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

发布者:邓丽     所属单位:武山城关初中     发布时间:2016-08-09    浏览数:0

    在我国中小学现行的以班级为单位、集中授课的教学体制下,班集体成为学生学习的基本形式,学校的各项活动大多数是在由几十个学生组成的班级中进行的,学校的教育功能主要是通过班级组织体现的。一个蓬勃向上的、健康发展的班集体对于学生的学习乃至身心的健康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然而,健康良好的班集体的形成与创建并非一朝一夕之功,是要靠班主任及全班学生的共同努力,不断探索,勤于建设才能实现。作为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我们不仅要在经验上对班集体有一个了解,更重要的是学习探索和建立对班集体及班级管理“理性化”的认识,以指导实践。
    什么是班级?班级是由学生和教师构成的社会群体,是为实现一定的社会目标或教育目标及学生发展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有明确方向性和目的性的组织。班级活动是社会各方面要求的体现和载体,也是学生实现社会化的途径,离开了班级活动,学生的个体社会化则难以顺利实现。在班级的各种活动中,学生活动是主导活动。学生在班级中的活动是通过师生间、学生间的交往开展的,在交往过程中,教师扮演着教育者、引导者、支持者等角色,引导学生掌握社会生活经验,推进学生的社会化过程。而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相互作用形成一定的人际关系,掌握着一定的行为标准或准则,丰富着各种社会经验,不断实现着自身的社会化。作为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当我们面对一个新的学生群体时,如何使其成为一个体现教育功能、促进学生有效发展的班集体是至关重要的。
   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教育家埃拉斯莫斯。班级授课制萌芽于16世纪西欧的一些国家,当时这些国家在其创办的古典中学进行了班级组织的尝试,运用班级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17世纪,在乌克兰的兄弟会学校,班级授课制开始广泛兴起。17世纪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总结前人和自己的实践经验,并在其代表作《大教学论》中对班级授课制进行了论证,从而奠定了班级组织的理论基础。此后,班级组织在欧洲许多国家的学校中逐步推广。我国采用班级组织形式,最早始于1862年清政府开办的京师同文馆。20世纪初废科举、兴学校后,“班级”成为各地普遍采用的教学形式。随着学校教育的不断发展,班级逐渐成为学校教育的基本单位,并对学生的发展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作用。
    在学校教育中,良好的班集体对学生健康成长非常重要,它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和适应能力,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怎样的班级更有利于学生的个体发展。   
    首先,应该具有明确的班级目标。班级目标是指在一个班级里,经过吧唧每一个成员的共同努力,在一定时间里要达到的目标,它会使每一个班级成员知道班级的发展方向和自己的努力方向。其次,有为班级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一定的行为规范和准则,是形成良好班集体的关键。任何一个集体,其形成都必须有一整套大家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以保持集体成员行为的一致性和活动的有效性。再者,应有一个团结的、有威信的班级领导核心。在班集体中,建设一个团结的有威信的班级领导核心是十分重要的。班级领导核心主要是指负责组织班级各种活动的学生干部。在一个班级中,领导核心是否有威信、有号召力和影响力,能否得到班级成员的正式承认,直接关系到的整个班级的凝聚力。最后,具有正确的集体舆论和良好的班风。集体舆论,就是在集体中占优势、为多数人赞同的言论和意见,它以议论或褒贬等形成肯定或否定集体成员的言行,成为控制个人或集体的一种力量。
     班集体的形成一般要经过松散的群体、联合群体、集体三个阶段。那么,如何培养和创建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呢?我个人觉得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制定班级发展目标。班级目标是整个班级及每一个成员努力和行动的依据或指南,明确具体、科学可行的班级目标决定着班级今后的发展方向。
    二、形成有效的班级领导集体。班级管理中,班干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常,班干部是由全体班级成员民主选举产生,他们往往是班级成员中的优秀分子和骨干力量,在学生中拥有一定的威信和号召力。
    三、制定为班集体成员所共同遵守的班规。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班规是全体班级成员必须遵守的一定的行为规范和准则,是形成良好班集体的关键。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有教育意义的班级活动。对于班集体来说。活动是其生命力的依托。没有活动便没有集体的教育,也不可能有教育集体的产生。
    五、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凝聚力。具有较强凝聚力的班集体更有利于满足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需要,也更有利于集体教育力量的发挥。
    六、培养正确的班级舆论和良好的班风。一个优秀的班集体,要有正确的舆论,积极向上的班风和勤奋好学的学风。

评论
发布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