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论坛研讨

小组合作的建议

2016-11-10 发布者:王河云     浏览(0)

小组合作的建议

 

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许多国家广泛采用的教学策略。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积极倡导下,各地便掀起了用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热潮。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实现学生间的优势互补,促进知识的建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每个学生都有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机会,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1、优化小组成员结构

组建结构合理的合作学习小组,是有效开展合作学习的前提,小组成员的性别结构、兴趣爱好、动手能力等搭配合理、结构优化,便能发挥较大的合作学习效果。因此,把全班学生合理搭配,在合作研讨过程中,相互取长补短,以优生带差生,相互学习,共同受益。按学生能力的优势合理搭配,有的口头表达强,有的观察分析能力强,有的动手能力强,有的思维能力强,把具有不同能力优势的学生组成学习小组,既能提高小组合作的效率,又能使每个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按学生生活背景和社会环境合理搭配,在合作学习中,同学们可以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分析、思考,有助于同学们应对这种真实的社会生活。总之,在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时,尽可能考虑小组成员的各种情况,达到结构优化,就能使合作学习产生更大的效能。

2、优选合作内容

“合作学习是一种有系统、有结构的教学策略”。教师在选择这一教学方式时,应该是出于教学过程最优化的考虑。首先我们应该考虑学生完成这一学习内容需不需要别人的参与?如果通过其他简便的学习方式也能达到同样或更好的学习效果,那么就没有合作的必要。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相对比较繁琐的,或希望得到延伸拓展的学习内容作为合作学习的内容,以此来保证学生合作的必要性,提升学生的合作兴趣。如何使小组合作学习不流于形式,真正起到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呢?我认为选择活动的内容和确定讨论的题目是至关重要的。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要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并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比如在学习笔算加法时,通过对几个学生的板演进行评价之后,在有了一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小组内讨论“笔算加法应注意什么”。这时小组每个成员都会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探讨交流、互相补充,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出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这是学生自觉获得的知识,因此会记忆深刻。对于那些开放性的练习,在经过学生独立思考之后,再进行小组交流。通过这种交流让学生了解不同的思维方法,互相促进,形成互动的学习氛围。再如学习了长度单位后,对物体的长度进行测量时,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一个人无法完成,教师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让每个小组自主确定要测量的四种物体的长度,一人记录,两个人测量,还有一个人监督测量并汇报测量的长度,小组成员合作完成。让学生感受到与人合作的快乐。另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还要善于捕捉学生思维的撞击点开展小组讨论。

论坛研讨

最新论坛研讨

置顶论坛研讨

精华论坛研讨

热门论坛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