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简报 > 正文

【工作坊简报】初中地理工作坊第一期简报

2016-10-29  发布者:杨淑荣  浏览数( -)


各项的提交方法及标题要求
1、个人研修计划
在“学习中心”—“研修计划”处进行提交,
标题必须设置为“【个人研修计划】——姓名/工作坊名称
2、研修作业
在培训平台“学习中心”—“研修作业”处进行提交,
标题必须设置为“【研修作业】+姓名/工作坊名称”
3、研修日志
在培训平台“学习中心”—“研修日志”处进行提交,
标题必须为【研修日志】+日志题目——工作坊。
4、上传资源即校本研修成果
在培训平台“学习中心”—“校本研修成果”处进行提交,
标题必须为【校本研修成果】+姓名/工作坊名称。
5、研磨活动
在培训平台“研修中心”—“研修活动”处完成。


请大家尽快加入本班QQ群:211437534

未尽事宜,QQ群内交流,欢迎大家归队


可以点动画中的印章按钮可以播放哟……



 


校本研修成果3+邹静怡(地理工作坊)

发布者:邹静怡   所属单位:市直三初中学区  发布时间:2016-10-24    浏览:8

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

教学目标:形成对我国位置、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分布的空间概念。

能力目标:学会读图、绘图、总结方法。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增强国土意识。

教学重点:读图分析,形成对我国位置、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分布的空间概念

教学难点:如何把本章知识进行串联;结合地图进行反复训练

教学方法:问题导学法   数字总结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朝阳升起,一位俄罗斯小伙子还在蒙古包中酣睡,被西北传来的美妙歌声唤醒。原来是哈、吉、塔三位姑娘载歌载舞欢庆丰收。他擦擦阿富汗,整理好巴基斯坦,继续沿着中国国境线游览了文明古国印度、山国尼泊尔、不丹。离家已久,怎能不缅怀惦念老家的人们,相信他们靠着勤劳和智慧,日子一定不会越过越难。

14个陆上邻国

二.提出问题

数字大寻找:

独立完成:从课本第一章P2P18按顺序找出所有数字(不要忘记单位和一些隐藏的数字哦)写在纸上,看谁找的又快又准!

小组讨论:有哪些遗漏的数字,并总结这些数字代表或者说明什么?看谁能准确的表述!

三.展示交流:

1、从东西半球看,中国位于          半球;从南北半球看,中国位于            半球。

2、从纬度位置看,我国领土大部分属于         (温度带),南部少数位于        带,没有               带。

A.我国陆地总面积约960万千米2,差不多与整个欧洲的面积相等,在世界各国中居第 3位。

B.

1. 我国大陆海岸线长达1.8万多千米,

2.四海一洋 :渤海、黄 海、东海和南海; 台湾岛东海岸直接面临太平洋。

3.我国海域分布有面积在5002以上的岛屿6500多个,

三大岛屿:台湾岛、海南岛、崇明岛。

4.中国领海宽度为12海里。

5.中国的两大内海:渤海、琼州海峡

C.我国陆上国界线,达2.2万多千米,接壤的国家共有14个。

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

第二节

一、我国的三级行政区划

1.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

2.县(自治县、县级市)

3.镇(乡)

二、我国34省级行政区域单位

123个省

25个自治区

34个直辖市

42个特别行政区

七子歌(齐背)

东北三省黑吉辽,北部边疆内蒙古,

黄河中下六省市,晋冀鲁豫和京津,

长江中下七省市,鄂湘赣皖苏浙沪,

南部沿海七省区,琼台港澳桂粤闽,

西南云贵川渝藏,西北陕甘青宁新。

第三节

人口数量世界第一

根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中国总人口为13.7亿,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5

第四节

中国有56个民族汉族人数最多,占全国人口的91.5%;少数民族55个,占全国人口的8.5%

云南省少数民族种类最多。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约1700万;人数少的民族仅几千人,如珞巴族只有约3000

四、归纳小结(由学生说出学到的知识和方法)

五、巩固练习

六、教后反思

亚洲的地理位置

发布者:赵琼  所属单位:十林一初中 发布时间:2016-10-26  浏览数:3

【教学内容】

本课时内容在教材第2-14页。具体教学内容包括亚洲和欧洲的位置、地形、气候、河流、人口和国家,以及国际日期变更线的介绍、简单的时区和日期的换算。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阅读地图,说出亚洲和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运用亚洲地形图,能说出亚洲的地形特征及主要地形区,掌握地形特征的分方法,并在阅读地图和分析资料的基础上总结欧洲地形的特点。

  3.能正确阅读亚欧气候类型图,分析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及表现。结合已学的气候知识,分析并解答出有关欧洲气候的思考题,从而提高读图、综合归纳、对比分析等地理能力。

  4.阅读亚欧地形图,归纳出亚洲的河流特点,了解亚洲著名的河流和湖泊。从欧洲地形和河流入手,解释欧洲河流特征,了解欧洲著名的河流。

  5.阅读亚欧人口分布图,说明亚洲人口分布特点,分析亚洲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了解亚欧两洲的人种和民族的组成,学会阅读“亚欧政区图”。

  6.初步学会分析地形、气候、河流及人口分布之间的相互关系。

  7.通过亚欧人口问题的学习,培养正确的人口观念。

  8.通过标准时间和国际日期变更线的介绍,培养简单的时区和日期换算能力。  

过程与方法

  本节主要采用“读图分析法”“比较法”“讨论法”“归纳法”等教学方法展开教学。在采用读图分析法时,要充分利用大量的数据、景观图片等资料以及各种专题地图,尽可能增加教学过程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在读图、分析图和资料等方面的能力。可以用对比的方法来分析亚洲和欧洲各种地理因素之间的相同和差异之处,在老师引导学生分析亚洲的各种地理要素后,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学习欧洲的各种地理要素,以合作学习促进他们的自主探究精神,培养学生对比、归纳和综合知识等方面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在本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地图,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他们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各种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2.通过亚欧人口问题的学习,培养正确的人口观念。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亚洲和欧洲的位置、地形、气候和河流是本节的重点。

