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业标题:第2次研修作业截止时间:2016-09-18
  2. 作业要求:

    作业题目:

          依据学科特点,撰写一篇教学设计。

     作业要求:

           1、有自己的思考,有自己的特色

           2、不得抄袭

           3、截止时间2016918

  3. 发布者:辅导老师2

第2次研修作业

提交者:刘善保     所属单位:陵水县光坡初级中学     提交时间:2016-09-01    浏览数:1     

 

17.2.1  平面直角坐标系

海南省陵水县光坡初级中学  刘善保

教材分析

平面直角坐标系”是在学习了“变量与函数”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概念的引入,标志着数学由常量数学向变量数学的迈进,这是学习数学知识的一个飞跃,有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就可以把两个相依变化的量之间的变化规律,用图形非常形象地表示出来,因此平面直角坐标系成了研究两个变量的有利工具和重要方法,也是数形结合思想的典型体现。所以说“平面直角坐系”是本章从函数过渡到图象的一个重要内容。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具备了数轴的相关知识,有能力进一步接受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学习。由于所任班级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但是在思维的全面性、抽象性方面还存在不足。为此,我针对他们的心理特征及知识水平,循序渐进地指导他们用各种方法(观察、类比、归纳等数学方法)去学习每一个具体的知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平面直角坐标系及相关概念,并能正确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

2、能在直角坐标系中,根据坐标找出点,由点求出坐标。

3、知道各象限内及坐标轴上点的坐标特征。

过程与方法: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用类比的方法思考和解决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认识平面内的点和坐标的对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过程,体会数学的建模思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以及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正确画出坐标和找出对应点。

难点:在给定的直角坐标系中,会根据坐标描出点的位置,并知道各象限内及坐标轴上点的坐标特征。

教学方法  启发探讨式教学法

教学过程

  复习回顾

1.              数轴的三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

2.              数轴上的点与______是一一对应的。

3.              情境导入 : 在教室里,怎样确定一个同学的座位?

二、自主学习

学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本第34-35页第二自然段内容,完成以    下问题:

    在数学中,我们可以用一对有序实数来确定平面上点的位置,为此,在平面上画                                        就建立了平面直角坐标系。通常把其中                  x轴或横轴,取向右为正方向,                        叫做y轴或纵轴,取向上为正方向,            叫做坐标原点。

如上图:点Mx轴上的对应数是     称为点M      ,点My轴上的对应数是     称为点M      ,依次与出点M横轴和纵坐标得到一对有序实数(      ),称为M       这时M可记作M     

在直角坐标系中,两条坐标轴把平面分成             

      四个区域,分别称为第                 象限,坐标轴上的点不属于任何一个象限。

三、合作、交流、探究

学法指导: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各抒已见,完成下列问题

探究:组织学生完成课本第35试一试: 12

概括:各象限内及坐标轴上点的坐标特征如下:

任何一个点在x轴上的纵坐标为0

任何一个点在y轴上的横坐标为0

原点的坐标为     

启发: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点和__________

一一对应的。

四.检测反馈

学法指导:学生独立完成以下习题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23)(32)表示同一点;

(2)坐标轴上的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至少有一个为0

(3)第一象限内的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均为正数.

2. 点(3-2)在第_____象限;点(-1.5-1)在第_______象限;点(03)在____轴上;

3..已知点A在第二象限,试写出一个符合条件的点A的坐标________

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11)在(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x

y

5.写出图中点ABCDEF的坐标。

五、游戏:“沙场点兵”

六、总结反馈

学法指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教师给予补充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七、布置作业

课本P41习题17.22

八、板书设计

17.2.1平面直角坐标系

 

 一、构成:两条数轴           2.由点写坐标:

 关系:(1)(2)(3            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特征:

 X轴、Y轴、原点、象限        坐标轴上点的坐标特征:                                        

                             

                             3.直角坐标系中的点和有序实数对之间的关系

二、点的坐标:PXY       平面上的点与有序实数对一一对应

1.由坐标描点:                           

点的坐标是:一对有序实数对                   

九、设计说明

这节课“平面直角坐标系”是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下)数学第十七章第二节第一课时的内容。是在学习了“变量与函数”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学习函数图象的重要基础,下面就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作如下说明:

1、课题引入自然:从学生最熟悉的环境(教室)入手,抽象出用“一对有序实数”来表示平面上点的位置的数学问题,显得非常自然。这时老师也不要急于给出直角坐标系的概念,而是给学生一段时间去思考、去交流。把学生的思想和法国著名数学家---笛卡尔当时的思法进行自然结合,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2、方法运用灵活:既有教师的讲解,又有独立分析、分组讨论交流,还有游戏等。教学的全过程都是围绕学生这个主体开展活动的,和学生一起探究概念的形成,知识的拓展,让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拓展学生学习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能力培养到位:设计上注重了数学思想方法在课堂中的渗透,领悟数学知识发生与发展过程中的思想方法;注重知识“结构化”的形成,帮助学生形成了知识体系,完善了认知结构。有效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对知识的分析、归纳能力。

    4、信息反馈全面:本课采用了“学练结合”的形式, 不仅体现了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还能比较全面地、及时地反映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老师及时发现问,及时调整教学,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及时给予激励和指导,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及时给予帮助和鼓励。

要吃透教材,并善用活用教材,课堂教学才会有效果。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