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日志 > 正文

安全感

2016-12-14  发布者:杨磊  浏览数( -)

安全感是个体在世的基础性状态,也是关涉个体成长的基础性素质。充分的安全感实现在人与人的爱的联系中。亲子之爱对个体早期安全感的满足有着不可或缺的基础性意义,父母亲的爱与陪伴是个体获得安全感的基本素质。安全感作为当下教育活动的起点与基础,直接地促成个体在教育情境中的投入,友爱与正义的结合构成学校教育之个体安全感促进的基础素质。伴随个体发展,安全感的获得逐渐地变成一种主动的生命成长,个体对安全感的获得与满足逐步转向一种努力寻求自我突破、以期更高境界的生命实践。安全感的实现最终走向人的自我教化。       

在家庭教育中,孩子的安全感最大来源父母的给予和认可,比如:不要总是大声对孩子说话、不要吓唬孩子、在孩子对某件事物兴趣浓厚时不要轻易打断他以及倾听等等。而在学校教育中,可不止以上这几点。

一、有效沟通,了解孩子的思想动向

在与学生的沟通中,很多时候老师根本就不了解学生的情况,于是妄下结论,导致学生心服口不服,这样的沟通注定是失败的。只有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多去关注学生,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掌握孩子的个性特征,摸清楚孩子的思想动向,在与孩子交流时,有的放矢,才能更好的促使孩子形成健康的心理。 

班上有这样一个孩子,成绩不太好,老是爱打架,每次同学告诉我时,我都是不分青红皂白,劈头盖脑的批评一顿,然后了事。后来,有一次,我将他叫到办公室,问他为什么老爱打架时,他说:“他们都说我笨,我就要打他们,让他们知道我不笨。”听到这里。我惊呆了,他是想告诉别人,自己并不笨,这是每个人都想维护的自己的尊严啊。而我却并没有及时的发现。此后,我利用各种机会表扬他,他的成绩也慢慢有所进步。而且再没打过人。

二、建立学生的自信心

班上有这样的一位孩子,自理能力很最,因为父母从早上把他带到学校安置好之后,就把他丢在了学校。到我们下午去看他的时候,发现他一个人在一个小板凳上安静的画画,看见我们来了,也只是抬了抬头,然后继续画画。我很惊讶,走进看了看他的画,画地并不怎样,通俗点说,还有点难看。我问他:“你怎么不出去玩?”他说:“我要在这儿画画!”然后,他又继续开始画画了。我们走的时候,他连头也不抬,跟他道别,他也只发了一个单音节“哦”。不难看出他很专心,一直沉浸在画画中。慢慢的,我开始关注他。发现他很好动,成绩一般,喜欢玩,特别是喜欢和老师一起玩。随着了解的不断加深,发现他是一个并不自信的孩子,老是依靠自己的父母或者老师,如果你没有老是关注他,表扬他,他的注意力就很难集中。

在有一天,他的妈妈打电话给我说,今天把这个孩子送到停车场之后,他哭了很久,吵着闹着不让爸爸妈妈离开。经过沟通得知,他这样已经有一个多月了,父母还表示,在刚来的时候都不是这样,怎么现在突然这么离不开父母了?就是在近来的一个月,他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做什么事情都是无精打采的,作业质量有所下降,从他的眼神中,我还看到了恐惧不安。最特别的是,整天跑去德育处给父母打电话,闹着要回家。看他上课不认真听讲,你叫一声他的名字提醒他,他的头只会埋的更低,而且眼神里面流露出的那种恐惧与胆怯,我都不知道是从哪儿来的!看着他一天比一天低的头,我的心也越来越沉重。我开始在上课的时候关注他,而且经常和他沟通,做游戏,偶尔还要用脚去踢提他的屁股,他会高兴的说:“告你踢我!”并且还边跑边说“来踢撒,你就是踢不着!来踢我撒!”还撅着屁股在我前面晃来晃去的,故意逗着我玩。有的时候,用手摸摸他的头,摸摸他的脸,还帮他补习。渐渐的,他的脸上开始出现了笑容,而且有一天,他还很高兴的告诉我说:“大王老师表扬了我,还给我画了个五角星!你看!”他兴奋的向我展示着,我终于看到了和他小脸阔别已久的那种幸福与高兴。慢慢的,再也没有听说他要闹着回家,也没有听说他一个人偷偷的哭泣。其实,他这种就是典型的自信心的缺乏,造成了对自我的不肯定,同时由于缺乏自信心,而对周围的事物产生恐惧,缺乏安全感!

