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 :【作业要求二】小学数学24坊截止日期 : 2016-12-10

作业要求 :

通过本次学习活动,谈谈你对现代信息技术提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及作用。

要求:

1. 原创。如有改编,要达到70%以上。     

2. 字数要求300字以上。 

3. 不要抄前面同学提交的作业。     

4. 作业要粘贴进编辑区,不要附件上传。有图片上传时,请用上面的图片上传按钮。

5、为了不影响学员考核成绩,一定要在截止日期前完成作业。


作者 :徐爽

【作业要求二】小学数学24坊

2016-10-29发布者:专家徐爽浏览(0 )


 信息技术已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关注,它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了新的生长点和广阔的展示平台,现结合本人的教学实际,谈几点学习体会。

一、利用课件虚拟现实情境,改变常规教学方式

   以往的数学教学,认为知识一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来就能概括地反映它的“本质”,进而认为对概括性知识的学习可以独立于现实情境来进行,而学习的结果可以自然而然的迁移到各种真实情境中去。然而,实践证明,用图文并貌,生动形象的课件创设现实情境,远比单调的教学手段,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于是创设现实情境得到了重视。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身临其境”的感觉呢?信息技术可以实现教学内容的开放,创设情境生动逼真,能够使学生进入角色,积极性高,为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提供了很大的空间。为实现学习对象的情境化、活动化、创造条件。

利用创设情境,还可以使学生亲身体验动态统计的数据收集过程,这是釆用常规教学手段无法在课堂上获得的。不仅有助于学生初步感知动态统计的方法与静态统计方法的联系和区别,更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形成了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培养合作意识,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及利用信息技术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

二、使数学贴近生活,丰富教学内容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隐藏着丰富的数学。因此数学学习材料的选择应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实效性。而信息技术能够使数学生活化,使数学更贴近学生们的现实生活,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在教学《分类》一课时,我利用多媒体声形并茂、生动有趣的特点,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真实的、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国光超市外景镜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我想逛商场”的愿望。为了激发学生更强的参与意识,我接着出示多媒体课件——商场物品远景镜头。接着提问:这些商品是怎样摆放的?学生在我的引导下回答:商场是把相同的商品摆放在一起。我继续出示多媒体课件——商场近景镜头。(文具柜台第一层文具盒;第二层是练习本;第三层是水彩笔。一位售货员阿姨正在往柜台里分类摆放文具)。提问:你们又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发现了售货员阿姨是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了一起。最后我揭示概念:像阿姨这样,把用途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像这样,通过多媒体的演示,从学生身边所熟悉的生活中引出问题,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就会学得主动,从而喜欢数学,愿意学习数学。

三、化静态为动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是教学中最棘手的问题,而多媒体技术就成为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有效手段。根据多媒体的特点和优势,适时的利用,就能起到化难为易、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时,教学难点就是让学生理解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而与两边的长短无关。在教学时,利用多媒体动态演示,角的两边张开得越大,所夹角越大;角的两边张开的越小,所夹的角就越小。而角的两边不管变长还是变短,所夹的角的大小不变。通过多媒体将静态变成动态,生动、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难点不攻自破。又如,教学《相遇问题》一课时,重点是学会求相遇问题中的路程;难点是理解相遇问题中的相关术语的意思及弄清两个物体相向运动时每经过一个单位时间,两个物体之间距离的变化。通过多媒体屏幕逐步把题目的条件用线段图进行演示。屏幕中两“人”同时闪动,生动直观地解释了两人“同时出发”就是两人在同一时刻出发,两“人”面对面地走去,又生动地解释了“相向运动”(相对而行或称“相向而行”)就是两人(或两个物体)在同一条线路上,从两地面对面地走去;最后两人相对运动到距离变成“0”因而使学生形象地了解“相遇”这个概念的含义。就这样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动态演示把相遇问题的图形、图像动态化,使概念的形成过程直观、生动地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理解概念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四、利用多媒体,进行数学实验

实验不是只能在实验室里进行,利用多媒体进行数学模拟实验,能够在课堂上很方便地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习的效果。例如,在学习《可能性》一课时,课中安排,让学生动手做抛硬币的实验,学生都能借助自已的生活经验,感受到哪一面朝上是不确定的。但是实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许多次实验,即使把全班学生的实验结果累加起来,也常常难以反映正反面出现的概率的规律性。用常规的手段,教师只能给出表格,或直接给出结果。但釆用信息技术,通过课件的演示,可以让计算机模拟许多次的抛硬币实验,使学生信服抛硬币正反出现的可能性各占一半,而且印象深刻,节省时间,短短的几分钟,就能完成成千上万次抛硬币动作,通过实验显示了不确定事件发生的规律,生动直观地展示在学生眼前。学生们在老师指导下观察、思考、深刻地感受到了知识的生成过程,学得生动有趣,在愉悦的气氛中,感觉到意犹未尽。

老师评语

更多原创会更好。

研修作业

最新研修作业

推荐研修作业

热门研修作业

热评研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