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而且越来越广泛地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教育要跟上时代的发展,就必须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改变原先那种过分强调学科体系,脱离时代和社会发展状况的课程体系,探索出以信息技术为认知工具,以各学科知识的学习过程为载体,以培养学生信息技术蓄养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为目的的新型课程教学。
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含义与目的
信息技术可以丰富视听感受,也可以化抽象事物为具体的、可感的、形象的事物,它集图像、声音、文字与时代气息为一体,教师使用这一媒体,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他们的视野,让自己的课堂富有吸引力,提高教与学的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目的是为了减少知识的分割和学科间的隔离,把受教育者所需要的不同的知识体系统一联结起来。
二、信息技术的应用让课堂更精彩
多媒体课程教学,不是被动地纳入,而是主动地适应课程的发展,并与其和谐自然地融为一体。这就使教师更新教学观念,营造学习环境,完善教学模式,变革评价方法。让课堂更精彩。在信息化教育环境中,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的地位正被削弱,学生被视为知识建构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学习的许多目标和任务都要学生主动地、有目的地获取材料来实现,课堂的可操作性强。
三、信息技术在课程中的应用应注意的问题
1、信息技术应用于课程,不是简单地应用于教学,而应该创设主动学习的情景,创造条件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接触信息技术,让信息技术成为学习者强大的认知工具,最终达到信息技术改善学习的目的,以期最大限度地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其主体是课程,而并非是信息技术。教学中不能为运用信息技术而使用信息技术,甚至不惜牺牲课程目标的实现为代价,应以课程目标为根本出发点,以改善学习者的学习为目的,选择适用的信息技术。
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能全盘否定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的更新,既要继承、发扬优秀的传统经验,又要充分体现时代精神和创新精神。不能否定传统教学方式,生硬地使用信息技术。
4、信息技术在课程中的应用对教师和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学生的特点、教法的变革要能准确把握,同时,努力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即获取、选择、加工信息的能力。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自由选择、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这样可能会使部分学生在信息的“海洋”中迷失方向,使课堂无法调控,完不成教学任务,导致学生成绩两极分化。因此,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对学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高的学习自觉性,更强的自我控制能力,更强的自我学习能力,更强的协作交流能力等。
总之信息技术灵活恰当地应用于课程是一项长期的、浩大的工程,要从点滴做起。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对未来教育作了如下论述:“未来的教育=人脑+电脑+网络”。网络时代同步成长的学生可能与教师处在同一起跑线上,有的甚至比教师跑得更快。“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将表现得比任何时代都突出。对老师来说,建立一种民主化的观念是非常重要的。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