三、让孩子相信你

所谓安全感就是人在社会生活中有种不稳定的害怕的感觉。安全感是一种感觉、一种心理;是来自一方的表现所带给另一方的感觉;是一种让人可以放心、可以依靠、可以相信的言谈举止等方面表现带来的。老师经常的利用一切机会向孩子表达你对他无条件的爱和接纳,多多拥抱、抚爱、亲吻孩子,和孩子共处时光,一起玩儿,和他谈心等等,就可以增加学生的安全感。是否能产生安全感,来自多方面的因素,有主观的和客观的。要让对方产生安全感,首先要做的就是让对方相信自己。让对方相信自己这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你必须在言谈举止方面能够体现出来,比如:说话要算数,说得到做得到,做不到就不要乱承诺;给常跟他说说心里话,说说自己的想法,经常问候和关心一下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无论多忙都不要不理孩子。无论孩子做什么,都不要批评指责孩子,更不要给孩子的性格贴标签;看到孩子做了可喜的事情,及时地赞扬、鼓励,给他自信。特别是在孩子受到打击和挫折的时候,你要陪伴他,倾听他,甚至有的时候还要允许他发泄,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四、用肢体语言让学生感触安全

肢体语言是用肢体的某一个动作来表达的语言信号。在教育过程中,如果能恰当的辅以肢体语言,会起到更好的传情达意的效果,能更好的让孩子们接受,从而转变自己的观念。刚参加工作不久,有一次,做完课间操,孩子们都有序的走回教室,这是有个孩子往地上丢了个纸团,马上有同学向我报告:“老师,刘某某乱扔垃圾。”于是我走过去让他捡起来,但他看到那么多同学,就是不捡。于是,我语气有点重了,但无论我怎么说,他就是不捡。我非常生气,告诉他必须建起来,否则马上通知家长到学校。但我的威胁一点用没有,反而使他的眼里对我有了愤恨。这时辅导员过来,整理整理他的衣领,拉拉他歪着的红领巾,他马上就哭了,而且主动去捡起了自己的纸团。下来辅导员告诉我,这孩子只要多给他一些肢体上的安抚,就非常听话,比说理管用。这件事给我很大的触动。这个方法在我之后的工作中屡试不爽,这说明肢体语言,只有使用恰当,对提高孩子的心理安全感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五、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

在成长中的孩子,更多的是需要父母给予安全感,而且是不断的给予安全感。给予孩子安全感,不仅能让孩子有家的感觉,更会让孩子的学习获益,最重要的是让孩子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就像故事中的猴子一样,他依偎着的是有温暖的布猴子;同样的,我们的孩子也是一样的,他也想拥有像父母一样,可以给予安全感的环境。因此,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对提高孩子的心理安全感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刘铁芳教授在《教育研究》2016年第2期上撰文指出,学校生活中的相互关爱、彼此信任所营造出来的安全感的场域,直接影响着个体在学校教育中的成长质量。校园作为一个与外部世界相连通又相对独立的“园”,本身就可以增加学生的安全感。安全的教育环境,能让学生学得最好,也更愿意冒险。安全感的发展是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即教育需要培养个体增进自我存在的安全感,包括个人能力、 知识 与智慧的增长以及人格的自信等,同时努力成为他人安全感的一部分,即形成个体朝向他人时热情、友爱、宽容、大度、信任的人格品质。

研修日志

最新研修日志

热评研修日志

热门研修日志