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课程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 :请谈谈您对“综合实践课”的认识与做法?截止日期 : 2016-12-31

作业要求 :请谈谈您对“综合实践课”的认识与做法?

作者 :韩勇

请谈谈您对“综合实践课”的认识与做法?

2016-09-16提交者:学员曾国强浏览(0 )【推荐】

综合实践活动是我国新课程计划规定的一门必修课程。它集中地体现了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核心目标,是新课程的亮点,也是新课程的难点。下面我就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基本理念的认识谈谈我个人见解:

 

一、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要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活动主题,积极开展活动,为其个性充分发展创造空间。

二、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

 

面向学生生活,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发展的实际,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背景和已有经验,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要求。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不能停留在纸上谈兵的状况,不能把学生关在教室里进行综合实践活动,不能把综合实践活动当作一门具有系统的书本知识的课程,一个单元一个单元、一课一课地来教,学生一定要有在开放的情境中活动的时间和空间。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或课题越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经验、贴近社会现实,学生越能够较好地操作,越有积极性。

 

三、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积极实践,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强调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和勇于实践,注重学生在实践性学习活动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要求学生超越单一的接受学习,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实践活动,实现学习方式的变革。

 

 

 

公益活动能够扩大小学生的交际范围,能够获得在家庭和学校以外的社会交往的经验及能力,是提高小公民素养最有效的渠道。特别是在近几年的实践中,我们发现公益活动魅力无穷。
  一、公益活动能够提升小学生的自主取向,是孩子们个性得以充分施展的最好途径
  课外活动具有区别于课堂教学自身所具有的特点。在整个教育活动中,它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作为教育途径中一条十分重要的途径,它在人的身心发展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实验中的公益活动涉及家庭、学校、社区等,较为全方位地涵盖了小学生的生活区域。家庭是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的起点,学校是学生接受并参与公益活动的主要渠道,而社区等公共场所是学生参与公益实践的主要平台。通过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的公益活动,可以促使小学生初步接触社会,形成自身对于社会的初步认识,提升自身的独立自主性。还可以激发受教育者的学习动机,推动受教育者不断地去探求知识,刻苦地学习,并且能够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的创造才能以及手脑并用的能力。
  首先,通过学生对近期社会上出现的一些消极和积极的现象,对学生进行道理上的认识,提升学生对社会普遍规范的认识。我们通过《低碳生活宣传者》、《环保志愿者》、《义卖小天使》等等活动,使小学生了解到了诸如低碳生活、保护环境、爱护文物、关爱他人等道德性要求较高的社会普遍规范。这些为学生未来提升自身生活质量,从而更健康、更文明地生活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使综合实践的课堂教学改变以往的应付、呆板、满堂哄的现象,做到科学、务实、创新,既促进教师课堂教学理念的转变,又使学生能在课堂上学有所得,真正地走向生活、走向实践、走向创新。
  其次,通过课堂教学及公益实践,促使学生逐渐改善自身的生活目标及行为方式。通过环保类公益活动节电行动、垃圾分类处理等,改善了学生及其家庭的用电行为及垃圾处理方式等,养成了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使受教育者能够合理地安排闲暇时间,发挥自己的爱好、特长、聪明才智,发展自己,锻炼自己,完善自己。这种好的习惯一旦形成,将来走上社会、步入工作岗位时,也仍然会坚持下去,受益终生。
  通过课外活动,不仅使孩子们的业余时间得以利用,而且使他们获得了知识、发展了能力,防止了他们从事不利于身心健康发展的活动,使其愉快而有意义地度过课余生活,同时还是锻炼他们独立自主生活能力的一个极好机会。

 


  二、公益活动提升小学生责任取向,是培养良好公民的一种手段
  社会主义的教育就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劳动者,和谐社会的建设需要有责任心的公民。在课外活动中,可通过针对每一个月份的传统节日的教育,多种形式的政治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活动,提高孩子们的思想政治觉悟,培养受教育者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通过参观访问,学习现实生活中的先进人物、先进事迹等,使受教育者对照自己,找到差距,不断提高;参加社会公益劳动,争做好人好事,可以提高受教育者良好的道德品质;课外阅读、参观、访问、讲演、竞赛等活动,还可以不断地丰富受教育者的精神生活,使其健康活泼地发展。受教育者参加一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活动,可以得到多方面的锻炼,更加有利于自身的发展。
  首先,公益活动提升了学生的责任观念及关爱他人的能力。我校通过《志愿者手册》的课程培训,对有关知识进行解读,在使学生了解到自身对于他人、社会的责任以及当前能为他人、为社会做的力所能及的事情的同时,倡导学生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到服务社会的各项活动领域中,通过多方面的体验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提供各种对社会有意义的服务,增强了学生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同时提高了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以我校红十字会活动为例,我校在传授学生基本的医学类理论知识及紧急自救互救、避险常识的同时,不断增强学生对家人及社会健康的关注,提高了他们对家人及社会的服务意识。
  其次,通过团队性公益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提升他们在团队中的责任意识。我校组织的宣传类及帮扶类公益活动,多采用团队的形式举行。在团队合作中,学生不仅提升了相互间的交流能力,而且对自身工作岗位的职责有了更清晰的认识,逐步提升了他们负责任的态度。这对于学生将来走向工作岗位、走向社会,都将有百利而无一害。
  三、公益活动提升学生的交际能力,积累丰富的交往经验
  孩子们生活在一个关系丰富而复杂的社会环境里,每一个人都应该学会如何去认识他人、评价他人,都应该学会与人交往。社会交往能力的学习与训练,能为受教育者在未来的工作、家庭、社会生活中接触各种人、应付各种环境做好准备,为受教育者走向社会、适应社会和认识社会打好基础。
  首先,通过课堂教学及公益实践,进一步深化学生平等及利他的精神理念,唤起学生对弱势群体的同情和尊重:其次,通过组织学生前往医院,观看生活在低谷的人们的视频资料,让学生们亲身体会弱势群体在生活、学习等方面的困难,进一步深化他们对平等、尊重等的理解。
  培养学生公民人格,是一个具有时代意义的课题。小学生作为未来的公民,其公民人格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因此学生公民人格的自主取向、交往取向和责任取向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学校只有不断探索和完善公民人格培养方式,才能为学生和谐公民人格的孕育奠基坚实的基础。
   

 

 

老师评语

附件

课程作业

最新课程作业

推荐课程作业

热门课程作业

热评课程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