因而,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的师生交流显
得格外重要。
               

研修日志

最新研修日志

热评研修日志

热门研修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