难点:亚洲气候的特点及成因、时区和日界线的判断及简单的换算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教学突破:初中一年级下学期的学生,想象力丰富,但注意力不够集中,所以本节的学习要从兴趣入手,利用地图、资料、辅助图片、投影、录像、电脑等各种手段和方法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学习时区和日界线的知识时,可以从《环球八十天》这个故事入手,问学生这个旅行者为什么多计算了一天?充分调动起他们的好奇心,产生了解这个问题的兴趣,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产生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学生已经学习了半年的地理知识,已具备了一定的经验性逻辑思维能力和读图识图的能力,推理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较弱,故本节课教师在各个环节要尽力通过学生的亲身感受和体验来启发他们的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完成读图识图——析图、总结规律——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本节教学需要选用地球仪、亚洲和欧洲的地形挂图、亚欧两洲的空白地形投影图、亚欧两洲的气候图,他们的使用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从具体的表象入手,丰富直观,是学生的好帮手。

2.向学生提供必要的纸片用来进行课堂贴图游戏。

学生准备

1.复习七大洲的位置及分界线、五带的划分、经纬线等方面的知识。

2.能分析分层设色地形图、气候类型图等基本地理地图。

 

附: 学案

  第一章 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

年级  七一     姓名赵琼

1.阅读地图,分析亚洲的纬度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特点

2、阅读亚欧地形图,能够从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地势起伏状况、主要地形类型、地形分布来说明亚洲的地形特点。

课前预习

 一、读课本第2-6页,并用笔在课本上标出答案。

 (一)说出亚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置:北部深入         纬线)内,南部延伸到          (纬线)以南。跨                          三带。

  置:主要分布         半球(东或西);大部分位于         半球(南或北)

  置:东临         洋,北临         洋,南临         洋,西有小部分连接         海;西与         洲相连,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与         洲为界,东隔白令海峡与         洲相望。

 (二)亚洲的地形特点

 1.地形以                  为主,平均海拔         ,居世界第         位。

 2.地面起伏         ,高低         。有世界最高的高原:         ,世界最低平的平原:         ;有世界最高峰:         ,陆地表面最低点:         的湖面。

3.地势中部         ,四周         。中部以                  为主,         多分布在大陆周围。

 二、解读目标:说出你对学习目标的认识。

三、通过预习你的疑惑点是什么?写在下面:

四、构建本节知识网络。

【校本研修成果】陈昊初中地理坊

发布者:陈昊   所属单位:小杨营乡一初中  发布时间:2016-10-28  浏览数:6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能够比较详细的描述地球的形状。       

2、学会运用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来描述地球的大小。

3、培养学生描述地理事物的能力。

4、使学生领悟到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是一个孜孜不倦的求索、深化的过程,激发

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领悟追求真理的精神,促进其求真务实科学态度的形成。

教学重难点:

1、认识地球的形状,能够描述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

教学方法:

以学案为载体,实施小组学习形式,设置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完成本节学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咱们在小学学过的一首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那我们人类生活的

地球又是什么样子的呢?咱们今天就来学习人类生活在地球上是如何认识地球形状的。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习任务(一)

1、自主学习:读“地球的形状”一框内容,完成以下要求。

⑴、完成课文15页“活动”1

⑵、地球的真实形状是什么?

2、小组交流:小组内交流以上问题,提出疑问。  

3、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

⑴、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经历了那四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⑵、“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⑶、你还能举出那些例子说明地球不是平面而是球体?

【教师精讲点拨】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活动,目的一是

用实际例子,让学生体验过去人们是怎样证明大地不是平面的;目的二是进一步说明

一个真理的发现,需要多方考证,不能简单下结论。使学生学习科学家的探索精神。

【探究结论】

⑴盖天说→浑天说→麦哲伦环球航行→宇宙观测、卫星照片→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

不规则球体⑵由麦哲伦率领的环球航行,第一次用铁一般的事实向世人证明了一个真理:

地球是圆的。登高望远。如果地球是平的,且没东西挡着,那应该无论在多高看的都

是一样远,但实际是无论在地球上的哪一点,都是登高望远。所以地球是圆的;站在海

边看远方驶来的帆船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等。

学习任务(二)

1、自主学习:

读“地球有多大”一框内容,完成以下要求。

⑴、如何描述地球的大小?

⑵、地球的基本数据能够说明什么?

2、小组交流:小组内交流以上问题,提出疑问。 

3、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地球的基本数据能够说明什么?

【教师精讲点拨】重在描述地球大小能力的培养,并学会描述相关事物。平均半径

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表述要准确、清楚。

【探究结论】⑴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⑵再一次用数据证明了地球是两级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三、学以致用, 拓展延伸:

地球的表面积是中国陆地面积的多少倍?假如你是一位2000多年前的学者,你会

如何去猜测和验证地球的形状,为什么会产生这种认识?

四、总结梳理  归纳方法:人类对地球的认识是经历长期探索,多方考证的,同学们

在平时要敢于假设、勇于探索,用实践认识真理。要勤思考,常体验,在生活中注意

观察地理现象,养成思考、观察的习惯。

五、巩固练习,达标检测:

综合能力训练P14  1,P15 12P16 811

六、附板书设计:

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

第一节  认识地球

一、地球的形状:盖天说→浑天说→麦哲伦环球航行→宇宙观测、

卫星照片→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二、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

                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赤道周长4万千米



简报

最新简报

热评简报

热门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