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 :【作业要求】小学数学19坊截止日期 : 2016-12-20

作业要求 :

在本次学习中,我们学习了很多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信息技术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请请结合您所教学科及所学知识提交一篇论文“浅谈怎样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

 要求:

1、必须是自己的见解,无抄袭现象。

2、作业字数在300——2000之间。

温馨提示:

1、请务必在作业的截止提交日期之前提交,逾期将无法提交。

2、提交作业后辅导教师未批阅或被批阅为不合格时,在作业的截止提交日期之前,学员可以重新编辑提交作业。

3、防止网络拥堵造成提交作业失败,建议学员先在WORD文档中完成作业后再复制粘贴到平台编辑框内,不要上传附件 

作者 :芦言美

【作业要求】小学数学19坊

2016-10-20提交者:学员孔云莲浏览(4 )

              浅谈怎样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    小学数学19坊  

1、运用信息技术促进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华罗庚曾经说过: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脱离实际。然而现实的生活材料,不仅能够使学生体会到所学内容与自己接触到的问题息息相关,而且能够大大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隐藏着丰富的数学问题。因此,数学学习材料的选择应十分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实效性。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我先用计算机展示一幅图像清晰、色彩鲜艳的秋天风景,并声情并茂地说:现在是秋天,你们看,秋天多美啊,火红的枫叶,美丽的蝴蝶,青翠的松树??来到秋天的大自然中,你会发现很多美景。同时,电脑一一抽出枫叶、蝴蝶、松树的图案,接着让学生找出它们的特点。这样美的画面和学生生活经验中的自然美融合在一起,引起了学生们的审美感,欢悦的笑容在他们的脸上绽开,他们饶有兴趣地进入了求知的境界。这样利用信息资源跨越时空界限的特点,将信息技术融合到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来,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引入时代活水,与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同时也可使教师拓宽知识面,改变传统的学科教学内容,使教材“活”起来,让数学学习更贴进生活。

2、刺激多种感官,激发学习兴趣。有这样一个案例,在进行“毫米的认识”教学时,我将儿童熟知的“龟兔赛跑”动画片稍作修改后作为导入,让孩子们想一想“小蜗牛、小乌龟和小白兔都跑了500(注:分别为500毫米、500厘米、500米),为什么大家都说小白兔跑的最多,而小蜗牛跑的最少?”可爱的动物卡通、动听的音乐强烈的刺激学生的视听器官,引出的问题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触发了孩子在整堂课中都积极动手、动脑,以探究原委的好奇心。最后巩固练习环节教师大胆创新,将其设置成动画“粗心的猪八戒”。通过师生互动,帮“猪八戒”找出他的错误。整堂可看、可听、可说、可操作,脑、眼、耳、口、手并用,学生注意力集中,兴趣浓厚,让一节抽象的概念“活”起来。 

3、培养学生初步构建数学模型的意识。数学模型是建立在数学一般的基础知识与应用数学知识之间的一座重要的桥梁。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就是指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展开思考,通过新旧知识问的转化过程,归结为一类已经解决或较易解决的问题中去,再综合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解决这一类问题。 

4、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让学生切实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多媒体信息技术具有多种感官同步进行的直观效果,能够将教学重点和难点一一呈现出来,向学生展示教学情境、提供丰富感知、呈现思维过程,使学生闻其声,见其形、入其境,让学生更快、更准、更深地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极大地支持了学生对逻辑推理、问题解答和数学观念的寻求与研究。尤其是引导学生对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行概括的过程中,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动态演示,形象揭示知识的生成过程,化抽象为具体、变理性为感性。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借助于观察和比较,逐步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更深刻地把握知识的本质。如教学“长方体的认识”一课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的点、线的闪烁,依次闪动长方体的面、棱、顶点,来使学生认识长方体的各部分名称,紧接着把长方体的实物模像去掉,抽象出平面图,完成了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再通过面、棱的移动,拼合等一系列的演示,同时配有声音,利用色彩动态来比较,得出长方体“相对面的面积相等,相对棱的长度相等”这一结论,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会了这一知识。 

老师评语

结合具体教学案例阐述了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通俗易懂。

研修作业

最新研修作业

推荐研修作业

热门研修作业

热评研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